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的研究,通过分析什么是设计、设计的起源以及设计文化的价值取向,总结出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特别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设计文化;美学思想;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设计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发展,在陶器、青铜器、金银玉器、漆器、家具、建筑、园林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具有东方特色、辉煌灿烂的设计文化,不仅对周边、东南亚诸国,而且对西方近现代设计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设计的美学思想,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和伦理价值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它常常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表达出来,将人作为设计的主体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独特的审美取向。
一、设计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它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设计的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以满足人类在其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事实上,设计是方法论,其目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车轮的发明,克服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行效率;桥的发明,使险阻变通途,方便出行;墙的发明,防风御寒,使居住内外空间隔离;门的发明,又使居住内外空间灵活畅通。这一切都说明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古往今来,关于设计起源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人类经历了一个使用天然工具来攫取食物,敲开果核吃果仁,挖掘植物的地下块茎充饥的阶段。这些天然工具主要是石器,而石器是人类最早的人造物。我们说设计起源于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从今天视角看,这些石器恰是交织了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人造物。换言之,最早的石器反映出人们对于形式美感的萌动。可以说,一切人造物意味着设计,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
二、中国古代设计文化
设计文化是在变迁中不断适应和发展的,在有形的设计背后,交织着一个特定文化共享群体中交流和互动的有秩序的社会关系,包括宗教信仰、道德法律、民风习俗、文学、艺术、哲学等一切文化要素在内的复合整体。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主体是:应时而动、随地所宜、择材施技、述而作之,它决定了中国古代设计的风格特征、审美情趣以及演变趋势。这些设计文化观念,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在千万次的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沉淀出的。它既造就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环境,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设计文化,从而影响着后人的设计观念和设计实践。
中国古代设计的两种取向是实用功能与精神追求,即是“用”与“美”的统一。
实用功能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用途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为“器完而不饰”。“器完不饰”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意为不作多余无谓的修饰,不虚饰无用之物。例如,明式家具堪称家具之经典,其比例尺度和谐,完美体现了人体工程学,代表是四出头手椅,这是实用功能的成功应用。
精神追求是指在造物时,除了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之外,还要考虑物体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而得到的审美感受,它既要达到人心理上的舒适感,还要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感。例如,玉器的制作更多依靠玉石本身的天然条件,其最高境界是因材施用,将玉石的形状色彩巧妙结合,人工浑然天成。这便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对于精神追求的典型事例。
三、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正是由于“天人合一”是一个哲学命题,其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以至于只要谈到中国的思想观念,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或者生产,乃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判定。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主张与自然和谐统一,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
从现存的文献与实物考证中,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有以下基本特点:
重己役物,致用利人。即器物是被人所用,人不能被物所累,这是古往今来最根本的对待器物的观念。重己即注意人本身的感受,役物指让器物为人服务,致用利人是指所制器物的目的是方便人的生产和生活。这一观点在道家著作中有进一步的论述,即“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审曲面势,巧法自然。造物之材,取之自然,法之自然。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状,加以利用和改造,从而为人所利用。在此过程中,人对待自然是友好的态度和观念,而非征服自然,这也算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天地材工,各随其宜。材料的品质,技艺的精湛,加上天地机缘才能够创造完美的器物。它体现了一种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交汇点上人与周遭的和谐的观念,也体现了一种灵活运用和变化的智慧与勇气。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技以载道是对哲学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相互依存的抽象关系的具体表现,它意味着抽象的观念获得了具象的认知途径,动作性的技术获得了理论的有效指导。“文质彬彬”,即今天所谓的适度设计。
四、中国古代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各个历史时期虽各有侧重,特色不一,但总的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老庄、玄学、佛禅等美学思想相融合,但其主流地位是不变的,它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儒家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乃至近现代设计思想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尽善尽美。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即是爱人、人道、重礼。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善”与“美”的统一,他认为“善”与“美”关系密切,甚至在某些场合下是同等的。他将自己所推崇的“仁”作为“至善”,从而渗透到设计的审美价值判断中,希望以此来“美教化”。同时,他又主张以“礼”治国,人人自约以“德”,道德上的“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器物上的“美”的内容。
中庸之美。“中庸之道”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要求做事适度、得当,不偏不倚。“中庸之美”是指在设计认识和设计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地、恰当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要讲究节制,追求和谐。
和谐之美。儒家的“天人合一”指人要遵循自然规律,持“自然的人化”态度。在设计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既要尊重自然,又要考虑到人的心理情感感受,使物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五、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研究中国古代设计,必须了解其设计文化背景,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设计文化又是动态的、多角度的,我们要全面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从前的设计美学思想,又要与时俱进,再创中国设计的辉煌历史。(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邵琦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 2009年1月第1版 上海书店出版社
[2]李泽厚:《华夏美学》 2001年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关键词:设计文化;美学思想;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设计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发展,在陶器、青铜器、金银玉器、漆器、家具、建筑、园林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具有东方特色、辉煌灿烂的设计文化,不仅对周边、东南亚诸国,而且对西方近现代设计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设计的美学思想,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和伦理价值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它常常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表达出来,将人作为设计的主体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独特的审美取向。
一、设计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它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设计的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以满足人类在其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事实上,设计是方法论,其目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车轮的发明,克服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行效率;桥的发明,使险阻变通途,方便出行;墙的发明,防风御寒,使居住内外空间隔离;门的发明,又使居住内外空间灵活畅通。这一切都说明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古往今来,关于设计起源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人类经历了一个使用天然工具来攫取食物,敲开果核吃果仁,挖掘植物的地下块茎充饥的阶段。这些天然工具主要是石器,而石器是人类最早的人造物。我们说设计起源于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从今天视角看,这些石器恰是交织了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人造物。换言之,最早的石器反映出人们对于形式美感的萌动。可以说,一切人造物意味着设计,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
二、中国古代设计文化
设计文化是在变迁中不断适应和发展的,在有形的设计背后,交织着一个特定文化共享群体中交流和互动的有秩序的社会关系,包括宗教信仰、道德法律、民风习俗、文学、艺术、哲学等一切文化要素在内的复合整体。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主体是:应时而动、随地所宜、择材施技、述而作之,它决定了中国古代设计的风格特征、审美情趣以及演变趋势。这些设计文化观念,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在千万次的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沉淀出的。它既造就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环境,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设计文化,从而影响着后人的设计观念和设计实践。
中国古代设计的两种取向是实用功能与精神追求,即是“用”与“美”的统一。
实用功能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用途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为“器完而不饰”。“器完不饰”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意为不作多余无谓的修饰,不虚饰无用之物。例如,明式家具堪称家具之经典,其比例尺度和谐,完美体现了人体工程学,代表是四出头手椅,这是实用功能的成功应用。
精神追求是指在造物时,除了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之外,还要考虑物体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而得到的审美感受,它既要达到人心理上的舒适感,还要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感。例如,玉器的制作更多依靠玉石本身的天然条件,其最高境界是因材施用,将玉石的形状色彩巧妙结合,人工浑然天成。这便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对于精神追求的典型事例。
三、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正是由于“天人合一”是一个哲学命题,其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以至于只要谈到中国的思想观念,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或者生产,乃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判定。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主张与自然和谐统一,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
从现存的文献与实物考证中,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有以下基本特点:
重己役物,致用利人。即器物是被人所用,人不能被物所累,这是古往今来最根本的对待器物的观念。重己即注意人本身的感受,役物指让器物为人服务,致用利人是指所制器物的目的是方便人的生产和生活。这一观点在道家著作中有进一步的论述,即“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审曲面势,巧法自然。造物之材,取之自然,法之自然。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状,加以利用和改造,从而为人所利用。在此过程中,人对待自然是友好的态度和观念,而非征服自然,这也算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天地材工,各随其宜。材料的品质,技艺的精湛,加上天地机缘才能够创造完美的器物。它体现了一种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交汇点上人与周遭的和谐的观念,也体现了一种灵活运用和变化的智慧与勇气。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技以载道是对哲学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相互依存的抽象关系的具体表现,它意味着抽象的观念获得了具象的认知途径,动作性的技术获得了理论的有效指导。“文质彬彬”,即今天所谓的适度设计。
四、中国古代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各个历史时期虽各有侧重,特色不一,但总的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老庄、玄学、佛禅等美学思想相融合,但其主流地位是不变的,它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儒家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乃至近现代设计思想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尽善尽美。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即是爱人、人道、重礼。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善”与“美”的统一,他认为“善”与“美”关系密切,甚至在某些场合下是同等的。他将自己所推崇的“仁”作为“至善”,从而渗透到设计的审美价值判断中,希望以此来“美教化”。同时,他又主张以“礼”治国,人人自约以“德”,道德上的“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器物上的“美”的内容。
中庸之美。“中庸之道”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要求做事适度、得当,不偏不倚。“中庸之美”是指在设计认识和设计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地、恰当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要讲究节制,追求和谐。
和谐之美。儒家的“天人合一”指人要遵循自然规律,持“自然的人化”态度。在设计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既要尊重自然,又要考虑到人的心理情感感受,使物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五、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研究中国古代设计,必须了解其设计文化背景,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设计文化又是动态的、多角度的,我们要全面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从前的设计美学思想,又要与时俱进,再创中国设计的辉煌历史。(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邵琦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 2009年1月第1版 上海书店出版社
[2]李泽厚:《华夏美学》 2001年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