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做到:1.课堂上面向全体;2.学生积极参与;3.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4.师生注意“交流”互动;5.渗透化学方法和思想等。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性教学策略 个性化辅导 现代化教学 交流互动 学科思想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教师拥有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强调的是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和探究性,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要求教师拥有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将较多的精力和赞赏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他们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忽视了,对他们关注得较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班级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做好“个性化辅导”。
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一言堂”和“满堂灌”。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鼓励和发现孩子们的“奇思异想”,因为,可能在这些普通的孩子中就有未来的拉瓦锡、门捷列夫。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等视听设备和手段, 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采用。 例如对有机化学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对原子结构的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展示结合教师恰当的讲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着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教师率先垂范,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才能感染学生,信服于学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和常用研究方法。学生如果学会了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将更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而非教人以“鱼”,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性教学策略 个性化辅导 现代化教学 交流互动 学科思想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教师拥有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强调的是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和探究性,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要求教师拥有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将较多的精力和赞赏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他们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忽视了,对他们关注得较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班级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做好“个性化辅导”。
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一言堂”和“满堂灌”。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鼓励和发现孩子们的“奇思异想”,因为,可能在这些普通的孩子中就有未来的拉瓦锡、门捷列夫。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等视听设备和手段, 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采用。 例如对有机化学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对原子结构的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展示结合教师恰当的讲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着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教师率先垂范,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才能感染学生,信服于学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和常用研究方法。学生如果学会了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将更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而非教人以“鱼”,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