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财力的上升、服务民生的意识增强,在部分城市公交行业,已经迈出了“国进民退”的脚步,民营公交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黄冈市已一半以上县市公交公司是国有公司或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共同经营的情况,公交行业“国进民退”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公共交通经营模式发展路线,黄冈市公交行业现状,提出浠水县公交国有化改革构想。
关键词:城市公交 民营公交 国有化改革
一、我国公共交通经营模式发展路线
自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高速扩张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市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各地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然而,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国有公交企业资金能力有限等原因,国有公交企业无法购置大量公交车、开辟更多线路来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交企業走上了历史舞台。但民营公交企业在取得公汽经营权之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将公交车转包给个体车主,个体车主再雇用驾驶员为其开车。部分国有控股的公交集团也选择与部分民营公交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将部分线路以同样的形式转包给了个体车主。通过这种运作方式,城市公交车数量大幅上升,公交网络覆盖面更广、公交线路得到延伸,总体来说,民营公交在一定时期内对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民营公交过多追求经济利润,忽视公交车社会公益属性,许多城市中的民营公交车经常出现发车间隔时间长、车况差、服务态度恶劣等饱受百姓诟病的状况,甚至上演停运、罢运事件……一时间,“民营公交”仿佛成了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落后的代名词,百姓怨声载道、城市形象受损。这是公交的社会公益性与民营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近年来,随着政府财力的上升、服务民生的意识增强,在部分城市公交行业,已经迈出了“国进民退”的脚步,民营公交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二、浠水县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浠水县城区现有一家公交公司,即浠水县城市公共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属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2年1月,公司现有营运车辆76台、营运线路8条、从业人员160人。票价1元/人次。2017年公司日均运送旅客3万人次,2018年起随着校车公司成立,公交车丧失接送学生市场,日均运送旅客下降至2.5万人次。
(二)浠水民营公交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经营成本上升,出现严重亏损的问题
一是车辆更新投入增大。现有营运车辆均为2013年之后逐步更新的新型大功率空调车,每车每年保险费13000元。二是车辆油耗增大。每车每天耗油约160元,高温天气开放空调每天约260元左右。三是司机工资开支增大。因客车司机人力资源紧缺,司机工资由原来每月1700元增长到4800元左右。四是维修成本增大。每月维修费用1200元。经测算,每车每天需支出费用高达569元(高温期669元)。
2、客流逐年减少,经营收入下降的问题
一是2018年之前公交车辆可接送城区和城区周边学生上下学,平均每车每年可增加营运收入近5万元左右。2018年县里成立校车公司后,公交车不再从事此项业务,公司全年经营收入至少下降近400万元。二是因物流便利,春运和传统节日期间,农村人口到城市购物人流量减少,且城区严重拥堵,公交车跑不动,市民不愿乘坐,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三是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分流了部分公交客流。目前,热线公交车每车每天营运收入在380元左右,冷线营运收入只有300元左右,个别线路每日收入不足200元,严重收不抵支。每台车每天亏损达200-300元左右(高温期300-400元左右),目前国家燃油补贴年均3万元/车年左右,县政府高温补贴1万元/车年,每台车年净亏3-6万元。
3、发展步入困境,行业极不稳定的问题
因收支倒挂,车主无钱加油,存在拖欠加油站油款的情况,个别车主拖欠司机工资,司机队伍人心不稳定。
三、周边县市公交行业情况
为掌握一手资料,笔者对浠水周边县市公交行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红安县公交公司为国有公司,是县汽总公司二级单位,现有68台公交车(其中纯电动车33台), 6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城乡公交执行阶梯票价,目前个别线路盈利,大部分线路亏损。
麻城市公交公司为招商引资的私营企业,现有70台公交车,7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阶梯票价1-2元不等。对城区至火车南站线路的22台公交车,政府要求票价由原来3元降至2元,同时给予36万元调价补贴。
罗田县公交公司为国有公司,现有50台车(其中纯电动车10台),5条线路,总营运里程58.2公里,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公汽公司经营亏损部分由政府兜底,每年政府投入约在500余万元。
英山县公交公司为私营企业,现有81台车(其中纯电动车36台),8条线路,总营运里程94公里,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 城乡公交执行阶梯票价。 2017年起县政府每年给予公司200万元运营亏损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划拨20亩土地给公司用于建设停保场,投入100万元建立智能调度中心,实现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智能支付。
黄梅县有三家公交公司,其中城区两家,一家为国有公司,车辆21台,一家民营公司,车辆22台,另有一家民营公司经营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车辆27台,三家公司总车辆台数为70台。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经营状况最好的线路也基本属于保本经营。国有公司的21台车辆运营亏损由政府兜底,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由大桥局给予补贴。
武穴市公交公司属国有公司,是隶属于交通局的事业单位,车辆141台,线路11条,人员265人,其中97台公司自有车辆经营城区5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44台为承包经营城区公交一体化6条线路,执行阶梯票价。近几年来,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行业,自2011年起,每年给予政策性亏损补贴50万元,政府出资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70台。 蕲春县公交公司属民营汽总公司下属企业,现有68台车,8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公司4条老线路为承包经营,4条新线路为公车公营,所有线路都是保本经营或亏损经营。政府除在公交站场建设上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外,从2016年起每年给予经营亏损补贴120万元。
四、深化浠水县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百姓出行幸福感
从周边县市调研情况来看,整个黄冈地区公交行业一是受客流减少、油价补贴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等原因,都是虧损经营,艰难生存;二是政府都不同程度对公交公司在用地、资金上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补贴;三是黄冈市一半以上县市公交公司是国有公司或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共同经营的情况。黄冈地区公交行业“国进民退”已是大势所趋。
从浠水县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公交公司是私营企业,县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很难突破政策界限,加之企业效益不高、股东投资意愿不强,导致全县公交站场建设滞后,线路密度不够,车辆投放不足,车辆更新不及时,难以达到绿色要求,无法完全满足城镇居民出行需求。因此,笔者提出浠水县公交国有化改革构想:
(一)组建国有公交公司收购城区现有民营公交公司
1、整体收购。运用国有资本对民营公交公司的资产进行收购,组建国有公交公司,承接所收购的资产,承担城区公交运营服务职能。
民营公交公司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由第三方评估公司确定价值后,采取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收购价格。
车辆收购补偿计算方式:按车辆8年使用年限折旧计算车辆净值,即车辆净值=车辆原价÷8年×剩余使用时间(其中:剩余使用时间为收购协议签订之日起至8年使用期满至截止日期,尾数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
2、退出经营补偿。按照余下的许可经营年限,由国有公司给予一定补偿。经营补偿以2016年至2018年单车平均净利润为基数计算,经营补偿金 =(2016年至2018年月平均收入—月平均经营成本)×剩余经营时间(剩余经营时间统一计算30个月)。
3、安置人员。民营公交公司现有职工按照“总体稳定、去留自愿、一线优先、无责任事故优先” 原则安置,继续留用的驾驶人员、维修人员,与新组建的国有公交公司重新签订聘用协议。管理人员按公司组建需要,自愿、择优聘用。
(二)国有公交公司发展任务
1、优化公交线网和服务品质。根据浠水县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居民出行需要,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商务班车、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服务。落实公交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公交人才建设与培养,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2、打造绿色低碳公交。分步淘汰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车辆,最终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
3、建立智能公交体系。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深入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和智慧型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大力推广城市公交一卡通、移动支付、电子客票等技术的应用建设。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国有资本优势和自身规模效应,积极发展企业直接融资,采用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拓宽新能源车辆、充电桩等项目资金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呼延梦石. 徐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18
[2] 杨安华. 回购公共服务:后民营化时代公共管理的新议题[J]. 政治学研究,2014,(5):95-110.
关键词:城市公交 民营公交 国有化改革
一、我国公共交通经营模式发展路线
自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高速扩张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市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各地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然而,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国有公交企业资金能力有限等原因,国有公交企业无法购置大量公交车、开辟更多线路来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交企業走上了历史舞台。但民营公交企业在取得公汽经营权之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将公交车转包给个体车主,个体车主再雇用驾驶员为其开车。部分国有控股的公交集团也选择与部分民营公交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将部分线路以同样的形式转包给了个体车主。通过这种运作方式,城市公交车数量大幅上升,公交网络覆盖面更广、公交线路得到延伸,总体来说,民营公交在一定时期内对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民营公交过多追求经济利润,忽视公交车社会公益属性,许多城市中的民营公交车经常出现发车间隔时间长、车况差、服务态度恶劣等饱受百姓诟病的状况,甚至上演停运、罢运事件……一时间,“民营公交”仿佛成了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落后的代名词,百姓怨声载道、城市形象受损。这是公交的社会公益性与民营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近年来,随着政府财力的上升、服务民生的意识增强,在部分城市公交行业,已经迈出了“国进民退”的脚步,民营公交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二、浠水县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浠水县城区现有一家公交公司,即浠水县城市公共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属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2年1月,公司现有营运车辆76台、营运线路8条、从业人员160人。票价1元/人次。2017年公司日均运送旅客3万人次,2018年起随着校车公司成立,公交车丧失接送学生市场,日均运送旅客下降至2.5万人次。
(二)浠水民营公交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经营成本上升,出现严重亏损的问题
一是车辆更新投入增大。现有营运车辆均为2013年之后逐步更新的新型大功率空调车,每车每年保险费13000元。二是车辆油耗增大。每车每天耗油约160元,高温天气开放空调每天约260元左右。三是司机工资开支增大。因客车司机人力资源紧缺,司机工资由原来每月1700元增长到4800元左右。四是维修成本增大。每月维修费用1200元。经测算,每车每天需支出费用高达569元(高温期669元)。
2、客流逐年减少,经营收入下降的问题
一是2018年之前公交车辆可接送城区和城区周边学生上下学,平均每车每年可增加营运收入近5万元左右。2018年县里成立校车公司后,公交车不再从事此项业务,公司全年经营收入至少下降近400万元。二是因物流便利,春运和传统节日期间,农村人口到城市购物人流量减少,且城区严重拥堵,公交车跑不动,市民不愿乘坐,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三是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分流了部分公交客流。目前,热线公交车每车每天营运收入在380元左右,冷线营运收入只有300元左右,个别线路每日收入不足200元,严重收不抵支。每台车每天亏损达200-300元左右(高温期300-400元左右),目前国家燃油补贴年均3万元/车年左右,县政府高温补贴1万元/车年,每台车年净亏3-6万元。
3、发展步入困境,行业极不稳定的问题
因收支倒挂,车主无钱加油,存在拖欠加油站油款的情况,个别车主拖欠司机工资,司机队伍人心不稳定。
三、周边县市公交行业情况
为掌握一手资料,笔者对浠水周边县市公交行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红安县公交公司为国有公司,是县汽总公司二级单位,现有68台公交车(其中纯电动车33台), 6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城乡公交执行阶梯票价,目前个别线路盈利,大部分线路亏损。
麻城市公交公司为招商引资的私营企业,现有70台公交车,7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阶梯票价1-2元不等。对城区至火车南站线路的22台公交车,政府要求票价由原来3元降至2元,同时给予36万元调价补贴。
罗田县公交公司为国有公司,现有50台车(其中纯电动车10台),5条线路,总营运里程58.2公里,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公汽公司经营亏损部分由政府兜底,每年政府投入约在500余万元。
英山县公交公司为私营企业,现有81台车(其中纯电动车36台),8条线路,总营运里程94公里,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 城乡公交执行阶梯票价。 2017年起县政府每年给予公司200万元运营亏损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划拨20亩土地给公司用于建设停保场,投入100万元建立智能调度中心,实现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智能支付。
黄梅县有三家公交公司,其中城区两家,一家为国有公司,车辆21台,一家民营公司,车辆22台,另有一家民营公司经营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车辆27台,三家公司总车辆台数为70台。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经营状况最好的线路也基本属于保本经营。国有公司的21台车辆运营亏损由政府兜底,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由大桥局给予补贴。
武穴市公交公司属国有公司,是隶属于交通局的事业单位,车辆141台,线路11条,人员265人,其中97台公司自有车辆经营城区5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44台为承包经营城区公交一体化6条线路,执行阶梯票价。近几年来,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行业,自2011年起,每年给予政策性亏损补贴50万元,政府出资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70台。 蕲春县公交公司属民营汽总公司下属企业,现有68台车,8条线路,城区公交执行1元1票制。公司4条老线路为承包经营,4条新线路为公车公营,所有线路都是保本经营或亏损经营。政府除在公交站场建设上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外,从2016年起每年给予经营亏损补贴120万元。
四、深化浠水县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百姓出行幸福感
从周边县市调研情况来看,整个黄冈地区公交行业一是受客流减少、油价补贴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等原因,都是虧损经营,艰难生存;二是政府都不同程度对公交公司在用地、资金上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补贴;三是黄冈市一半以上县市公交公司是国有公司或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共同经营的情况。黄冈地区公交行业“国进民退”已是大势所趋。
从浠水县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公交公司是私营企业,县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很难突破政策界限,加之企业效益不高、股东投资意愿不强,导致全县公交站场建设滞后,线路密度不够,车辆投放不足,车辆更新不及时,难以达到绿色要求,无法完全满足城镇居民出行需求。因此,笔者提出浠水县公交国有化改革构想:
(一)组建国有公交公司收购城区现有民营公交公司
1、整体收购。运用国有资本对民营公交公司的资产进行收购,组建国有公交公司,承接所收购的资产,承担城区公交运营服务职能。
民营公交公司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由第三方评估公司确定价值后,采取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收购价格。
车辆收购补偿计算方式:按车辆8年使用年限折旧计算车辆净值,即车辆净值=车辆原价÷8年×剩余使用时间(其中:剩余使用时间为收购协议签订之日起至8年使用期满至截止日期,尾数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
2、退出经营补偿。按照余下的许可经营年限,由国有公司给予一定补偿。经营补偿以2016年至2018年单车平均净利润为基数计算,经营补偿金 =(2016年至2018年月平均收入—月平均经营成本)×剩余经营时间(剩余经营时间统一计算30个月)。
3、安置人员。民营公交公司现有职工按照“总体稳定、去留自愿、一线优先、无责任事故优先” 原则安置,继续留用的驾驶人员、维修人员,与新组建的国有公交公司重新签订聘用协议。管理人员按公司组建需要,自愿、择优聘用。
(二)国有公交公司发展任务
1、优化公交线网和服务品质。根据浠水县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居民出行需要,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商务班车、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服务。落实公交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公交人才建设与培养,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2、打造绿色低碳公交。分步淘汰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车辆,最终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
3、建立智能公交体系。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深入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和智慧型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大力推广城市公交一卡通、移动支付、电子客票等技术的应用建设。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国有资本优势和自身规模效应,积极发展企业直接融资,采用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拓宽新能源车辆、充电桩等项目资金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呼延梦石. 徐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18
[2] 杨安华. 回购公共服务:后民营化时代公共管理的新议题[J]. 政治学研究,2014,(5):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