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峰,中国著名博客、《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作家、乐评人......(名号仍在不断添加中。)
毫无疑问,王老师是个勤劳的人,积极进取的人,勇于发掘自己的人。在“黑猩猩们”眼睁睁的注目礼下,王老师分身不断。
如果说孙悟空可以用猴毛“化身无数”,那是品种问题;王老师的若干分身,则确定无疑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如我们所知,尽管王老师以平均每年一部DV成品的速度亮相于大众面前,多腿横跨若干领域,但一向洒脱的他是决不甘于归类的。我们在此评述,也不过是往顶着若干头衔的王老师脑袋上再套个环——“拍DV”。毕竟在游乐场的“套圈”游戏里,大家都想套中那个最值钱的“奖品”。
今年,对王老师的各方赞助锐减,甚至放映会也可窥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重——至今未能达到万人空巷的场面。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王老师相信自己的作品会一部比一部好,就像我们相信即将到来的牛年能够牛气冲天。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
加上王老师文字工作者的出身,他对设备的要求足以把厂商精美的宣传手册都拿去卖废纸。“我选择了网络,所以要求不高。去年用过‘傻瓜高清’,但不好用,既不能换镜头,又没景深,好多要通过画面表现的东西都没有出来。今年换了索尼790,不过压缩之后再好的效果也看不出来。”
直到现在,有过三部“DV”经验的王老师对“导演”这名词还觉得别扭——自己在专业技术上“不是很懂”,被人叫导演心中惭愧;自认为还是一个写字的人,只是用影像将那些不立体的文字概念展现出来。
“这次我的执行导演设计了三百六十多个镜头,要依我意思估计二百多个就够了。”自称“看电影也就《007》的水平”的王老师诚恳地说:“我不会写剧本,也从来没学过。周围很多人写的剧本都在电影、电视里放,我想跟他们学可没人教给我。我就只好自己瞎琢磨,绕很大的弯路,损失和教训都很惨重;我这个人又不是天资聪颖那种,完全是凭借笨拙的方式一步一步做。”讲到这里,王老师实事求是地继续说道:“现在你觉得这个剧本还行,是因为我起点太低,进步空间太大。人总是要进步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有过错误,你就知道这个错误不能犯。就好像谈一次恋爱失败了,那么下一次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上一次的问题规避掉,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期后,王老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路。“剧本就是把人生活中的事情放进来,提炼成适合人们观赏的东西。专业的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没有,我到这里就觉得这么写,那里觉得该那么写,就继续写下来,是一种本能和直觉。”于是,我们看到了王老师积淀了几年而打造出来的《你丫真狠》。
“我对于拍什么无所谓,因为我对电影没有敬畏感。刚开始想写这个故事时大陆还没狗仔队呢,只是出了刘嘉玲的事,挺感触。后来接触了狗仔队,发现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之前还有两个故事,跟人讲的时候就放一块了:一个是追星的小孩,另一个是个想当明星的女孩,过着不自由的生活,老想跟娱乐公司解约。有灵感的时候就可以做成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而狗仔队的生活从来没有发生变化。
一部作品的出现,自然会有关注,有争议,更有辱骂。不了解的都称赞王老师忍辱功夫了得。“投资一个亿的大片出来不也会被人骂吗,我这个投资才二十来万的,被骂被批不是太正常了。更何况我一向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当然,我们所听到的批评声还是少数,经历了三部的DV,更多人说王老师进步了,而且是飞跃式的。
“你说进步就进步吧,那是一定的。上一次摄、录、灯全都是草台班子,花钱也不比这次少,但效果有目共睹。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吸取自己的教训,那这人就白活了。但你说我对电影的认识有多么深刻,那也真没有。如果我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改上十遍,我可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我没时间也没那个能力去改,我本事就到这里了。”
除了大赞进步,另一部分观众说到这部“电影”很“电影”。王老师又说了:“电影有电影的标准,就要关注票房,关注导演能不能红,关注能不能继续拉到投资,而我这个爱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包括有多少人看。影像在今天不一定非要做成电影,而是成为一种可以表达个人言论、观念、立场的一种形式。当时剧本拿给投资方看,他们觉得可以做成电影,就问我要不要拍电影,我说不要,因为电影对我的要求太多了。我只是在乎演员是否能把我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但如果是电影,女主角就会选赵薇或章子怡这样有票房保证的。而我只要说清楚一个问题,演员差不多就成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DV’,我不想给它任何概念,这只是可以表达我看法的一种东西。至于别人不理解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
这样看来,王老师虽然勤奋得让“导演”们脸红,但的确不是抱着争饭碗目的。“那条路太多人尝试了,我没必要再去凑热闹。影像只是我众多身份中的一个,跟我写报道、写博客是一样,只是影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但很多人看到影像的东西就是电视、电影,然后当再有了一个跟那些东西都不搭界的东西出来,就没有办法接受了,就会要求做的人必须要拍得像电影一样才是好的,拍个不像‘电影’的东西就不好。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太模式化了,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红的就是绿的,就没想过还有第三或者第四种可能。在中国,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抱着一种这样的心态,不成功则成仁,好多人都想拍电影,都拍不成,就因为上来都想大手笔,上来就把谁给灭了,所以他永远也拍不成。”
王老师没想灭谁,所以他先表达了,至于有多少“白猴子”、“黑猩猩”看,那是“套圈人”的事情。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
毫无疑问,王老师是个勤劳的人,积极进取的人,勇于发掘自己的人。在“黑猩猩们”眼睁睁的注目礼下,王老师分身不断。
如果说孙悟空可以用猴毛“化身无数”,那是品种问题;王老师的若干分身,则确定无疑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如我们所知,尽管王老师以平均每年一部DV成品的速度亮相于大众面前,多腿横跨若干领域,但一向洒脱的他是决不甘于归类的。我们在此评述,也不过是往顶着若干头衔的王老师脑袋上再套个环——“拍DV”。毕竟在游乐场的“套圈”游戏里,大家都想套中那个最值钱的“奖品”。
今年,对王老师的各方赞助锐减,甚至放映会也可窥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重——至今未能达到万人空巷的场面。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王老师相信自己的作品会一部比一部好,就像我们相信即将到来的牛年能够牛气冲天。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
加上王老师文字工作者的出身,他对设备的要求足以把厂商精美的宣传手册都拿去卖废纸。“我选择了网络,所以要求不高。去年用过‘傻瓜高清’,但不好用,既不能换镜头,又没景深,好多要通过画面表现的东西都没有出来。今年换了索尼790,不过压缩之后再好的效果也看不出来。”
直到现在,有过三部“DV”经验的王老师对“导演”这名词还觉得别扭——自己在专业技术上“不是很懂”,被人叫导演心中惭愧;自认为还是一个写字的人,只是用影像将那些不立体的文字概念展现出来。
“这次我的执行导演设计了三百六十多个镜头,要依我意思估计二百多个就够了。”自称“看电影也就《007》的水平”的王老师诚恳地说:“我不会写剧本,也从来没学过。周围很多人写的剧本都在电影、电视里放,我想跟他们学可没人教给我。我就只好自己瞎琢磨,绕很大的弯路,损失和教训都很惨重;我这个人又不是天资聪颖那种,完全是凭借笨拙的方式一步一步做。”讲到这里,王老师实事求是地继续说道:“现在你觉得这个剧本还行,是因为我起点太低,进步空间太大。人总是要进步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有过错误,你就知道这个错误不能犯。就好像谈一次恋爱失败了,那么下一次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上一次的问题规避掉,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期后,王老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路。“剧本就是把人生活中的事情放进来,提炼成适合人们观赏的东西。专业的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没有,我到这里就觉得这么写,那里觉得该那么写,就继续写下来,是一种本能和直觉。”于是,我们看到了王老师积淀了几年而打造出来的《你丫真狠》。
“我对于拍什么无所谓,因为我对电影没有敬畏感。刚开始想写这个故事时大陆还没狗仔队呢,只是出了刘嘉玲的事,挺感触。后来接触了狗仔队,发现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之前还有两个故事,跟人讲的时候就放一块了:一个是追星的小孩,另一个是个想当明星的女孩,过着不自由的生活,老想跟娱乐公司解约。有灵感的时候就可以做成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而狗仔队的生活从来没有发生变化。
一部作品的出现,自然会有关注,有争议,更有辱骂。不了解的都称赞王老师忍辱功夫了得。“投资一个亿的大片出来不也会被人骂吗,我这个投资才二十来万的,被骂被批不是太正常了。更何况我一向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当然,我们所听到的批评声还是少数,经历了三部的DV,更多人说王老师进步了,而且是飞跃式的。
“你说进步就进步吧,那是一定的。上一次摄、录、灯全都是草台班子,花钱也不比这次少,但效果有目共睹。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吸取自己的教训,那这人就白活了。但你说我对电影的认识有多么深刻,那也真没有。如果我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改上十遍,我可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我没时间也没那个能力去改,我本事就到这里了。”
除了大赞进步,另一部分观众说到这部“电影”很“电影”。王老师又说了:“电影有电影的标准,就要关注票房,关注导演能不能红,关注能不能继续拉到投资,而我这个爱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包括有多少人看。影像在今天不一定非要做成电影,而是成为一种可以表达个人言论、观念、立场的一种形式。当时剧本拿给投资方看,他们觉得可以做成电影,就问我要不要拍电影,我说不要,因为电影对我的要求太多了。我只是在乎演员是否能把我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但如果是电影,女主角就会选赵薇或章子怡这样有票房保证的。而我只要说清楚一个问题,演员差不多就成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DV’,我不想给它任何概念,这只是可以表达我看法的一种东西。至于别人不理解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
这样看来,王老师虽然勤奋得让“导演”们脸红,但的确不是抱着争饭碗目的。“那条路太多人尝试了,我没必要再去凑热闹。影像只是我众多身份中的一个,跟我写报道、写博客是一样,只是影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但很多人看到影像的东西就是电视、电影,然后当再有了一个跟那些东西都不搭界的东西出来,就没有办法接受了,就会要求做的人必须要拍得像电影一样才是好的,拍个不像‘电影’的东西就不好。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太模式化了,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红的就是绿的,就没想过还有第三或者第四种可能。在中国,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抱着一种这样的心态,不成功则成仁,好多人都想拍电影,都拍不成,就因为上来都想大手笔,上来就把谁给灭了,所以他永远也拍不成。”
王老师没想灭谁,所以他先表达了,至于有多少“白猴子”、“黑猩猩”看,那是“套圈人”的事情。
放映现场笑声迭起,王老师搞不清楚观影的人是何方神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帮“忠实观众”或“砸场子的”人均通过王老师博客“不许联想”中获悉其近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