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物理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中的许许多多的现象,皆可从生活这部字典中观察而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利用日常生活学习物理。
  关键词: 生活;观察;利用;物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贯穿这一理念,必须让学生关注生活,本文就此浅谈一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可见,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包含理解、思考等成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如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尝试以下做法: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他们能取得伟大科学成就的原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简单介绍物理学家的观察趣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去研究万有引力,伽利略从观察教堂里的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的溢出找到测量不规则皇冠的体积,从而测出皇冠的密度等。通过介绍诸如此类的观察趣事,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打下基础。
  教师要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设计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够引起认知冲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任何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引发创新。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可能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创设观察情景,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关系法、比较法、联想法。在多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急于求成,要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也要耐心地听完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中始终保持敢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我门每天都在感知着各种各样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地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如雨后天空中为什么出现彩虹,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触电,白炽灯的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夏天冰棒周围为什么冒“白气”,盛放冷饮的冰柜却用棉被包裹等,这样可以诱导学生积极观察并探究物理知识。
  4. 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课外观察任务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如把课本中某些课题后面的一些观察性作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前布置给学生留心观察,也可以布置一些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包括观察性的作业。在观察时不但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详细的做好观察记录,而且要求在观察中进行不断地思考,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二、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用品进行物理学习
  “问题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单凭思考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把它变成一个个课题才能对其研究并加以解决。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课题,可以明确探究的目的,根据目的选取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合理的探究方法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可能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环境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普遍存在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特点,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创设相关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有中等的差距时,就会引起他们的认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手边的用具设计一些出乎意料的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2.利用生活中使用的器具作为教学器具,让学生从身边学物理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大胆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具设计实验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4.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生活用品制作教学用具
  学生自制实验器材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他们需要弄懂其原理;对实验器材做出点滴改进,都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寻求合适的原料,进行部分的加工、组装,也是一种难得的手脑并用的锻炼活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看似简单的制作,都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在制作针孔照相机时,孔的大小决定了仪器制作的成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需要不断的尝试,多次的制作。上课时,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盒子,比较容易地观察到烛焰通过小孔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细心的学生还观察到:当烛焰摇动时,像也摇动,且摇动的方向相反;当移动小孔与烛焰的距离时,像的大小也改变;用不同的纸盒,小孔离烛焰的距离相等时,像的大小也不同等等。学生通过想象、细心观察、大胆的尝试,丰富了感性认识,为理论学习积累了较多的第一手材料,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全来自于自己制作的器具,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变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物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掌握了物理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物理学习枯燥无味,真正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炳昇、魏日升主编.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初中物理教学法·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重印
其他文献
本论文根据“设备生命周期费用(LCC)最大节约”的理论,对宜兴北海封头有限公司(简称YHC)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以预防为主,实施维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组织措施和人员培训——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LCC的最大节约。 预防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变突击维修为状态维修,缩短维修时间和便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减少停产损失。为此,对设备进行ABC分类管理,以有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改革开放,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从无到有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专业保险代理市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辽宁友仁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企业)作为国家首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体制的改革正逐步走向法制化、市场化.自1999年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对所属的供电公司实行了"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电公司按
一提到写作文,农村初中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他们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不爱写作文。作文难,难在哪里呢?学生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农村孩子是最亲近自然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写出农村特色。  一、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  许多孩子觉得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要充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是众所皆知: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然,是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 ,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初中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好中学阶段学
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重视, 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口语和听力能力太差, 无法用英语与对方进行交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深化兴趣教学。我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教学法也应随新形势新要求而有相应的调整,改进。供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一起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独辟蹊径的课堂导入法  (1)教师为主导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