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年岁不饶人,力不从心”这是笔者最实际的写照。因学生时代经历了沿江寻踪历险而热爱和崇尚金沙江的自然魅力,便自封为“金沙江之子”。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总有一个心愿:毕生梦想求解金沙江诸多的奥秘,虽然走遍了云南省内的金沙江多数河段,但学海无边,秘境重重。花甲之年已不能再徒步远征了;好在当今科技发达,还能借助“谷歌卫星资料”的学习与解读,自长江源区顺流而下,再陶醉于祖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金沙江!
文中除交通图及地质图外,其余插图均选自谷歌卫星资料,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中华大地的“父亲河”。经过沱沱河的“长江河源区”以及通天河“深切河曲区”的学习与推荐,本文进入到了第三大河段——金沙江川藏接壤区“峡谷、半峡谷河段”的学习与推荐。
本河段全长约880千米。除了玉树、德格、白玉、巴塘及奔子栏的局部地段出现较开阔的河谷外,基本上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区的峡谷、半峡谷河段。谷底到谷坡两侧的高山部位,比高可达1000~2500米,故沿途地势较险峻,沿江交通较为不便。
气候与考察环境简介:
本河段处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与巴颜喀拉山脉之间的高原山地分布区,海拔4500米以上山峰常年积雪,融雪水成了金沙江支流的重要水源。在潮湿的雪线以下至土壤层较厚的谷坡地带,多发育有针叶林或河谷混合疏林;地势北高南低,气温北寒南暖,夏秋山凉谷热,北部年积温不足200度,向南增至4000度以上;南部河谷带较温暖而干燥,局部成为“干热河谷”。全河段降水约在600毫米/年,在开阔河谷区段及阶地发育地段,出现了较多的季节性旱地和常年性耕地及牧区。
由于本河段河谷地带谷底的海拔均在3500米以下,特别是向南约100千米至正科乡一带,谷底海拔就骤降为3300米,向南到白玉县的大拐弯一带仅为3000米。再向南到巴塘县的竹巴龙,谷底海拔降为2490米;向南进入滇藏川三省区接壤处则降为2110米。由此得知:金沙江在川藏接壤的这一河段里。除了冬季寒流侵入的时段外,在巴塘及其以南的开阔河谷底,几乎可以常年进行石资源的考察和观赏石的采捡活动。南部的开阔谷地突显“干热河谷”的暖阳干热特色,只有白玉以北的部分峡谷地带,在入冬至早春时节可出现岸边及河面的局部冰冻。
交通概况:
大部分峡谷区内都没有沿江公路相通,其余有沿江普通公路、简易公路及局部柏油路面的通车河谷,不足全河段的2/5。317川藏横向国道、318川藏横向国道,以及214滇藏青纵向国道的柏油路面及国道的5座金沙江大桥横贯全区。在德格、白玉、巴塘、得荣各县城附近的支流地段,拥有较多的车行便桥及简易人行吊桥,便于考察及采石通行;在数百千米的众多开阔河谷及支流交汇地段,藏族居民点较多,渡口常见,食宿、交流、交通仍较方便;这也算是通行交流、考察旅游等条件较为理想的巡游河段了。
地势与地貌特点:
本河段地跨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四省区,恰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芒康山与沙鲁里山之间的槽谷地带;为横断山脉的北段。分水岭自海拔5000至5500米降至4200米,江水面由海拔3500米降至2000米以下。全河段长约900千米,水位落差达1500米,坡降比为0.6%0,即0.6米/千米。
川藏接壤的这一峡谷、半峡谷河段,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的横断山脉北部,故金沙江主河道基本上是沿着由西北向东南,再逐渐转向近南北方向的“宽缓弧形”延伸。其中仅在白玉县西北部,由于横向、纵向的复杂断裂带及地貌的影响而出现3次直角形拐弯后,又沿着“区域构造带”继续由北而南下。
该河段大地构造的区位属甘孜褶皱带西南边缘,处于松潘一甘孜地层分区地带。由于中生代至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面的欧亚板块挤压俯冲,青藏高原节节隆起,古板块和古地中海的不断扩张、消亡与演化,造就了横断山区域的众多弧形“区域构造带”。
金沙江在本河段所流经的峡谷地带,从地质条件来看,以西藏江达县至四川德格县一带为界,北部河段较单一,其以南河段则较复杂。
北段主要以出露中生代早期的海相三叠纪地层为主,岩性为泥质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碎屑岩(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化学岩(硅质岩、石膏、岩盐),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地层厚度巨大。并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闪长岩及接触带变质岩(角岩、大理岩、似矽卡岩等)。
南段出露地层除了三叠系以外,古生代各纪的地层都有分布,部分地层构成了复杂的区域浅变质岩系(片岩、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变质火山熔岩及变质火山碎屑岩等),以及构造变质岩。
值得重视的是本河段普遍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来自地壳以下的上地幔“超镁铁质岩石”——橄榄岩类及蛇绿岩类。
由地质因素所决定的主要石种要点:
由复杂的地质条件所赋予的石资源优势,是本河段石资源考察与研究的最佳物质条件;加上来自众多支流搬运的大量卵石,致使本河段特别是中段和南段所拥有的水石资源特别丰富,出产的石种品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石种类型有:变质火山碎屑岩类的“角斑石”,硅化火山岩类的“风砺水石”、“雪山翠玉”,超镁铁质岩及蛇绿岩类的“花墨玉”、“墨玉”、蛇纹玉,绿片岩类的“绿条斑石”,白色、灰色一灰绿色石英粉砂岩类的“灰硅石”、“白硅石”,大理岩类的“白花石”等。此外还有色质优异的火山熔岩类“绿碧玉”、“红碧玉”等。
从谷歌卫星资料的学习与图像解读中,了解到川藏接壤河段的部分河谷底的地形、地貌概况;对急流滩、滨河床浅滩、河漫滩、堆积阶地的巨石、块石及卵石的堆积场合也有了概略性印象。对石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分布区位,相应的交通条件及民居分布也有所了解。可以判断其石资源储备的前景较为广阔,值得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
金沙江川藏接壤河段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美妙绝伦的“大香格里拉”自然风景区,有着“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可谓:雪峰刺破天际。林海萌发山珍,山峦孕育着大地的历史书卷和丰富的矿藏,玉带般的金沙江赋存着无穷能量,块块漂砾巨石来自冰川的造化,件件奇石融入了冰雪、急流和沙石的磨砺塑造。高原的天湛蓝而纯洁,就像土著藏民勤劳朴实而情操无瑕,峡谷的江水夏浊冬澈,涨落不断,裹挟着亿万石块而奔流不息。
2、藏传佛教的渊源深厚,留有较丰富的藏教圣殿和藏族人民的民风民俗,不论在最北面的玉树县一带,还是在德格县印经院或巴塘寺,特别是白玉寺的规模和特色都是考察探索与旅游观光的礼拜圣地。
3、有了高原峡谷的大自然恩赐和人文景观的映衬与融入,风土人情的探索观光、摄影绘画,捡石探秘而自驾车巡游,其乐无穷!这将是现代城市人下一阶段的高尚旅游趋向。
总之,优异而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最具生命力的,独特文化而历史渊源悠久的人文景观也是备受青睐的,二者的有机融合其生命力必然凸显无疑,开发前景广阔。
“三大奥秘”:金沙江的自然发展史及演变史;金沙江在石鼓一带的“河流袭夺”考证;金沙江探源及资源大调查。
“干热河谷”:在海拔低于2400米的开阔河谷地段,当谷坡由大量褐、棕、红色等深色岩石及风化土覆盖时,由于日照辐射促使干热气流不断向上空蒸腾,从而少有降雨而使得气温持续增高,形成河谷内干热少雨的恶性循环。但对于高寒山区来说,却是适于人居的天然大温棚。
“区域构造带”:指具有一定方向性而又控制一系列地层岩石的大区域性断裂构造带。
“超镁铁质岩石”:指沿深断裂而来自上地幔的富含镁铁成分的高密度岩石;常与镍、铜、铂、钯、金刚石有关;经变质后可形成岫玉(蛇纹石玉)、崂山绿石、花墨玉、石棉等。往往可视为板块缝合带的证据。
【注5】“滨河床浅滩”:指山区河流初期所发育的一类主要由块石和卵石组成的狭长形陡坡状河漫滩。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总有一个心愿:毕生梦想求解金沙江诸多的奥秘,虽然走遍了云南省内的金沙江多数河段,但学海无边,秘境重重。花甲之年已不能再徒步远征了;好在当今科技发达,还能借助“谷歌卫星资料”的学习与解读,自长江源区顺流而下,再陶醉于祖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金沙江!
文中除交通图及地质图外,其余插图均选自谷歌卫星资料,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中华大地的“父亲河”。经过沱沱河的“长江河源区”以及通天河“深切河曲区”的学习与推荐,本文进入到了第三大河段——金沙江川藏接壤区“峡谷、半峡谷河段”的学习与推荐。
本河段全长约880千米。除了玉树、德格、白玉、巴塘及奔子栏的局部地段出现较开阔的河谷外,基本上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区的峡谷、半峡谷河段。谷底到谷坡两侧的高山部位,比高可达1000~2500米,故沿途地势较险峻,沿江交通较为不便。
气候与考察环境简介:
本河段处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与巴颜喀拉山脉之间的高原山地分布区,海拔4500米以上山峰常年积雪,融雪水成了金沙江支流的重要水源。在潮湿的雪线以下至土壤层较厚的谷坡地带,多发育有针叶林或河谷混合疏林;地势北高南低,气温北寒南暖,夏秋山凉谷热,北部年积温不足200度,向南增至4000度以上;南部河谷带较温暖而干燥,局部成为“干热河谷”。全河段降水约在600毫米/年,在开阔河谷区段及阶地发育地段,出现了较多的季节性旱地和常年性耕地及牧区。
由于本河段河谷地带谷底的海拔均在3500米以下,特别是向南约100千米至正科乡一带,谷底海拔就骤降为3300米,向南到白玉县的大拐弯一带仅为3000米。再向南到巴塘县的竹巴龙,谷底海拔降为2490米;向南进入滇藏川三省区接壤处则降为2110米。由此得知:金沙江在川藏接壤的这一河段里。除了冬季寒流侵入的时段外,在巴塘及其以南的开阔河谷底,几乎可以常年进行石资源的考察和观赏石的采捡活动。南部的开阔谷地突显“干热河谷”的暖阳干热特色,只有白玉以北的部分峡谷地带,在入冬至早春时节可出现岸边及河面的局部冰冻。
交通概况:
大部分峡谷区内都没有沿江公路相通,其余有沿江普通公路、简易公路及局部柏油路面的通车河谷,不足全河段的2/5。317川藏横向国道、318川藏横向国道,以及214滇藏青纵向国道的柏油路面及国道的5座金沙江大桥横贯全区。在德格、白玉、巴塘、得荣各县城附近的支流地段,拥有较多的车行便桥及简易人行吊桥,便于考察及采石通行;在数百千米的众多开阔河谷及支流交汇地段,藏族居民点较多,渡口常见,食宿、交流、交通仍较方便;这也算是通行交流、考察旅游等条件较为理想的巡游河段了。
地势与地貌特点:
本河段地跨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四省区,恰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芒康山与沙鲁里山之间的槽谷地带;为横断山脉的北段。分水岭自海拔5000至5500米降至4200米,江水面由海拔3500米降至2000米以下。全河段长约900千米,水位落差达1500米,坡降比为0.6%0,即0.6米/千米。
川藏接壤的这一峡谷、半峡谷河段,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的横断山脉北部,故金沙江主河道基本上是沿着由西北向东南,再逐渐转向近南北方向的“宽缓弧形”延伸。其中仅在白玉县西北部,由于横向、纵向的复杂断裂带及地貌的影响而出现3次直角形拐弯后,又沿着“区域构造带”继续由北而南下。
该河段大地构造的区位属甘孜褶皱带西南边缘,处于松潘一甘孜地层分区地带。由于中生代至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面的欧亚板块挤压俯冲,青藏高原节节隆起,古板块和古地中海的不断扩张、消亡与演化,造就了横断山区域的众多弧形“区域构造带”。
金沙江在本河段所流经的峡谷地带,从地质条件来看,以西藏江达县至四川德格县一带为界,北部河段较单一,其以南河段则较复杂。
北段主要以出露中生代早期的海相三叠纪地层为主,岩性为泥质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碎屑岩(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化学岩(硅质岩、石膏、岩盐),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地层厚度巨大。并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闪长岩及接触带变质岩(角岩、大理岩、似矽卡岩等)。
南段出露地层除了三叠系以外,古生代各纪的地层都有分布,部分地层构成了复杂的区域浅变质岩系(片岩、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变质火山熔岩及变质火山碎屑岩等),以及构造变质岩。
值得重视的是本河段普遍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来自地壳以下的上地幔“超镁铁质岩石”——橄榄岩类及蛇绿岩类。
由地质因素所决定的主要石种要点:
由复杂的地质条件所赋予的石资源优势,是本河段石资源考察与研究的最佳物质条件;加上来自众多支流搬运的大量卵石,致使本河段特别是中段和南段所拥有的水石资源特别丰富,出产的石种品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石种类型有:变质火山碎屑岩类的“角斑石”,硅化火山岩类的“风砺水石”、“雪山翠玉”,超镁铁质岩及蛇绿岩类的“花墨玉”、“墨玉”、蛇纹玉,绿片岩类的“绿条斑石”,白色、灰色一灰绿色石英粉砂岩类的“灰硅石”、“白硅石”,大理岩类的“白花石”等。此外还有色质优异的火山熔岩类“绿碧玉”、“红碧玉”等。
从谷歌卫星资料的学习与图像解读中,了解到川藏接壤河段的部分河谷底的地形、地貌概况;对急流滩、滨河床浅滩、河漫滩、堆积阶地的巨石、块石及卵石的堆积场合也有了概略性印象。对石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分布区位,相应的交通条件及民居分布也有所了解。可以判断其石资源储备的前景较为广阔,值得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
金沙江川藏接壤河段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美妙绝伦的“大香格里拉”自然风景区,有着“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可谓:雪峰刺破天际。林海萌发山珍,山峦孕育着大地的历史书卷和丰富的矿藏,玉带般的金沙江赋存着无穷能量,块块漂砾巨石来自冰川的造化,件件奇石融入了冰雪、急流和沙石的磨砺塑造。高原的天湛蓝而纯洁,就像土著藏民勤劳朴实而情操无瑕,峡谷的江水夏浊冬澈,涨落不断,裹挟着亿万石块而奔流不息。
2、藏传佛教的渊源深厚,留有较丰富的藏教圣殿和藏族人民的民风民俗,不论在最北面的玉树县一带,还是在德格县印经院或巴塘寺,特别是白玉寺的规模和特色都是考察探索与旅游观光的礼拜圣地。
3、有了高原峡谷的大自然恩赐和人文景观的映衬与融入,风土人情的探索观光、摄影绘画,捡石探秘而自驾车巡游,其乐无穷!这将是现代城市人下一阶段的高尚旅游趋向。
总之,优异而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最具生命力的,独特文化而历史渊源悠久的人文景观也是备受青睐的,二者的有机融合其生命力必然凸显无疑,开发前景广阔。
“三大奥秘”:金沙江的自然发展史及演变史;金沙江在石鼓一带的“河流袭夺”考证;金沙江探源及资源大调查。
“干热河谷”:在海拔低于2400米的开阔河谷地段,当谷坡由大量褐、棕、红色等深色岩石及风化土覆盖时,由于日照辐射促使干热气流不断向上空蒸腾,从而少有降雨而使得气温持续增高,形成河谷内干热少雨的恶性循环。但对于高寒山区来说,却是适于人居的天然大温棚。
“区域构造带”:指具有一定方向性而又控制一系列地层岩石的大区域性断裂构造带。
“超镁铁质岩石”:指沿深断裂而来自上地幔的富含镁铁成分的高密度岩石;常与镍、铜、铂、钯、金刚石有关;经变质后可形成岫玉(蛇纹石玉)、崂山绿石、花墨玉、石棉等。往往可视为板块缝合带的证据。
【注5】“滨河床浅滩”:指山区河流初期所发育的一类主要由块石和卵石组成的狭长形陡坡状河漫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