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科ICU在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使用呼吸机患者21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配合,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我科ICU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21例,其中使用呼吸机2周以上8例,最长者为8个月,21例病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其中脑血管病12例,格林-巴利5例,结脑3例,重症肌无力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致肺呼吸功能抑制引起呼衰。结果拔管好转15例,死亡6例。
2护理措施
2.1心里护理
机械通气的病人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抑郁、绝望和依赖。由于呼吸衰竭的病人长期使用呼吸机,减轻了自身负担,对呼吸机产生了依赖性。认为一旦离开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就会自身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往往情绪比较激动,既期待又恐惧。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长期使用呼吸机所造成的危害,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只是帮助病员渡过危险期,树立病员自主呼吸的信心,及停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取得病员合作。
2.2营养准备
此类病人基本存在着负氮平衡,且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肌肋间肌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可造成停机后呼吸机无力作功,病人再度进入缺氧状态,造成停机失败。因此需给足够的营养支持。每天供给热量达188.28~230.12kj/kg,蛋白质15.25kg。静脉使用氨基酸、应用脂肪乳,同时输入以足够的热量保证氨基酸发挥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当病员禁食时必需实行肠外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2.3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调整
2.3.1呼吸机调整
首先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一般先采用辅助控制呼吸模式加呼气末正压3~8(1=0.098),然后过渡到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加压力支持5~12通气;其次逐渐调整呼吸机其他参数。撤离呼吸机所调整的理想参数:呼吸频率由14~16次/减至4~6次/,压力支持减至0~32,吸氧浓度调至40%,潮气量为8L/Kg[1]。
2.3.2撤机准备
撤机前3禁用镇静药物,以便观察撤机临床效果,确保撤机过程顺利进行。各项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撤机前完成,避免撤机时刺激或搬动患者影响撤机效果。撤机前将患者气道内痰液充分吸净,吸痰前,后给患者纯氧3~4,避免缺氧.
2.3.3撤机时间
有计划地把握撤机时间,开始时白天停机,每日停机1~5次,每次1~2,如无异常逐渐延长停机时间或增加停机次数,随着停机次数增加和停机时间延长。可把停机过程逐渐延续至晚上直到全天停机。
2.3.4停机时临床观察
停机后应气管导管内给氧5L/min,严密观察停机后神志、精神、面色、心率、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停机60分钟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正常时,应继续保留人工气道,严密监测通气动力学等变化情况。若病员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少、收缩压增高或降低大于2.67kpa或舒张压大于1.33kpa、脉搏大于110次/分或增加20次/分以上、鼻翼煽动、出冷汗、紫绀、呼吸道分泌物大量潴留、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示PO2<60mmhg,PCO2>45mmhg,SPO2<95%时,应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呼吸机在老年病员使用越来越普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对于呼吸衰竭病员停机时应护士一定要守护在病员身边作好解释、安慰工作,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耐受力,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行身心两方面护理,使病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安全顺利停机。
参考文献
[1] 王保国. 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6.
1临床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我科ICU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21例,其中使用呼吸机2周以上8例,最长者为8个月,21例病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其中脑血管病12例,格林-巴利5例,结脑3例,重症肌无力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致肺呼吸功能抑制引起呼衰。结果拔管好转15例,死亡6例。
2护理措施
2.1心里护理
机械通气的病人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抑郁、绝望和依赖。由于呼吸衰竭的病人长期使用呼吸机,减轻了自身负担,对呼吸机产生了依赖性。认为一旦离开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就会自身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往往情绪比较激动,既期待又恐惧。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长期使用呼吸机所造成的危害,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只是帮助病员渡过危险期,树立病员自主呼吸的信心,及停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取得病员合作。
2.2营养准备
此类病人基本存在着负氮平衡,且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肌肋间肌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可造成停机后呼吸机无力作功,病人再度进入缺氧状态,造成停机失败。因此需给足够的营养支持。每天供给热量达188.28~230.12kj/kg,蛋白质15.25kg。静脉使用氨基酸、应用脂肪乳,同时输入以足够的热量保证氨基酸发挥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当病员禁食时必需实行肠外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2.3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调整
2.3.1呼吸机调整
首先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一般先采用辅助控制呼吸模式加呼气末正压3~8(1=0.098),然后过渡到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加压力支持5~12通气;其次逐渐调整呼吸机其他参数。撤离呼吸机所调整的理想参数:呼吸频率由14~16次/减至4~6次/,压力支持减至0~32,吸氧浓度调至40%,潮气量为8L/Kg[1]。
2.3.2撤机准备
撤机前3禁用镇静药物,以便观察撤机临床效果,确保撤机过程顺利进行。各项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撤机前完成,避免撤机时刺激或搬动患者影响撤机效果。撤机前将患者气道内痰液充分吸净,吸痰前,后给患者纯氧3~4,避免缺氧.
2.3.3撤机时间
有计划地把握撤机时间,开始时白天停机,每日停机1~5次,每次1~2,如无异常逐渐延长停机时间或增加停机次数,随着停机次数增加和停机时间延长。可把停机过程逐渐延续至晚上直到全天停机。
2.3.4停机时临床观察
停机后应气管导管内给氧5L/min,严密观察停机后神志、精神、面色、心率、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停机60分钟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正常时,应继续保留人工气道,严密监测通气动力学等变化情况。若病员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少、收缩压增高或降低大于2.67kpa或舒张压大于1.33kpa、脉搏大于110次/分或增加20次/分以上、鼻翼煽动、出冷汗、紫绀、呼吸道分泌物大量潴留、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示PO2<60mmhg,PCO2>45mmhg,SPO2<95%时,应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呼吸机在老年病员使用越来越普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对于呼吸衰竭病员停机时应护士一定要守护在病员身边作好解释、安慰工作,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耐受力,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行身心两方面护理,使病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安全顺利停机。
参考文献
[1] 王保国. 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