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文字的魅力往往就在一个字、一个词中灵动。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好多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失分,为此,这学期我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說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但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词语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词义才会水到渠成。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这学期我让每位学生都带一本字典或词典,在教学中有不认识的字或词,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弄明白。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汉字好多都是一个字有好几种意思,也就是一字多义项,我就给学生取个例子,你就像一个汉字,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是孩子,在爷爷奶奶眼中你是孙子,在老师眼中你是学生,在同学眼中你是小伙伴,在不同的环境中你充当的角色不同,那么,汉字也是这样,于是我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教学《乞巧》时,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学生借助注释知道了“乞巧”是乞盼巧手。学习第一句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中有两个字形相似(宵—霄,“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为了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字?我让学生查字典,查字典的结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通过查字典从字意上记住这一对形近字。
接下来让学生理解诗意,于是我说:“你能运用工具书,借助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弄懂诗意吗?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袋小组合作讨论明白了诗意: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们经常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学《可贵的沉默》中有这样一个词“寂然无声”我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寂然无声,”学生通过上下文,知道“寂然无声”就是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原来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与课前学过的那个词语相近,学生一下子想到了《检阅》中的“鸦雀无声”,这样既理解了词语,又找到了近义词,一举两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就让学生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就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值日时怎样团结合作打扫卫生的、拔河比赛时怎样齐心协力拔赢邻班的等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锋利的斧头”,理解“锋利”我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见过的刀、剑等来理解,“锋利”这个词语就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如理解《搭石》“协调有序”这个词,学生由“协调有序”联想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景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自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再如《卖木雕的少年》中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通过想像词语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想到了各式各样的木雕,雕刻得栩栩如生。
4.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去年我执教的《巨人的花园》“‘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在引导学生理解“逃窜”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当一回巨人,大声朗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接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们蜂拥跑上讲台,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如何表演好“窜”时的样子,提示学生“窜”到哪里去。台上的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再次表演。当他们听到我和台下的学生齐读巨人的话“好……滚出去”“滚出去”话音落地,台上表演的学生有的朝前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朝左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抱着头跑,还有的索性钻到桌子底下,这样“逃窜”这个词,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自然而然地理解。
5.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课时,我由浅及深让学生感受“迫在眉睫”,课前我问:“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能用书中的一个词形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迫在眉睫”。我接着问:什么叫“迫在眉睫”?哪个字最能感受到“急”?学生说“迫”通过理解“迫”感受词语意思。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个词放进课文里理解。读读这句话:输血迫在眉睫。接着又让学生自由读第三段,勾出表示最能表现“迫在眉睫”的句子。学生找到两处:“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和:“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一句在三段,一句在四段,我让学生想象小女孩现在的样子吗?通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出“迫在眉睫”。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相机出示词典上规范的解释,接着又顺势积累表示情况非常危急的词语。学生汇报:火烧眉毛、迫不及待等
接着我又说你看,一个“迫在眉睫”把3、4自然段的内容紧紧地联系起来。一句“输血迫在眉睫”把这两段文字紧密的联系起来,这种句子我们可以称它为过渡句。我们把这几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好了这几句话,咱们把这两段文字连起来读,再感受一下迫在眉睫的氛围。我让学生多形式引读,在读中深深体会到“迫在眉睫”的意思。
6.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如理解“大致”这个词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把“大致”换成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大概、大约”等词,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再如: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我让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学生通过查词典找到以下近义词如:跃然纸上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活龙活现惟妙惟肖。这样就理解了栩栩如生的意思了,
7.说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说反义词来理解词语,即用一个词的反义词加上否定副词解释这个词。例如:齷龊——不干净。丑陋:不漂亮。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8.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9.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一面五星红旗》“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点句话中“凝视”这个词,我引导学生理解“凝”是集中的意思,“视”是看的意思,“凝视”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集中注意力看”。再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利用插图理解词语
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如《可贵的沉默》中,孩子们“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着这个词语,我让学生看第一幅热闹图,从孩子们的神情中读懂了“神气十足。”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学生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才能使词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更自然、更真实。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3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文字的魅力往往就在一个字、一个词中灵动。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好多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失分,为此,这学期我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說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但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词语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词义才会水到渠成。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这学期我让每位学生都带一本字典或词典,在教学中有不认识的字或词,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弄明白。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汉字好多都是一个字有好几种意思,也就是一字多义项,我就给学生取个例子,你就像一个汉字,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是孩子,在爷爷奶奶眼中你是孙子,在老师眼中你是学生,在同学眼中你是小伙伴,在不同的环境中你充当的角色不同,那么,汉字也是这样,于是我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教学《乞巧》时,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学生借助注释知道了“乞巧”是乞盼巧手。学习第一句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中有两个字形相似(宵—霄,“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为了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字?我让学生查字典,查字典的结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通过查字典从字意上记住这一对形近字。
接下来让学生理解诗意,于是我说:“你能运用工具书,借助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弄懂诗意吗?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袋小组合作讨论明白了诗意: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们经常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学《可贵的沉默》中有这样一个词“寂然无声”我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寂然无声,”学生通过上下文,知道“寂然无声”就是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原来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与课前学过的那个词语相近,学生一下子想到了《检阅》中的“鸦雀无声”,这样既理解了词语,又找到了近义词,一举两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就让学生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就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值日时怎样团结合作打扫卫生的、拔河比赛时怎样齐心协力拔赢邻班的等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锋利的斧头”,理解“锋利”我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见过的刀、剑等来理解,“锋利”这个词语就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如理解《搭石》“协调有序”这个词,学生由“协调有序”联想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景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自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再如《卖木雕的少年》中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通过想像词语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想到了各式各样的木雕,雕刻得栩栩如生。
4.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去年我执教的《巨人的花园》“‘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在引导学生理解“逃窜”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当一回巨人,大声朗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接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们蜂拥跑上讲台,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如何表演好“窜”时的样子,提示学生“窜”到哪里去。台上的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再次表演。当他们听到我和台下的学生齐读巨人的话“好……滚出去”“滚出去”话音落地,台上表演的学生有的朝前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朝左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抱着头跑,还有的索性钻到桌子底下,这样“逃窜”这个词,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自然而然地理解。
5.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课时,我由浅及深让学生感受“迫在眉睫”,课前我问:“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能用书中的一个词形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迫在眉睫”。我接着问:什么叫“迫在眉睫”?哪个字最能感受到“急”?学生说“迫”通过理解“迫”感受词语意思。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个词放进课文里理解。读读这句话:输血迫在眉睫。接着又让学生自由读第三段,勾出表示最能表现“迫在眉睫”的句子。学生找到两处:“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和:“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一句在三段,一句在四段,我让学生想象小女孩现在的样子吗?通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出“迫在眉睫”。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相机出示词典上规范的解释,接着又顺势积累表示情况非常危急的词语。学生汇报:火烧眉毛、迫不及待等
接着我又说你看,一个“迫在眉睫”把3、4自然段的内容紧紧地联系起来。一句“输血迫在眉睫”把这两段文字紧密的联系起来,这种句子我们可以称它为过渡句。我们把这几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好了这几句话,咱们把这两段文字连起来读,再感受一下迫在眉睫的氛围。我让学生多形式引读,在读中深深体会到“迫在眉睫”的意思。
6.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如理解“大致”这个词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把“大致”换成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大概、大约”等词,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再如: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我让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学生通过查词典找到以下近义词如:跃然纸上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活龙活现惟妙惟肖。这样就理解了栩栩如生的意思了,
7.说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说反义词来理解词语,即用一个词的反义词加上否定副词解释这个词。例如:齷龊——不干净。丑陋:不漂亮。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8.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9.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一面五星红旗》“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点句话中“凝视”这个词,我引导学生理解“凝”是集中的意思,“视”是看的意思,“凝视”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集中注意力看”。再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利用插图理解词语
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如《可贵的沉默》中,孩子们“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着这个词语,我让学生看第一幅热闹图,从孩子们的神情中读懂了“神气十足。”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学生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才能使词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更自然、更真实。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