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学生感动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们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界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中及其情感的涟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育“多情善感”的学生。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师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已逐渐有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是要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学生的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
  现实中成功的经验,使我坚信努力感动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记得那是开学之初,我同往常一样,接到了一个新毕业班。拿到新班的学生名单向原老师了解班级情况自然是少不了的工作程序,当我听完原班老师的介绍后,在差生的行列里,“李鲁州”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这个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上课不会听讲,学习成绩差。这些且不说,更有甚者,一个假期中学校组织了四次返校,他竟然一次也没来,连开学前一天的卫生扫除也没有参加。于是,我打算开学后第一个要见识的就是这个学生了。
  开学的第一天,我凭借名字在班里找到了他,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大眼睛,长睫毛,满脸稚气,瘦小的男孩,看外表还挺讨人喜欢的。我直截了当地问他:“假期中,你为什么不返校?在家里做什么?”他的回答是:“没做什么。”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返校?这是纪律,家长知道吗?”“知道。”他大声的答道。为了弄清情况,我请来了他的家长,了解到他的爸爸自己开工厂,妈妈单位的工作时间很紧。孩子的学习不好,身体也不好,长得小,不愿意吃饭。没返校是因为一个假期都把孩子锁在家中,也忘了孩子返校的事。知道这些后,我觉得这个孩子之所以成了差生,其根本原因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关爱不够。于是,我找到他,向他表明老师很喜欢他,并真诚地告诉他只要努力,凭他的聪明伶俐,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每当我批到他的作业时,有意加上一些鼓励的评语,在全班表扬写得好的作业时,也表扬他。与此同时,并鼓励他首先自己做好,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参加值日班长的竞选,参入班级管理,要管好大家,自己必须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相信,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从此,我观察到他更加努力了,作业不仅能完成,而且还能自觉地温习功课。在班级第一次竞选值日班长的班会上,李鲁州同学第一个举手竞选并凭着他显著的进步当选为值日班长。这件事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更严格要求自己外,还能管好大家,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的转变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是什么成功地转变了一个孩子?很简单,是老师真心的喜欢,是老师对他的感情使他感动。
  这种方法适合个别学生,也适合对全班学生的教育。那次班上组织“一分钟演讲”,开始一个举手发言的也没有,后来有几个,但尽管是班上较好的学生,不是站得不成样子,就是说得迟迟顿顿,有的还卡住,说不下去,看着学生懒散的样子,我真想训他们一顿,转念一想,训完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如给他们做个示范。学生讲完后,我走上讲台,说:“下面轮到我为大家演讲,我讲的题目是《希望》。”我讲的内容大意是:表扬了三个最近班级上有进步的差生,讲他们最近的表现令我感动。最后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班的希望。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像他们那样不断进步。”
  如我所料,学生们个个都在悄悄努力,大家都想成为老师的希望。几次以后,这项活动搞起来了。回想自己的做法,深深地感到对学生的教育要得到根本上的成功,必须做到师生间心与心地交融。让学生在感动后成功地达到老师的要求,这种结果才是永久的、真正的。 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良好的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
  教师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我们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都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前两个目标毋容质疑都实现得比较好,但第三个目标的达成都差强人意,实际上我认为第三个目标对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原因如下:  一、初中生正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认识正逐渐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对事物的判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有了真善美的判断意识和初步的价值取向。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丰富的物质生活,享乐的思想观念,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逐步拉大的贫富差距,使许多人无所适从,心理失衡,找不到自我。生动的说教变得苍白,丰富的活动只剩下形式,费了很大劲,想了许多法,还是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从少年逃学沉迷网络到大学生虐熊事件,从亲子弑母到校园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我们不禁疑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
期刊
【摘要】目前,思想品德教师对教材的开发不够。教师要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就必须具备对教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我们把它称为二次开发。思想品德教材及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整合性和生活性原则。教师要以课标为依据,以生活为载体,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二次开发。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品
期刊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讲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给学生一张笑脸是教育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
期刊
【摘要】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的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关键词】开展;引导;提高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
期刊
在教育上,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完全不知道家庭教育有它特殊作用。因为,学校里实行班级授课制度,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容易顾此失彼,而家长面对的是个别孩子,可以把教育做得更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马克思曾经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但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已经入学了,读书、写字、做算术、唱歌、画画以及锻炼身体等等,都有学校管着,除了吃饭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人际关系    近几
期刊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好比一把双刃剑,是缺一刃都不可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在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埋下伏笔。  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让学生指导科任教师工作的辛劳,引导学生尊重科任教师的劳动。其次,要及时处理科任教师交来的问题,不管是纪律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属于学生的错误要批评督促其尽快改正;属于科任教师的误解要及时解释清楚,求得理解,处理结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当前生活为基础,以提高未来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从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深知,这门课程既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也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益的策略存在着一定的迷惑。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觉得就是要在弄清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基础上,在突出生活性的理念指导下,重视活动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  1 弄清课程性质明确课程
期刊
【摘要】该文围绕现代语言教学的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建构获得的,强调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运用而发展的。因而,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