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健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控及内控制度的缺失和实效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资产损失,如2013年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导致公司蒙受重大损失。本文拟结合当前国内体系环境,从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方法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风险管控 内控体系 体系建设
一、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愈加激烈,政治、经济、技术等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各种风险层出不穷,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作为国内企业,除要面对国际复杂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并应对国际、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考验,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倒闭。因此,如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力度,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控制公司营运风险,从而建立有效防范风险的机制,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必须认真思考分析并加以重视。
二、提高风险管控、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从企业发展来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于保障公司经营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各项业务的规范运营具有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复杂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风险因素逐步增多,稍不注意,则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失,如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发生的乌龙指事件便是风险管控措施不力及内控体系不完善的深刻教训,事件起因为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订单重下功能),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此次事件最终导致证监会没收光大证券ETF相关内幕交易违法所得1307.08万元以及期指内幕交易违法所得7414.35万元,并处于上述违法所得金额5倍的罚款共计5.23亿元,包括光大证券原总裁徐浩明在内的四人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损失惨重,教训深刻。通过“816事件”,也促使了上交所积极完善相关风险的前端防控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一线监管,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督促光大证券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国内外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的各类风险,有助于企业不断健全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规避危机的冲击,并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好更快更稳地实现其发展战略。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治理结构顺畅、行为规范、决策理性、责任明确,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范经营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投资回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三、我国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的发展
根据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2006年6月6日,随着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风险管理成为了央企及地方国企关注的重点。2007年7月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要求我国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要大力借鉴国际经验,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上要紧紧跟上国际潮流,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切实推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在科学总结我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实务,系统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分别于2008年、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了一套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監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暨贯彻实施动员大会,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全面部署。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财政部和证监会选择了内控体系较为健全的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选择了211家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试点。
为推动实施和试点工作,各省财政部门会同证券、审计、银行、保险、国资等监管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召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选择有关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方式,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培训活动;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执行和试点的情况,适时进行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形成了统筹协调、合力推动的局面,奠定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贯彻实施的坚强组织保障。 四、如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內部控制管理正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众多企业而言,对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安全平稳的运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企业对风险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更加快速的控制,因此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设计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业务的内控体系并付诸实践,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更增强了公司驾驭风险的能力。企业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实施措施。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首先需要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内控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从上往下推动,最终上下结合。以国家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制度为基础,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控规范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统一。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可操作体系。适应性原则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可操作性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脱离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与经营管理难以有效契合的体系,最终将导致内控建设走向失败。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和内控咨询服务机构在风险及内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经验,而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又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不科学不可行,很难单独建立起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手册,因此,在体系建设之初,寻求专业中介机构的指导,加强内控业务培训,为企业内控建设出谋划策,既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又可以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切实提高企业执行力。在风险管控与内控建设中,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对比较固化,各项职能、职权及程序都做了较为清晰的规定,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立及运行,资金活动的管理,采购业务的审批和办理等,如果严格按照内控手册去实施,风险相对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内部控制的关键还在于严格执行,在于具体落实。企业内部,要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使工作环节、业务步骤清晰可见,内容要求明确,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企业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完善信息响应机制。风险管理基于事前预防,是一种规避企业风险的决策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管理,规避企业在法律,财务、社会责任以及投资方面的的风险,减少企业非正常情况下的损失,保持稳定持续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是基于事实的决策,需要建立起公司的信息收集和响应机制。在详细数据统计的情况下,作出法律,财务、社会责任以及投资方面的决策。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性,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将体系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搞好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必须由每一位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因此要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树立内控理念,掌握内控知识,自觉地将内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完善企业业务流程的清理,通过清理业务流程,使得每位员工都更加清楚自己所在的流程、这些业务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关系、自己在业务流程中的环节和角色以及对风险控制的责任。全体员工的参与将使得员工更加重视风险控制、更加主动地防范风险,从而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在公司整体中的角色、作用和责任,从整体上推动企业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人才建设,着力培养胜任内控岗位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否实施好,关键靠人才。企业内部控制渗透于整个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开展、信息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涵盖的知识面广,业务流程复杂,各种技能要求全面,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复杂细致,需要整合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等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应该创新培养使用模式,积极引入和培养内控人才,合理调配人才资源,为企业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美国证监会,CCH公司. 内部控制规则及配套准则[M].中信出版社 2009.
[2]财政部等五部委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关键词:风险管控 内控体系 体系建设
一、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愈加激烈,政治、经济、技术等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各种风险层出不穷,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作为国内企业,除要面对国际复杂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并应对国际、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考验,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倒闭。因此,如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力度,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控制公司营运风险,从而建立有效防范风险的机制,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必须认真思考分析并加以重视。
二、提高风险管控、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从企业发展来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于保障公司经营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各项业务的规范运营具有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复杂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风险因素逐步增多,稍不注意,则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失,如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发生的乌龙指事件便是风险管控措施不力及内控体系不完善的深刻教训,事件起因为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订单重下功能),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此次事件最终导致证监会没收光大证券ETF相关内幕交易违法所得1307.08万元以及期指内幕交易违法所得7414.35万元,并处于上述违法所得金额5倍的罚款共计5.23亿元,包括光大证券原总裁徐浩明在内的四人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损失惨重,教训深刻。通过“816事件”,也促使了上交所积极完善相关风险的前端防控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一线监管,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督促光大证券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国内外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的各类风险,有助于企业不断健全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规避危机的冲击,并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好更快更稳地实现其发展战略。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治理结构顺畅、行为规范、决策理性、责任明确,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范经营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投资回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三、我国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的发展
根据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2006年6月6日,随着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风险管理成为了央企及地方国企关注的重点。2007年7月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要求我国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要大力借鉴国际经验,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上要紧紧跟上国际潮流,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协调,切实推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在科学总结我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实务,系统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分别于2008年、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了一套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監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暨贯彻实施动员大会,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全面部署。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财政部和证监会选择了内控体系较为健全的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选择了211家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试点。
为推动实施和试点工作,各省财政部门会同证券、审计、银行、保险、国资等监管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召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选择有关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方式,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培训活动;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执行和试点的情况,适时进行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形成了统筹协调、合力推动的局面,奠定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贯彻实施的坚强组织保障。 四、如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內部控制管理正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众多企业而言,对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安全平稳的运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企业对风险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更加快速的控制,因此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设计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业务的内控体系并付诸实践,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更增强了公司驾驭风险的能力。企业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实施措施。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首先需要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内控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从上往下推动,最终上下结合。以国家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制度为基础,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控规范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统一。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可操作体系。适应性原则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可操作性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脱离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与经营管理难以有效契合的体系,最终将导致内控建设走向失败。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和内控咨询服务机构在风险及内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经验,而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又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不科学不可行,很难单独建立起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手册,因此,在体系建设之初,寻求专业中介机构的指导,加强内控业务培训,为企业内控建设出谋划策,既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又可以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切实提高企业执行力。在风险管控与内控建设中,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对比较固化,各项职能、职权及程序都做了较为清晰的规定,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立及运行,资金活动的管理,采购业务的审批和办理等,如果严格按照内控手册去实施,风险相对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内部控制的关键还在于严格执行,在于具体落实。企业内部,要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使工作环节、业务步骤清晰可见,内容要求明确,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企业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完善信息响应机制。风险管理基于事前预防,是一种规避企业风险的决策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管理,规避企业在法律,财务、社会责任以及投资方面的的风险,减少企业非正常情况下的损失,保持稳定持续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是基于事实的决策,需要建立起公司的信息收集和响应机制。在详细数据统计的情况下,作出法律,财务、社会责任以及投资方面的决策。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性,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将体系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搞好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必须由每一位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因此要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树立内控理念,掌握内控知识,自觉地将内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完善企业业务流程的清理,通过清理业务流程,使得每位员工都更加清楚自己所在的流程、这些业务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关系、自己在业务流程中的环节和角色以及对风险控制的责任。全体员工的参与将使得员工更加重视风险控制、更加主动地防范风险,从而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在公司整体中的角色、作用和责任,从整体上推动企业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与内控体系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人才建设,着力培养胜任内控岗位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否实施好,关键靠人才。企业内部控制渗透于整个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开展、信息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涵盖的知识面广,业务流程复杂,各种技能要求全面,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复杂细致,需要整合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等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应该创新培养使用模式,积极引入和培养内控人才,合理调配人才资源,为企业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美国证监会,CCH公司. 内部控制规则及配套准则[M].中信出版社 2009.
[2]财政部等五部委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