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的N+1种身份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峰,中国著名博客、《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作家、乐评人......(名号仍在不断添加中。)
  毫无疑问,王老师是个勤劳的人,积极进取的人,勇于发掘自己的人。在“黑猩猩们”眼睁睁的注目礼下,王老师分身不断。
  如果说孙悟空可以用猴毛“化身无数”,那是品种问题;王老师的若干分身,则确定无疑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如我们所知,尽管王老师以平均每年一部DV成品的速度亮相于大众面前,多腿横跨若干领域,但一向洒脱的他是决不甘于归类的。我们在此评述,也不过是往顶着若干头衔的王老师脑袋上再套个环——“拍DV”。毕竟在游乐场的“套圈”游戏里,大家都想套中那个最值钱的“奖品”。
  今年,对王老师的各方赞助锐减,甚至放映会也可窥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重——至今未能达到万人空巷的场面。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王老师相信自己的作品会一部比一部好,就像我们相信即将到来的牛年能够牛气冲天。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
  加上王老师文字工作者的出身,他对设备的要求足以把厂商精美的宣传手册都拿去卖废纸。“我选择了网络,所以要求不高。去年用过‘傻瓜高清’,但不好用,既不能换镜头,又没景深,好多要通过画面表现的东西都没有出来。今年换了索尼790,不过压缩之后再好的效果也看不出来。”
  直到现在,有过三部“DV”经验的王老师对“导演”这名词还觉得别扭——自己在专业技术上“不是很懂”,被人叫导演心中惭愧;自认为还是一个写字的人,只是用影像将那些不立体的文字概念展现出来。
  “这次我的执行导演设计了三百六十多个镜头,要依我意思估计二百多个就够了。”自称“看电影也就《007》的水平”的王老师诚恳地说:“我不会写剧本,也从来没学过。周围很多人写的剧本都在电影、电视里放,我想跟他们学可没人教给我。我就只好自己瞎琢磨,绕很大的弯路,损失和教训都很惨重;我这个人又不是天资聪颖那种,完全是凭借笨拙的方式一步一步做。”讲到这里,王老师实事求是地继续说道:“现在你觉得这个剧本还行,是因为我起点太低,进步空间太大。人总是要进步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有过错误,你就知道这个错误不能犯。就好像谈一次恋爱失败了,那么下一次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上一次的问题规避掉,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期后,王老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路。“剧本就是把人生活中的事情放进来,提炼成适合人们观赏的东西。专业的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没有,我到这里就觉得这么写,那里觉得该那么写,就继续写下来,是一种本能和直觉。”于是,我们看到了王老师积淀了几年而打造出来的《你丫真狠》。
  “我对于拍什么无所谓,因为我对电影没有敬畏感。刚开始想写这个故事时大陆还没狗仔队呢,只是出了刘嘉玲的事,挺感触。后来接触了狗仔队,发现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之前还有两个故事,跟人讲的时候就放一块了:一个是追星的小孩,另一个是个想当明星的女孩,过着不自由的生活,老想跟娱乐公司解约。有灵感的时候就可以做成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而狗仔队的生活从来没有发生变化。
  一部作品的出现,自然会有关注,有争议,更有辱骂。不了解的都称赞王老师忍辱功夫了得。“投资一个亿的大片出来不也会被人骂吗,我这个投资才二十来万的,被骂被批不是太正常了。更何况我一向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当然,我们所听到的批评声还是少数,经历了三部的DV,更多人说王老师进步了,而且是飞跃式的。
   “你说进步就进步吧,那是一定的。上一次摄、录、灯全都是草台班子,花钱也不比这次少,但效果有目共睹。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吸取自己的教训,那这人就白活了。但你说我对电影的认识有多么深刻,那也真没有。如果我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改上十遍,我可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我没时间也没那个能力去改,我本事就到这里了。”
  除了大赞进步,另一部分观众说到这部“电影”很“电影”。王老师又说了:“电影有电影的标准,就要关注票房,关注导演能不能红,关注能不能继续拉到投资,而我这个爱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包括有多少人看。影像在今天不一定非要做成电影,而是成为一种可以表达个人言论、观念、立场的一种形式。当时剧本拿给投资方看,他们觉得可以做成电影,就问我要不要拍电影,我说不要,因为电影对我的要求太多了。我只是在乎演员是否能把我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但如果是电影,女主角就会选赵薇或章子怡这样有票房保证的。而我只要说清楚一个问题,演员差不多就成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DV’,我不想给它任何概念,这只是可以表达我看法的一种东西。至于别人不理解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
  这样看来,王老师虽然勤奋得让“导演”们脸红,但的确不是抱着争饭碗目的。“那条路太多人尝试了,我没必要再去凑热闹。影像只是我众多身份中的一个,跟我写报道、写博客是一样,只是影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但很多人看到影像的东西就是电视、电影,然后当再有了一个跟那些东西都不搭界的东西出来,就没有办法接受了,就会要求做的人必须要拍得像电影一样才是好的,拍个不像‘电影’的东西就不好。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太模式化了,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红的就是绿的,就没想过还有第三或者第四种可能。在中国,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抱着一种这样的心态,不成功则成仁,好多人都想拍电影,都拍不成,就因为上来都想大手笔,上来就把谁给灭了,所以他永远也拍不成。”
  王老师没想灭谁,所以他先表达了,至于有多少“白猴子”、“黑猩猩”看,那是“套圈人”的事情。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
其他文献
索尼的每一次新品发布都有狠棋,从局部看是器材硬件的调整,从整体看则是产品线的丰富和精妙的布局。2008年秋季发布的FX1000E就是一招凶狠的“回马枪”,在Handycam阵营中杀出一个绝对的HDV巨将。直到最近发布的SONYHVR-Z5C这款产品,它则又是一位HDV专业阵营中的隐藏杀手,撼动索尼HDV的产品体系真的要比登天还难了。      外形:暗战的伪装    乍看SONYHVR-Z5C的外
期刊
《大众DV》: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样《大众DV》杂志也非常愿意介绍我们的民族品牌,在强手如林,外来竞争激烈的视频领域,“大洋”的品牌熠熠生辉,这是非常令国人自豪的。能不能先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中科大洋”的历史?    吴志强:今年正好是大洋成立20周年(记者注:1989年1月18日大洋成立)。二十年来,大洋用创新激情引领着行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界第一。  成立之初,大洋便独立承
期刊
第十五回    书接上回,虽然现在全球还在持续着恐怖的金融危机,但是谁也阻挡不了春意盎然,谁也无法阻挡科技的进步,越是在经济波谷阶段,人们越会幻想经济再次腾飞后的世界变化。正所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  各厂家经历了春节发布会的新品出台和产品整合,庞大的产品系列又一次充盈了市场。DV无论其中蕴含多少高科技元素,我们拉远视角看待它,它无非也是电子产品中的一类,一切电子产品
期刊
My Experience of Equipments in Studio    本文作者从小深受家庭影响,看着在厂电视台工作的父亲业余给新人们拍结婚录像,刀光剑影的动作片也给他无尽的想象,梦想指导一部属于自己的动作大片。从2000年开始拥有第一台家用DV,从事婚礼片的拍摄,到现在成立简影数码影像文化工作室 ,主要从事:影视、专题、MV、动画、婚庆等服务,从中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设备购买、使用经
期刊
JA 中国首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    吧主...傅文斯荔  图片...JA中国    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此次大赛,吧主很难相信自己会考虑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商业道德是什么?这个看上去抽象的概念,通过一幕幕别开生面的表演、一环环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段段紧凑有序的镜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更让“商业道德”成为我们近在咫尺思考的问题。  借助DV影像的表达,无论是商业机密与利益冲突、产品安全性问
期刊
“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标语几乎每年的春天都以巨大的字号很醒目地挂在电影学院的外墙上,但是对于那些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艺考”的学生来说,这里恐怕会成为更多年轻人“梦碎的地方”。因为,电影学院的门槛似乎太高了,要想实现拍电影的梦想,不进入电影学院学习,恐怕就很难实现。  当然,这个判断在10年前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今天却未必。  “拍电影,一定要上电影学院吗?”针对这个问题,本期做了特别调查与采访。
期刊
译...榄枝    短片常常被视作某种艺术实践,短小的格式赋予短片一种独特的灵气和自由。但问题是每部短片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同时怎样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  Cineposible——“影像可能”电影节带来了短片电影的原创视点。(Cine意为“电影、影像”,posible则代表着“可能性”。)2009年3月,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省(Extramadura,一个西班牙的自治省,和葡萄牙接壤),第三届
期刊
中规中矩,精巧纤细。  这是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在剧本创作上给我的第一印象。  写剧本,讲故事。一部近两小时的电影在剧本创作上难度颇大。《梅兰芳》选取了大师生活中的三段往事:成名(与十三燕打擂得胜)、成功(与孟小冬相识相知、赴美表演成功)、明志(抗日战争时期,梅先生蓄须明志,拒不出演。直至抗战结束)。  三段故事各有特色,由于很多现实的原因,剧本写得也是中规中矩。不过个中细节,却是精巧纤细,
期刊
开场五分钟,像多数传奇电影一样精彩得很。这是梅兰芳在官宦人家和戏园子之间赶场,一边是唱一边是跳,这五分钟之内,镜头数量多,镜头平均长度也都比较短,无论长短镜头,大都是运动的:横移拍台下观众,推拉加特写切换拍摄舞台上的梅,更有跟随脚跟踩钉子这种特写移动,很具动感,而且踩上的一瞬间还是跳切的。通过血迹上摇至戏班老板的脸时马上接上摇跟随马车,梅赶回戏园子。这部分的剪辑行云流水,你都能感觉到这种叙述的节奏
期刊
『梅兰芳重生』记    贺岁电影《梅兰芳》带着过亿的票房离开了院线,与此同时,『梅兰芳』也再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从黎明到章子怡,从孙红雷到陈凯歌,从梅派的表演艺术到梅的逸事传奇,从梅府家宴到梅家旧居……  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梅兰芳的外孙范梅强先生正是我们这期技术专题的采访嘉宾!于是,就有了想让范先生做杂志封面的想法。没想到范先生真的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并在百忙之中,专门为杂志拍摄了封面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