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含量高的食物就是“补钙”冠军?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又出事了……”你的微信里是不是常有这样的文字?
  
  这些年,互联网上关于牛奶的传言总是不绝于耳,今天被说会致癌,明天被评营养低。最近,笔者的微信中又出现了这么一条:“补钙第一名,打死也猜不到,根本不是牛奶,万万没想到……”这条微信也许你也收到过。
  牛奶真不是钙含量的冠军
  “下面这些补钙食物,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根本不是牛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食补哦!”微信中的文章如是说。
  微信中的文章提到的“一到十名”的补钙食物分别是:芝麻酱、虾皮、牛奶、奶酪、荠菜、海参、紫菜、黑木耳、海带、黑豆。
  既然“比拼”的是补钙效果,那我们就来看看这10种食物的含钙量(见右表)。
  显然,仅仅以钙含量为依据,微信中的食物排序是不准确的,但这不是问题的重点。必须厘清一点的是,这条微信中有一个观念错误,即:含钙量高的食物=补钙效果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牛奶实在不值一提,它的含钙量只是位列第一位的芝麻酱的十一分之一!
  值得肯定的是,这条微信对牛奶的评价还是准确的——人体钙的最佳来源。
  牛奶是优质钙源
  其实,关于“牛奶含钙量远不如许多食物”的说法很多,也有多个版本;而且不仅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人也有这样的“发现”。美国《医学日报》就列出了“让你大吃一惊的5个营养常识”,其中便包括“泥鳅比牛奶含钙多”,因为100克泥鳅中含钙299毫克。
  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个叫“黑芝麻乳”的广告。该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实验证明,黑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是牛奶的6倍,钙含量是牛奶的7.5倍。”
  这样的数字是没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吃了黑芝麻就能获得6倍于牛奶的蛋白质或7.5倍于牛奶的钙。
  首先,分属不同种类的食物本不具可比性,不同种类食物的蛋白质结构组成也不一样。牛奶的确不是高蛋白食物,却是优质蛋白食物,其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和人体非常接近。芝麻等植物的氨基酸比例则与人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利用率上要比动物蛋白低很多。
  其次,许多食物的钙含量都高于牛奶,但钙的吸收是有一定条件的。比如,乳糖与钙形成可溶性低分子物质,适量的蛋白质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均有利于钙的吸收。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所以牛奶中的钙能够很好地被人体吸收;而植物性食物,如蔬菜中的草酸则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有人会说,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有大量的草酸,而且把蔬菜用水焯一下就能夠解决草酸问题。这样的说法是对的,这也就引出了第三个话题,我们要怎样快捷地获得钙。
  把菜放到水里焯一下可以去除草酸,但这需要在有烹饪工具的条件下进行。黑芝麻、虾皮、芝麻酱的钙含量的确很高,可谁会拿黑芝麻当主食吃呢?虾皮中的钠含量(每百克5057.7毫克)和奶酪中的钠含量(每百克584.6毫克)都比较高,芝麻酱中的脂肪(每百克52.7克)也不低,而且与牛奶相比,这三种食物的日常使用量并不高。
  至于海带、荠菜、海参、黑豆、木耳等食材,都需要做熟了才能吃,喝牛奶却非常方便。喝牛奶可以做到天天喝,但让一个人天天吃荠菜、嚼木耳、咽海带就不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海参的价格还不便宜呢。所以,从钙的摄入量、吸收率、生物利用率以及获取的便捷性等方面来说,牛奶是远胜于其他许多食物的优质钙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食物的价值,因为营养学一直强调:没有最好的食物,只有最好的膳食。把“含钙量”作为一个话题来讲,只是想说明一点:缺乏全面认识的单一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怎样看待有关牛奶的“科研成果”
  从前文可以看出,钙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吸收及获得途径是相关的,因此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绝不能只看一点。那么,说到牛奶,这些年来围绕着牛奶有过诸多争论,很多说法还都来自“科学成果”。比如,“牛奶致癌”的说法来自加拿大和美国专家的“科研成果”,“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的说法来自瑞典科学家的“科研成果”,食物排行榜中的钙含量归根到底也是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听起来很是骇人。在正确认识牛奶的营养价值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牛奶的“科研成果”。
  首先,在阅读科研成果相关报道时一定要“全面”。我们可能看到过很多有关牛奶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科研成果报道,但这些有的是初步实验,有的是少量人群调查,有的还不能成为结论,因此如果只看某一部分很容易产生偏见。比如牛奶致癌的问题,美国科学家坎贝尔教授仅完成了动物实验,而且他在实验中把酪蛋白作为大鼠饲料中的唯一蛋白,其数量远远超过人的摄入量。这种膳食方式在人类膳食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且他得到的结论是促癌而非致癌作用。如果要达到坎贝尔教授动物实验中的促癌水平,一个人每天的牛奶摄入量需要达到两三千克,在日常生活中谁能每天喝这么多牛奶呢?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量,每天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为300克,有什么可值得担心呢?
  事实上,关于牛奶促进人体健康的科研成果也是数以千计的。由于负面的资料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人们经常关注那些新奇的、颠覆性的报道资料,而忽略了比较和鉴别。最好的方法是:当获知某一科研成果后,还要看看别的结论,进行互相比较,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很多人记住了牛奶中的IGF-1是致癌物,却没有注意,即便是发表该科学报告的加拿大肿瘤学家迈克尔·波拉克也特别指出:“尽管我们相信喝牛奶会增加IGF-1水平,但牛奶对IGF-1水平的贡献与人们之间的差异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极小一部分。”
  二是要看“成熟”的结论。“成熟”的条件是:研究要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实验样本要大(即观察的人数多),要随机取样,必需有对照人群,而且这种研究是可以在不同实验室多次重复的。现代营养学强调“循证营养”,就是“系统收集来的现有最佳证据在制定营养政策和营养实践中的应用”。科学证据有不同的水平,有的充分,有的比较充分,有的则不太充分,我们应该获取和相信“非常充分”的证据。
  第三,当面对某些新成果、新见解时,要了解群体专家的看法而非个人专家。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居民膳食指南,每个国家的膳食指南都是数十位专家反复论证和比较之后的成果。看一份研究报告,必须要联系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依旧以牛奶为例,欧美等国家的牛奶消耗量已经达到每人每天1000克,这个量确实应该适当减少,但即便如此,美国的膳食指南中仍然建议人们每天要喝700克牛奶,而我国消费者每人每天的牛奶消费量平均还不到100克。
  生活中,人们对某种食物产生疑虑甚至恐惧,往往都是因为该食物与疾病特别是与癌症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医学鼻祖、希腊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牛奶就是一种食物。营养学上也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因此,把人送进坟墓的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古人云:“寿为人所同欲。”我虽已年届七旬,但自我感觉身体状态和20年前相比差别不大,吃得香,睡得好,走得动,抗得寒,便得快。究其原因,就是多年来我用养生来追求健康,用行动来促进健康,用愉悦来形成健康,用知识来保证健康,用平衡来实现健康。  关于如何健康长寿,我认为要注意“大”、“小”两方面。“大”的方面是:“管好一张嘴,迈开两条腿”;“童真不除,童心不泯,童趣不减”;“常吃素,忘记数,看绿树”。“
【编者按】  不久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首度发布江苏健康大数据报告。其中,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其境内“从来不运动”的居民居然超过半数——这种薄弱的健康意识与江苏经济强省的“身份”是不匹配的。估计热爱家乡的江苏网友可能会急着解释说,这个大数据的统计把许多在苏的外地人口一并统计进去、从而“被拉低”了;实际上,不论省份,近几年国内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富裕的人,越注重运动与健康管理。这些人不只
1 全国荧光灯生产企业产销情况调研根据调研国内 16 2家荧光灯生产企业 ,2 0 0 1年全国荧光灯总产量 13396 9.72万只 ,比 2 0 0 0年 9972 0 .5 5万只增长 34.35 %。其中 :T8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创课缘起]rn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见字如面,寄情以信”这种温润的交流方式逐渐被遗忘.人与人的沟通更加便利了,但心里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人们逐渐丧失了“写话成文,情浓于字”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当人步入老年期后,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如代谢减慢,腺体分泌减少,咀嚼、消化、吸收等功能降低,肌肉活动能力减弱,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从而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与内分泌失调症、骨骼与关节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缩等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种种改变,促使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必须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老年期的营养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种功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高考诗歌鉴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而有效的答题套路和答题模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这些模式进行有步骤地作答。然而,在作答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