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揭开了我国与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发展的新篇章。中亚国家作为“一带”发展路径上重要的合作伙伴,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并规避风险,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有助于实现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亚 贸易合作 SWOT分析
一、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
自1991年中亚五国宣布独立以来,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迅速发展,贸易额由1992年的4.6亿美元飞速增长为2013年的502.7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同时,中亚国家又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向西贸易的重要伙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贸易合作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S-strengths )。(1)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融合。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凿空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阻隔的空间壁垒,到唐朝初期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取真经,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中亚和东亚等广袤土地上的传播,再到清朝康熙年间平定葛尔丹之乱,内地民族前往新疆、中亚垦殖戍边,一次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传播,也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的民族大融合。例如聚居于我国青海境内的撒拉族来源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是清代迁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民后裔,至今仍满口陕西腔,并完整保留清代的嫁娶风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 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由封闭的穷国迅速发展为开放的强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跻身中等偏上国家行列。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重大进步,为我國开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统一的货币基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了不少持有成本,中国外汇储备急需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也需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亚等劳动力廉价的国家转移,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外汇储备也具有改善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中国高铁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也极大地缩短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时间距离。
2.劣势分析(W-weaknesses)。(1)“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地区时隐时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基于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长期的政治对立惯性思维,西方国家并不完全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因而不时抛出“中国威胁论”以牵制中国。而中亚地区作为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多个大国的利益角逐聚集地,经济纠葛、思想碰撞就显得更为剧烈。中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佐证”。(2)中亚国家更看重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历史上与俄罗斯具有更深刻的经济交往和政治合作。而俄罗斯也一直视中亚地区为自己实力影响范围,并持续地对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和政治合作。因而中亚国家更看重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将俄罗斯视为第一梯队,将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视为第二梯队,而中国仅为第三梯队。基于此,中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构建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冲突。如何处理与俄罗斯这个世界大国的关系,成为中国实现“一带一路”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3)中亚国家制度建设落后、经济转型不成功。中亚国家为了拉动国内消费,规定境外投资人不能将创造的收入以现金形式带走,转账也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前往投资、务工的热情;警察、安检、口岸腐败,经常以罚款为由来聚财;各国保护国外投资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朝令夕改;经济转型不成功,失业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长期受到抑制。因而,中国在构建与中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需要以自身成功的经济转型经验引导中亚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但中国又不能干预他国政务,以免“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
3.机会分析(O-opportunities)。(1)中国中亚贸易合作能有效突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并联合其盟友形成了从东部、东南、南部、西南多个方向的海上围堵,近年来中国东海、台海以及南海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中国不惧围堵、勇敢应对,较好地处理了海上纠纷,并提出了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另一方面,中国看准了与俄罗斯、中亚等国家的友好局面,依据古代丝绸之路积极开拓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争取路权优势、开拓陆上贸易合作与政治交往提供了有利时机。(2)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互补上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石油的60%来自于中东阿拉伯国家,主要依赖于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一传统路线,而该运输路线不断受到海上纠纷的影响。而发展中国中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从中东国家进口石油等战略资源提供了另一条更为安全的畅通渠道。不仅如此,中亚地区本身就是能源资源储量极为丰富的地区,中亚探明的战略资源储量成为继波斯湾、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能源产地,中亚国家低廉的能源资源也成为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极为重要的内容。(3)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随着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国外转移;而中亚国家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为中亚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创造非农就业、提升本国人力资本提供现实机遇。中国卓越的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能为中亚国家提供性价比最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而中国现阶段充裕的国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能有效帮助中亚国家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产品凭借低廉的价格、上乘的质量,也能在中亚国家打开贸易合作的新局面,提升中亚国家国民生活质量。
4.威胁分析(T-threats)。(1)中亚地区交通不便、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中亚地区多雪山、高原、丘陵与沙漠,造成区域间交通很是不便,各国之间国界纠纷与飞地的存在又加剧了交通管制。中亚地区多沙漠与戈壁,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开发极易造成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中亚国家水资源紧缺,加上部分国家没有节制的农业灌溉以及没有环保措施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为争夺水资源,费尔干纳盆地各国时常发生枪击、炮击等事件,加剧地区不稳定因素。(2)中亚国家民族矛盾、国界纷争突出。苏联解体后,民族居住地大调整和产业结构大布局的弊端显现出来,费尔干纳盆地内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边境线犬牙交错,各国境内还相互存在他国“飞地”,民族矛盾层出不穷、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加上本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相互传播与纷争,造成了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一度盛行,其中“东突”势力已经显著影响到了我国新疆等地区的社会稳定。
三、结语
我国在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优势与机会,更存在着劣势与威胁。我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时,要抓住西进突围的重大时机,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经济支撑力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立多边政治互信制度,深化能源资源、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以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维护中亚国家自然资源、消除不安全因素,努力构建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巨涛.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0.
[2]梁强,毛铭等.“一带一路”白皮书[J].中国国家地理,2015.10.
[3]林毅夫,卢锋等.“一带一路”引领中国[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杨利峰(1986—),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亚 贸易合作 SWOT分析
一、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
自1991年中亚五国宣布独立以来,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迅速发展,贸易额由1992年的4.6亿美元飞速增长为2013年的502.7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同时,中亚国家又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向西贸易的重要伙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贸易合作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S-strengths )。(1)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融合。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凿空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阻隔的空间壁垒,到唐朝初期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取真经,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中亚和东亚等广袤土地上的传播,再到清朝康熙年间平定葛尔丹之乱,内地民族前往新疆、中亚垦殖戍边,一次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传播,也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的民族大融合。例如聚居于我国青海境内的撒拉族来源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是清代迁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民后裔,至今仍满口陕西腔,并完整保留清代的嫁娶风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 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由封闭的穷国迅速发展为开放的强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跻身中等偏上国家行列。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重大进步,为我國开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统一的货币基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了不少持有成本,中国外汇储备急需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也需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亚等劳动力廉价的国家转移,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外汇储备也具有改善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中国高铁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也极大地缩短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时间距离。
2.劣势分析(W-weaknesses)。(1)“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地区时隐时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基于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长期的政治对立惯性思维,西方国家并不完全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因而不时抛出“中国威胁论”以牵制中国。而中亚地区作为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多个大国的利益角逐聚集地,经济纠葛、思想碰撞就显得更为剧烈。中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佐证”。(2)中亚国家更看重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历史上与俄罗斯具有更深刻的经济交往和政治合作。而俄罗斯也一直视中亚地区为自己实力影响范围,并持续地对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和政治合作。因而中亚国家更看重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将俄罗斯视为第一梯队,将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视为第二梯队,而中国仅为第三梯队。基于此,中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构建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冲突。如何处理与俄罗斯这个世界大国的关系,成为中国实现“一带一路”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3)中亚国家制度建设落后、经济转型不成功。中亚国家为了拉动国内消费,规定境外投资人不能将创造的收入以现金形式带走,转账也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前往投资、务工的热情;警察、安检、口岸腐败,经常以罚款为由来聚财;各国保护国外投资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朝令夕改;经济转型不成功,失业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长期受到抑制。因而,中国在构建与中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需要以自身成功的经济转型经验引导中亚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但中国又不能干预他国政务,以免“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
3.机会分析(O-opportunities)。(1)中国中亚贸易合作能有效突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并联合其盟友形成了从东部、东南、南部、西南多个方向的海上围堵,近年来中国东海、台海以及南海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中国不惧围堵、勇敢应对,较好地处理了海上纠纷,并提出了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另一方面,中国看准了与俄罗斯、中亚等国家的友好局面,依据古代丝绸之路积极开拓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争取路权优势、开拓陆上贸易合作与政治交往提供了有利时机。(2)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互补上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石油的60%来自于中东阿拉伯国家,主要依赖于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一传统路线,而该运输路线不断受到海上纠纷的影响。而发展中国中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从中东国家进口石油等战略资源提供了另一条更为安全的畅通渠道。不仅如此,中亚地区本身就是能源资源储量极为丰富的地区,中亚探明的战略资源储量成为继波斯湾、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能源产地,中亚国家低廉的能源资源也成为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极为重要的内容。(3)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随着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国外转移;而中亚国家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为中亚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创造非农就业、提升本国人力资本提供现实机遇。中国卓越的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能为中亚国家提供性价比最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而中国现阶段充裕的国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能有效帮助中亚国家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产品凭借低廉的价格、上乘的质量,也能在中亚国家打开贸易合作的新局面,提升中亚国家国民生活质量。
4.威胁分析(T-threats)。(1)中亚地区交通不便、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中亚地区多雪山、高原、丘陵与沙漠,造成区域间交通很是不便,各国之间国界纠纷与飞地的存在又加剧了交通管制。中亚地区多沙漠与戈壁,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开发极易造成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中亚国家水资源紧缺,加上部分国家没有节制的农业灌溉以及没有环保措施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为争夺水资源,费尔干纳盆地各国时常发生枪击、炮击等事件,加剧地区不稳定因素。(2)中亚国家民族矛盾、国界纷争突出。苏联解体后,民族居住地大调整和产业结构大布局的弊端显现出来,费尔干纳盆地内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边境线犬牙交错,各国境内还相互存在他国“飞地”,民族矛盾层出不穷、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加上本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相互传播与纷争,造成了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一度盛行,其中“东突”势力已经显著影响到了我国新疆等地区的社会稳定。
三、结语
我国在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优势与机会,更存在着劣势与威胁。我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时,要抓住西进突围的重大时机,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经济支撑力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立多边政治互信制度,深化能源资源、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以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维护中亚国家自然资源、消除不安全因素,努力构建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巨涛.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0.
[2]梁强,毛铭等.“一带一路”白皮书[J].中国国家地理,2015.10.
[3]林毅夫,卢锋等.“一带一路”引领中国[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杨利峰(1986—),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