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警察”和政府职能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uan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月谈》曾经登载过一篇题为“假公安为何能得逞”的报道。它讲述的是一个河南流浪汉在一九八九年自办非法公安机构,借帮助他人讨债而收取报酬,并且生意愈做愈大、顾客日见其多,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该文的立意在于告诫世人,当今的罪犯奸猾狡诈、无孔不入。这值得称道。可与此同时,我们似乎还可以从中看到些其他的东西。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商业往来日见其多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许多拖欠钱物、借债不还的现象。所谓“三角债”仅是其中的一种。借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有少数人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究其缘由,就在于他赖帐时别人拿他没办法。债主上门讨要不成时必然求援于司法部门。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司法部门不是公务繁忙,就是干脆不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大小债主们也就只好另辟蹊径了。这便是一个流浪汉得以组建所谓的经济派出所,购置警车警棍,雇用“经济警察”以代人讨债并且屡屡奏效的现实背景。
  警察或司法机构是政府所必须提供的一种以安全和公正为目标的服务。这种服务的对象是该社会的全体人民,故它又被称之为“公共产品”。能够相对有效地提供司法这类公共产品,乃政府得以存在、或广大人民接受政府管理的基本理由。在一般情况下,私人是不会在警察这种领域内同政府竞争的。即使私人这样做是合法的,他(她)也会因人们对其公正及信誉的怀疑而在竞争中败给政府,因为政府是由广大人民挑选的,是为大众的利益而服务的。由此可见,私人警察的出现,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对它有相当大的需求,是由于这种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人敢为这种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好处铤而走险。更进一步讲,私人警察的出现,真真切切地表明了政府没有尽到它的职责。司法是一种制度,警察是制度的维护者,私人警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的供给严重不足。
  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某种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时,任何增加该物品的努力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作为一种推论,在制度相当稀缺的情况下,如果私人警察确实能够做到“秉公执法”、并且社会愿意接受其判决或仲裁的话,那么这批人便非但不是什么罪犯,而是于社会有功的企业家了。当然,要求流浪汉警察不使用非法手段(如监禁、拷打)、在无约束的情况下不顾及私利及个人偏见地行事,只不过是异想天开。
  最近一段时期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即政府管的事越少越好。原则上讲,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就放手让市场去做好了。不过在此有一点我们必须牢记于心,那就是市场的有效运转是以人们对其他交易者行为的稳定预期为前提的。而使这种预期得以形成的东西,便是类似借债还钱、保证契约严肃性的各种制度。而像企业经营、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等,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就没必要事必躬亲。看来,在“大政府”与“小政府”之争中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即在政府必须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见到的应该是“大政府”;在问题可以由市场解决的场合,甚至连“小政府”的身影都不应该出现。
  纵观那些在经济上十分成功的国家,严格地保障私人及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它们的共有的基本制度。制定出真正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扮演好自己公正的“警察”角色,使所有的人均能安全地、勤勉地、创造性地生活和工作,何愁我中华民族不兴达昌盛!
其他文献
音乐家谈音乐,往往很有意思。科普兰写过一本《怎样欣赏音乐》,伯恩斯坦写了一本《音乐欣赏》。两位音乐家的可爱之处都在于他们不是为音乐圣殿再加一圈灵光,而是启开大门,引领平民们放胆巡视。  伯恩斯坦在音乐史榜上有名,由其几方面的成就:指挥、作曲、钢琴演奏。常被称道的则是音乐喜剧的创作。不过,即使在不足千字的辞典条目中,也不嫌辞费地要补叙一笔:他的电视讲座备受欢迎。这本《音乐欣赏》即是由之纂集而成。稍觉
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    数十年来美国汉学界一直流行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古典文学高高在上,现代文学却一般不太受重视。因此,在大学里,中国现代文学常被推至边缘之边缘,而所需经费也往往得不到校方或有关机构的支持。一直到九十年代,汉学界才开始积极地争取现代文学方面的“终身职位”,然而其声势仍嫌微弱。有些人干脆就把现代中国文学看作是古代中国文学的“私生子”。  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的中国文学
我首次读到《Encounter》杂志是五十年代后期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中。我被这本杂志吸引,主要是由于它的文化综合的内容和国际名誉响亮的作者阵容。只是后来,我才发现出版者“文化自由同盟”(Congress of Cultural Freedom)原来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外围组织至少是受它的金钱支持。  这个发现当然令我对《Encounter》杂志更具兴趣。在美国思想开明人士的心
如果与湖人同步的魔咒延续,那么热火在2014年的命运将与三年前的湖人相同——第二轮被横扫出局。热火第二轮将面临的对手是猛龙或者篮网,而篮网曾在常规赛横扫热火。  四月底,NBA常规赛大幕落下,真正的战斗打响。宿敌见面,分外眼红。是新生代上位,还是老江湖胜出,都将成为新的话题。谁能最终夺得总冠军奖杯,并不是季后赛的唯一看点。  一亿美元怎样打水漂  俄罗斯土豪老板普罗霍罗夫说:“2015年之前不夺冠
《读书》今年第三期刊登的《激进的教育》,分析了美国科学精英和激进教育者对于教育方针的争论。文章后半部分流露出对激进主义教育及其“教育文化民主主义”的倡议的同情,并将激进主义教育的艰难处境主要归咎于联邦政府在教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政府政策的确对教育实验造成了限制,但,激进主义教育难以得人心,更深刻的原因是这些批判教育理论的软弱无力,换言之,是左派的无能。  首先我们应该检讨“文化民主”的内涵。在教育
《吹沙集》是萧父先生近三十年来所写讨论哲学与文化问题的论文与序跋的结集。  立足于理性的审视,作者娴熟地运用了“科学—理性”的工具,努力揭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特定时代人类历史实践的水平,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他强调“连环可解”,从浩繁的哲学原典中爬疏剔抉,努力揭示哲学范畴从朦胧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从贫乏到丰富的逻辑演进,勾勒出中国哲学发展的“大圆圈”和
近得《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一书,虽然其中的内容,早已由地下浮上地面,但毕竟仍留着那么一股蛮横的“野”气,令人震撼。  过去的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精神贫乏的时代。但实际上,人们不但视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得多,而且的确从中享受到一种至乐,这包括圣徒般虔敬的红卫兵与思想上的叛逆者。有趣的是,两者往往归于一人,而且这种巨大的反差不过前后相距一、两年甚而只有几个月。由此是否可以说精神虚妄呢?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年过五旬的司女士是一家医院的主任医师。春节过后,她跟老公提出离婚,理由很简单: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在外地找到工作,基本算是“放飞”了,她也尽到对家庭的责任,但夫妻感情淡了,天天待在一起,共同话题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了。虽然没有第三者,但一起生活的感觉已味同嚼蜡。  关心他们两口子的亲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都一起生活了近30年,即使感觉像左手摸右手,没了激情。多少还有亲情在啊!不是说少年夫妻
郭宏安先生的一篇十四万字的“代译序”和波德莱尔的一百首诗以及马奈、德拉克洛瓦等的插图,构成这部独特的诗集。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完整而全面地让喜欢波德莱尔的人们在重读他的诗时,了解他的心路和诗国的足迹。    时常,人类因为敬畏生命或是其它的原因而去努力粉饰生存及生存的氛围,并且不息去掩隐生命的痛苦、挣扎、无奈和绝望,于是,世界阳光明媚。当岁月使我们满面皱纹,我们才知道明媚只是瞬间,回忆仅是一种虚幻,
这个命题的原版本来自涂尔干,现实版本则来自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即使没有涂尔干,这个问题的提出也是早晚的事情。可能不会提有机团结,但可以是其他有关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法权分化下如何维系的种种切问。  涂尔干要处理的是劳动分工后现代社会如何维系的问题,而其分工促进社会有机团结的立论是放到同马克思、韦伯对劳动社会分工的阴郁看法相抗衡的位置上的。即使物权法同分工呈正相关,但在涂尔干所处理的大问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