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心理学已经成为设计者设计作品时不可或缺的考虑元素和参照标准。在《父与女》这一动画短片中,导演艺术地控制光影,通过选择色彩来构成节奏,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无论是音乐、色彩、镜头语言、节奏叙述,无一不强调这整体的平衡性,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色彩;主观印象;整体烘托
我认为,艺术心理学的作用就是通过客观事实来营造、突出、加深设计者和参观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学已成为了必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而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更是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艺术心理学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如镜头、色彩、 线条、明暗、肌理、刻画、配乐、节奏等等,而《父与女》这部动画短片的魅力就在与它用相对弱化的镜头语言,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加深我们通过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天赋,让每一位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观众、都会有自己些许不同的感受。
一、基于客观塑造,突出主观感受
《父与女》这一部短片,一反当下国外主流动画中力求鲜明造型、浓烈色彩和强烈节奏的大欧美式的热烈,在短短不到八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小女孩简单的10次骑车往返湖边去看望父亲,就完整了描绘了小女孩一生的成长历程,这其中没有语言的参杂,让你感觉不到冲击视觉的色彩,甚至连明确的人物细节也没有刻画只是一种视觉符号的表达,这样的处理却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没有一丝异样和不耐烦。让我沉浸在故事中,听它叙述了这位小女孩对父亲一生的等待,对父亲深深的想念与执著。
艺术心理学在动画片中的运用,它并不仅仅是最直观的“象征符号”和“含蓄”表达。它比象征符号显得更为灵动,比含蓄表达更为吸引人,它传递的是作者所賦予的整体的情感表达,这其中包含着气氛的渲染,节奏步调的掌控,音乐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会自然而然的让作者和观众引起思想共鸣,然而这一切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受,而是每一位观众在进行欣赏的时候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不同,会有这不同的思考与感受。动画短片《父与女》,更是从各个角度、层次去展现了它独有的绚丽,是值得反复体味的一部影片,每看一遍都会惊奇的发现更多的感受和细节。
二、音乐语言处理
短片开始,画面切入眼帘之前,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背景音乐的响起,原是大型的乐队演奏的欢快的圆舞的旋律,在这部小片中,被创作者简化为只用钢琴、手风琴演绎的包含多重感情色彩的心灵的倾诉。手风琴的怀旧与近似遥远天边传来的音色配上钢琴的轻快的节奏,构成了小女孩一生的心路历程。全片没有任何语言对白,但却无比丰满的描述了人的一生。当音乐与画面完美的声画一体时,这种带有强烈的感情诉求的音乐旋律即刻就能捕获人的心境之源。
短片没有多余冗坠的表达,从天空中一朵孤寂的云切入,乡间小道上一对父女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走来,而当看过影片之后就可以发现,自行车始终是片中的一条很明显的线索,自行车被作者处理成了时间的年轮,代表着人一生的轨迹,代表着岁月的变迁,代表着女孩的成长经历。它一次次的来返与生活与希望之间,承载者女孩的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车轮,年轮,生命的历程。车轮转动的速度也让人能感受到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生活节奏与活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耐人寻味,足以引人联想,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和死亡在时光中的彼此交接与永恒。
三、色彩的感染力
阿恩海姆的格式塔艺术心理学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客观的从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组合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动画短片创作中,色彩很大程度上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情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地唤起观众的情绪,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世界。
《父与女》的色彩氛围设定上,作者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基调,让人感觉是在观赏着一卷承载着很多人回忆的记忆胶片,画面空气中轻轻一层的薄雾质感,黑色黑的却并不沉重,天空、远处、茅草、大地、树叶都被处理成了不同浓度和褐色,这总让我能够闻到这八分钟的时光中的记忆芬芳,这样的色彩氛围给人一种唯美的感动,有种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让人静心沉浸在其中。色彩作为一种神奇的语言工具,与文字相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当我们看到一幅艺术作品后,可能会忘了作品的名字,但是却能够记住作品的颜色,如果这幅作品的色彩表现,符合观看者心理的想象,那么就会被铭记于心。
作者运用轻描淡写的色彩、简单的线条和剪影效果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人不得不想到命运与生命轮回的苍茫。在这部短片中,黑色是车轮,是时光的流逝,是小船,是生命的消失,是树木,是成长的历程;褐色是人生的旅途,是大地的深沉,是天空的怀旧,是空气中对于亲情淡淡的思念,是对于生命的感受与平静。
四、镜头语言的叙述
短片中没有更多的镜头切换的花俏,而用最直白清晰的角度去诉说,这正与短片轻柔的叙事节奏相得益彰。重复场景、镜头角度反复出现,让观众可以更清晰的将小女孩的成长过程做对比,把握住短片的主脉络:小女孩的成长和从未改变的对父亲的盼望。作者塑造的父亲的影子身姿是那样的宽厚,小女孩的身姿是那样的娇小。父亲守护着小女孩,小女孩也习惯了追随父亲的步伐,看着远去父亲,旁边的树处理的那样的高大,天是那么的宽广,与小女孩娇小的身影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这部短片朴实、简短,但却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感动,它用看似简单的形式来表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与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物造型上多以剪影形式处理,回避了对于角色面部特征的刻画,正式这样,才可以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短片中,有更丰满的情感带入,让观众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到这个充满回忆的人生故事的理解。
艺术是最完美的形式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对有意识的人来说,经验中的东西通常为整体,比如你听见的曲调,总是旋律的形式而并非音符,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个体的堆叠。很多大师们对色彩的应用也早已突破了简单对号入座的层面,他们通过艺术地控制光影,选择色彩来构成节奏,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更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个人体验,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父与女》中,它的完美呈现是作者基于艺术心理学的影响对于影片整体把握塑造的结果,无论是音乐、色彩、镜头语言、节奏叙述,无一不强调这整体的平衡性,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通过这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描述,短片生动的描绘着成长历程中哲理性的沉思。人物造型的模糊化处理与视听语言设定可以说是此片最独特的创造所在,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体现了生命的历程,我们需要去学会接受,学会面对,学会成长。想到的会比看到的多,这想必就是欣赏艺术作品时候最美妙的时刻吧,正是作者将艺术心理学的规律融入短片,用最淳朴的语言描绘别样的深刻,才讲述了这样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简单却又不简单。
参考文献:
[1]刘洪伟 . 试论色彩心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J]. 北方文学 ( 下半月 ). 2012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衣文志.设计色彩与艺术动画——谈色调对剧情动画主题的表达[J].2008.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色彩;主观印象;整体烘托
我认为,艺术心理学的作用就是通过客观事实来营造、突出、加深设计者和参观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学已成为了必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而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更是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艺术心理学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如镜头、色彩、 线条、明暗、肌理、刻画、配乐、节奏等等,而《父与女》这部动画短片的魅力就在与它用相对弱化的镜头语言,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加深我们通过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天赋,让每一位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观众、都会有自己些许不同的感受。
一、基于客观塑造,突出主观感受
《父与女》这一部短片,一反当下国外主流动画中力求鲜明造型、浓烈色彩和强烈节奏的大欧美式的热烈,在短短不到八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小女孩简单的10次骑车往返湖边去看望父亲,就完整了描绘了小女孩一生的成长历程,这其中没有语言的参杂,让你感觉不到冲击视觉的色彩,甚至连明确的人物细节也没有刻画只是一种视觉符号的表达,这样的处理却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没有一丝异样和不耐烦。让我沉浸在故事中,听它叙述了这位小女孩对父亲一生的等待,对父亲深深的想念与执著。
艺术心理学在动画片中的运用,它并不仅仅是最直观的“象征符号”和“含蓄”表达。它比象征符号显得更为灵动,比含蓄表达更为吸引人,它传递的是作者所賦予的整体的情感表达,这其中包含着气氛的渲染,节奏步调的掌控,音乐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会自然而然的让作者和观众引起思想共鸣,然而这一切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受,而是每一位观众在进行欣赏的时候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不同,会有这不同的思考与感受。动画短片《父与女》,更是从各个角度、层次去展现了它独有的绚丽,是值得反复体味的一部影片,每看一遍都会惊奇的发现更多的感受和细节。
二、音乐语言处理
短片开始,画面切入眼帘之前,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背景音乐的响起,原是大型的乐队演奏的欢快的圆舞的旋律,在这部小片中,被创作者简化为只用钢琴、手风琴演绎的包含多重感情色彩的心灵的倾诉。手风琴的怀旧与近似遥远天边传来的音色配上钢琴的轻快的节奏,构成了小女孩一生的心路历程。全片没有任何语言对白,但却无比丰满的描述了人的一生。当音乐与画面完美的声画一体时,这种带有强烈的感情诉求的音乐旋律即刻就能捕获人的心境之源。
短片没有多余冗坠的表达,从天空中一朵孤寂的云切入,乡间小道上一对父女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走来,而当看过影片之后就可以发现,自行车始终是片中的一条很明显的线索,自行车被作者处理成了时间的年轮,代表着人一生的轨迹,代表着岁月的变迁,代表着女孩的成长经历。它一次次的来返与生活与希望之间,承载者女孩的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车轮,年轮,生命的历程。车轮转动的速度也让人能感受到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生活节奏与活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耐人寻味,足以引人联想,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和死亡在时光中的彼此交接与永恒。
三、色彩的感染力
阿恩海姆的格式塔艺术心理学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客观的从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组合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动画短片创作中,色彩很大程度上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情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地唤起观众的情绪,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世界。
《父与女》的色彩氛围设定上,作者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基调,让人感觉是在观赏着一卷承载着很多人回忆的记忆胶片,画面空气中轻轻一层的薄雾质感,黑色黑的却并不沉重,天空、远处、茅草、大地、树叶都被处理成了不同浓度和褐色,这总让我能够闻到这八分钟的时光中的记忆芬芳,这样的色彩氛围给人一种唯美的感动,有种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让人静心沉浸在其中。色彩作为一种神奇的语言工具,与文字相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当我们看到一幅艺术作品后,可能会忘了作品的名字,但是却能够记住作品的颜色,如果这幅作品的色彩表现,符合观看者心理的想象,那么就会被铭记于心。
作者运用轻描淡写的色彩、简单的线条和剪影效果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人不得不想到命运与生命轮回的苍茫。在这部短片中,黑色是车轮,是时光的流逝,是小船,是生命的消失,是树木,是成长的历程;褐色是人生的旅途,是大地的深沉,是天空的怀旧,是空气中对于亲情淡淡的思念,是对于生命的感受与平静。
四、镜头语言的叙述
短片中没有更多的镜头切换的花俏,而用最直白清晰的角度去诉说,这正与短片轻柔的叙事节奏相得益彰。重复场景、镜头角度反复出现,让观众可以更清晰的将小女孩的成长过程做对比,把握住短片的主脉络:小女孩的成长和从未改变的对父亲的盼望。作者塑造的父亲的影子身姿是那样的宽厚,小女孩的身姿是那样的娇小。父亲守护着小女孩,小女孩也习惯了追随父亲的步伐,看着远去父亲,旁边的树处理的那样的高大,天是那么的宽广,与小女孩娇小的身影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这部短片朴实、简短,但却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感动,它用看似简单的形式来表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与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物造型上多以剪影形式处理,回避了对于角色面部特征的刻画,正式这样,才可以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短片中,有更丰满的情感带入,让观众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到这个充满回忆的人生故事的理解。
艺术是最完美的形式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对有意识的人来说,经验中的东西通常为整体,比如你听见的曲调,总是旋律的形式而并非音符,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个体的堆叠。很多大师们对色彩的应用也早已突破了简单对号入座的层面,他们通过艺术地控制光影,选择色彩来构成节奏,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更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个人体验,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父与女》中,它的完美呈现是作者基于艺术心理学的影响对于影片整体把握塑造的结果,无论是音乐、色彩、镜头语言、节奏叙述,无一不强调这整体的平衡性,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通过这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描述,短片生动的描绘着成长历程中哲理性的沉思。人物造型的模糊化处理与视听语言设定可以说是此片最独特的创造所在,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体现了生命的历程,我们需要去学会接受,学会面对,学会成长。想到的会比看到的多,这想必就是欣赏艺术作品时候最美妙的时刻吧,正是作者将艺术心理学的规律融入短片,用最淳朴的语言描绘别样的深刻,才讲述了这样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简单却又不简单。
参考文献:
[1]刘洪伟 . 试论色彩心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J]. 北方文学 ( 下半月 ). 2012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衣文志.设计色彩与艺术动画——谈色调对剧情动画主题的表达[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