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奔跑 看语言舞蹈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s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苏州市2009~2010年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的作文题:
  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南下。
  请以此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命题解说:
  这实在是一种创意精妙、形式新颖、趣味无限的“命头作文”。
  创意精妙主要表现在命题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命题的定式思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是主宰目前考场作文的三大命题形式。前几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有用“行为”来命题的,命题老师将一块布揉了揉,扔进一个盛水的杯子,于是有了韩寒的《杯中窥人》,一时传为写作佳话。也有老师在作文课上通过表演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然后根据表演的内容或参与演出、观看演出的体验感受让学生进行作文的“情境作文”。行为命题、情境表演都是将写作活动尽量向生活外延,意在打通写作与生活的通道,新则新矣,毕竟是语文习得中的行为活动与体验,是语言的外化活动,因而在常态作文考试中难以应用推广。
  “命头作文”与“文章续写”又有所区别。“文章续写”重在“以写促读”,是在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本着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强化、丰富、深入的目的,在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结尾后面进行续写明天的故事。文学大家也乐行其道,张之续写《红楼梦》被传为美谈,叶圣陶续写的《皇帝的新装》为人津津乐道,即是例证。“命头作文”重在“以读引写”,虽有对“命头”的阅读领悟要求,但其目的不在用写作活动及写作内容来考查学生对“命头”的解读是否深入,而是通过“命头”来预设语境,以作为续写的“抓手”,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根据规定语境,探寻其中可供写作的生成点、相关性,再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结构故事的写作能力。两者的区别可用表格直观示意:
  “命头作文”形式新颖主要表现在作文审题的着力点的位置与众不同。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需要精细品味“题料”中的关键词。富有寓意的物象如“门”、“窗”等常是写作的深挖点;语义双关或内涵丰富的特征性词汇如“团圆”、“美”常是主题升华的突破口;至于语言凝练、概括性强的形象如“父辈”、“良师”等题目中的“辈”字、“良”字,更显一字千钧的力度,常是包蕴思想的所在。“命头作文”既需要仔细探究“头料”中的关键词,又需要从“头料”提供的整体语境中发现写作的线索,明确文章发展的脉络流向。“命头作文”“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南下”,对关键词“冷空气”的解读即可移用命题作文的思维方式,将此理解为语义双关的一个特定意象,既实指气温下降空气寒冷的可感意象,亦可指内心失意悲凉、感情挫伤孤独等抽象意象。
  然而,“命头作文”“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南下”与命题作文相比,它不仅是一种不可变更的开头语,还是文章语境的一种创设。这是命题作文所不具备的功能,也是两种命题方式的主要区别。考场作文中审题失当的病文,多是没有准确领悟“头料”中的“明天”这一情境,匆忙潦草的短兵相接后,便转入对第二天天气骤冷带给“我”的体验与教训的描述,从而实现亲情发现或母爱赞颂的主题。汉语言中的时态一般用词语来体现,例如:“着”表示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已经结束,“过”表示事件曾经发生过,“将要”表示将要进行。“材料”中的“明天”即规定了文章的两种时态:一是事件发生在今天,明天还没来到,即写作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二是可将此理解为过去将来时,可通过回忆某个特定时刻的“明天”的故事来表达对人(自己)、对事、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与感悟。这样的构思可通过倒叙来实现,可发挥的空间相对就要宽阔得多。因此“命头作文”具有语境既定、发挥无限、宽阔有边的特质。
  “命头作文”在写作情感的追求、写作心理的暗示层面极富空中接龙的游戏趣味,这或许是“命头作文”的最大教育价值所在。写作是一种对情感取向高于语言要求的活动,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写作者心灵的漫步,情感的结晶,智慧的着落,考场作文亦然。“命头作文”犹如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赛,参赛的选手从同一起点出发,自主探究一条通往没有终点的终点路径。只是他们在用思想奔跑,用语言舞蹈,跑完规定的600字以上距离后,看谁与起点更有合理的联系谁就能在比赛中获胜。我们从考场作文的拟题中亦可窥见这种命题形式的生机与活力。顺向思维类标题,如《明天会冷吗》、《天冷了,多加衣》;逆向思维类标题,如《冬日里的那缕阳光》、《今日阳光灿烂》;表明主题类标题,如《爱的温度》、《留些话儿对自己爱的人说》等。学生对这样的创新作文形式,往往会灵感倍发,多有“上好佳”奇思妙想,比那些死板的命题作文更能激发内在写作欲望,更能有效锻炼学生构思运作的能力。
  佳作展示一:
  今天阳光灿烂
  一学生
  (点评: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解读“明天”,读出了“今天”的特定语境。“阳光灿烂”富有象征意蕴,标题色彩亮丽,感情强烈。)
  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冷空气南下。
  寒气早已浸透了今天的空气。出门,打了一个寒战。把围巾围得严实些,还是挡不住我心头的寒意。走在那冬日的街道上,叶,枯了,人,没了,道旁的车辆似乎也少了,一片刚刚落下的黄叶告诉我,冬天真的来了。
  (点评:“寒意早已浸透了今天的空气”巧妙承接。自己的反应、动作和感受无不渲染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阵寒意,为下文对阳光场景的描写作铺垫。)
  继续往前走,绕过一个街角,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卖早点。那是一个不起眼的摊头,但那热气腾腾的烟雾却给人一种暖意。“大妈,您要来点什么?还和以前一样吗?”我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驼了背的老奶奶正乐呵呵地说:“是啊,你卖的早点特正宗,我外孙女天天嚷着要买,这不,得回家了。”“那好,您拿好了,慢走啊!”那位妇女亲切地说。看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我再次把目光转向这位妇女。她手上长满了冻疮,毫无保护的手在北风中被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肯定很痛吧。但她仍是满脸笑容,那种典型的农民式的憨厚淳朴的笑,很美,也很温暖。今天阳光灿烂,是一句“走好”,是一丝冬阳中的微笑。
  从小摊走过,来到一个空地。这里有四五个五六岁的小囡囡。他们身上的衣服已不很鲜艳,没有大围巾,没有棉手套,但他们有一个肥皂泡,唯一的一个肥皂泡。一个小孩在那儿轻轻地吹,其他人在那儿一蹦一跳地戳,戳完了,便换另一个人吹,没有一个人会争抢。泡泡停止吹过,但他们的笑声从未停止过。他们的脸庞因为兴奋变得通红通红的。这时,一个泡泡从我眼前飘过,透过它,我看到了向我射来的阳光。虽然有些刺眼,但我好想伸出手,捧住它。我不知道这些小孩是否会冷,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充满阳光和暖意的。今天阳光灿烂,是从口中吹出的泡泡,是那永远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红彤彤的脸庞
  走到河边,一张木凳上坐着一对情侣。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紧紧靠在一起,还细声地说着话。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很温暖。我知道这紧握的两只手绝对不会感到周围的寒冷的。从他们身边走过,我突然受到了一种触动,内心涌起一种感动。今天阳光灿烂,是这十指相扣的温暖。
  (点评:集中笔墨描绘阳光灿烂的三幅动人图景:一句“走好”,一丝冬阳中的微笑;五彩缤纷的泡泡,红彤彤的脸庞;十指相扣的温暖。每幅场景都与寒冬相关,关联紧密;每幅场景都有“阳光”普照,温暖动人;每幅场景都有总束语句,语意贯通,一气呵成。)
  即使明天更加寒冷,但是,今天依旧阳光灿烂。再冷的空气也抵不过人间的温情,我不再感到寒冷。
  (点评:再扣“明天”与“冷空气”,与开头遥相呼应。将三幅特定场景放大为“人间的温情”,主题突出,绾结自然。)
  佳作展示二:
  分 享
  一学生
  (点评:拟题摒弃正常的思维模式,跳出天气看人情。“分享”以事件为题,直接表达了温暖的主题。)
  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冷空气南下。
  阳光被锉去了锐利的角,却还能肆意地拉扯着桌面,“这么好的太阳,明天居然会有冷空气!”我喃喃低语。无聊地坐在沙发上,任凭光线玩耍,猛然间想起了刚才冷空气南下的天气预报,便走到电话机旁。慢慢地用尽了全身的力量按下了那几个久违的号码。那边是奶奶疲惫的声音。“奶奶,明天多穿点衣服。”奶奶一听是我,便好像消除了所有的疲劳似的,连声应我,接着又扯了扯家常,就挂了。这是奶奶回乡下后,我第一次给她打电话呢,因为那一次,也许我真的伤了奶奶的心。
  (点评:“阳光被锉去锐利的角”暗扣作文既定的开头语境,“明天居然会有冷空气”直接扣题。接着转入第一次场景描绘:与奶奶分享“天气预报”,属于对奶奶真情的道歉与回报。结构上又巧妙引出对事件起因及奶奶的描绘。)
  下午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烘着人的脸颊,可老人们却爱极了这阳光,在阳光下拉家常,聊八卦,奶奶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也荣幸地被邀请,于是便搬了张方凳坐下。
  一会儿,一个大妈提着一个塑料袋来了,沉甸甸地,袋子被重重地压着,好像快破了。强烈刺眼的光线让我睁不开眼,看不清袋子里是什么。走近,才看清是饼,是分给我们吃的。奶奶兴冲冲地拿了一块,走到我跟前,我抬头时,只见一根根唾沫丝牵着她的嘴唇和饼上的齿痕,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低着头说:“我不饿,奶奶你自己吃吧。”我坚定的语气似乎连我自己都深信不疑。“你不是刚刚还说饿的吗?”“啊,哦,现在饿过头了,所以不饿了。”
  “她是嫌你脏,呵呵。”不知谁开了一个玩笑。
  但这玩笑却揭开了我的谎言,我感到脸上浮起一阵阵热流,分不清是这光线太强,还是内心不安。我不敢去看奶奶的双眼,我不知道看着她我会怎样。我心慌意乱,惊慌失措,头越埋越低,但仍能依稀感觉到奶奶拿饼的手僵硬地停在半空中,嘴巴只是张着,仿佛忘了怎样闭拢,只是望着头越来越低的我。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妈妈的“回来吃梨啦”拯救了我,我端起方凳便往屋里冲,头也不回。
  (点评:重点描绘奶奶与我分享吃饼的场景。奶奶的尴尬和“我”的窘态被刻画得细腻真切。午后明媚的阳光中发生了令人心寒的事情,这是人心里掠起的冷空气,文字直抵人物的内心深处,这样的文字才是真实的对人性的拷问。)
  此后,奶奶依旧对我很好,但再也不会和我分吃一个东西,给我吃苹果也要洗很多次,再用毛巾擦一遍。再后来,乡下田里的农作物该收了,奶奶去乡下收拾她的园子了。
  (点评:“奶奶依旧对我好”,但读者分明感受到奶奶内心的伤悲。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一直靠在沙发内侧,背有些酸,便换了一个姿势。突然,我仿佛明白,奶奶是为了和我分享同一个东西才……我虽然没有误会奶奶,但却把奶奶的爱拒之门外。过了很久,直到窗外光线退去,我才突然醒悟:也许奶奶早已忘了,她在电话里依然对我那样好,我可以给她一个惊喜,去乡下看她,虽然明天冷空气南下,但——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冷空气南下,后天将艳阳高照。和今天一样,光像火一样燃烧着。
  (点评:交代给奶奶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懂得了如何接受爱,如何分享爱。再扣开头要求,再写今日阳光,真情温暖人心。)
其他文献
阅读导航:  自从去年七月,在猫扑网上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写的不是字,是寂寞”……一种集体性撒娇迅即蔓延开来,“寂寞党”就此在网络上悄然形成。就连2010年的春晚,单就一个“寂寞”就分别在冯巩、郭达和闫妮的三个节目中都有
期刊
旅游业,从来都是绿色行业之一,而“低碳”概念的大行其道也毋庸置疑地为未来的旅行增添了更多低碳的色彩。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消耗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我们在旅行中所释放的“碳”。例如,周迅在参加一个网站举行的倡导低碳旅游活动时对媒体宣称,捐出238棵树苗来抵消自己2008年的碳排放量。  进入21世纪
期刊
同学们可能会想,海洋里不能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
期刊
这一天,孩子又是鼻青脸肿、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家。  孩子到家打开门,照例又看到醉醺醺的父亲,正一步一摇晃地在房间里挪动着。父亲看孩子进来了,也没吭声,甚至瞧都没瞧孩子一眼,端起他那个酒瓶,径直又往自己脖子里倒。  看着醉眼蒙眬的父亲,孩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想了想,还是什么也没说。孩子看了下桌上的剩菜剩饭,然后放下书包,直接就进了房间。  那一年,孩子12岁,正上小学五年级。  12岁的孩子,正是天
期刊
日前,正在班上忙碌,突然接到家里邻居的电话,他告诉我说,母亲昏倒了,让我立即赶回去。我当时是又惊又急,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往家里赶,一路上既担心母亲的身体,又想着这位热心的邻居。说来惭愧,前几年,因为一点矛盾,曾与他吵过几句嘴,后来再遇到,就互相不讲话了。没想到,今天是他发现母亲生病,还给我打了电话,想想自己的气量也太小了。赶到半途时,又接到他的电话,说已经找车子把母亲送往医院,让我直接去医院就行
期刊
人总是容易认识别人,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忘了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这些人就像有位哲人说的那样:偶尔也照照镜子,但转身就忘了自己的模样。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中有个片断给人印象深刻: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碰到贪吃贪睡的猪,晚上猪八戒被它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也被它的贪吃和恶习搅得无法正常生活,这时,猪八戒才发现自己的缺点是多么让人难以忍受!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认识自己,读懂自己,并善于经营自己。
期刊
如果回忆一个夏天,必然有它——夏季的主角西瓜。在人们口渴燥热之际,一车车从乡村田野奔波而来的西瓜救赎了这个夏天。也许是瓜丰伤农的缘故吧,为了推销它们,卖瓜人常常要弓着腰板把它们背到一栋栋高度不等的楼上。   为了省去拎瓜之苦,我也常常一次性买上两三只瓜,借口瓜沉,由卖瓜人服务至楼上。意识里早已把这种做法视为规则。但那天我从外面回来,走到小区门口,眼前的一幕却让我(1)  了好久。   我看见一个卖
期刊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人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要读懂一个人的诗,必须了解作诗的人。当我们面对《再别康桥》时也应如此,从对徐志摩的了解出发,去领悟诗的精妙。  作为自小接受了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诗人,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自然会带有中国诗歌传统美学影响,《再别康桥》中拥有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
期刊
教材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引子,其涉及的知识点、值得赏析的角度,何止弱水三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再怎么开源纳流,也饮不尽这“三千弱水”。这时,教师处理“教什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面面俱到的分析,学生只是在文本的浅海区浮光掠影地周游,并不能有多少收获;我们何不取最有价值的那“一瓢”呢?    一、取能表现主旨之“一瓢”,探寻作者写作的动因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
期刊
中考热点最新作品读赏练之丁立梅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1.学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曾经说给他的一句话。2.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学生富有朝气的可爱情态。3.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看出这句话在陈小卫心中的分量。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父亲的理想》:1.不只为写蔬菜,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见到女儿时的欢快心情。2.不能,因为它和后文父亲说出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