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對科技日益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越加明显,当代大学生富有朝气,健康向上,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希望发现自我潜能,渴望自我成才。但是,面临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压力,出现心理不适现象逐渐增多,一旦遭遇困难、挫折,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畏难、失望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悲剧,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挫折表现形式分析入手,加强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抗挫能力,培养积极向上心态,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 挫折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素质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近些年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机构,开展宣传、服务、培训、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了一支由心理、教育和医学等工作者组成的队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索和实践。所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对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立足现状,试图在分析大学生挫折反应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挫折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问题,寻找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 大学生挫折表现形式
挫折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挫折教育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思想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挫折教育思想。说的是一个人要想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先进行挫折的磨练和砥砺,培养坚忍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增强挫折承受能力,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所谓的挫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遭遇阻碍或受到干扰,从而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目的不能实现,内心所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的消极心理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高校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大学生对学习挫折、生活挫折、交往挫折、就业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来看,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挫折、生活挫折、交往挫折以及就业挫折等。
(一)生活挫折
这种挫折多表现在大学新生变化与适应过程中,有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着人际关系挫折问题。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9、20~23、24岁之间,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生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痕迹,如幼稚、脆弱、想法简单等等,进入大学,面对着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成长背景,需要建立全新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有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有的学生则很茫然。现在,绝大多数新生都是90后,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对父母更加依赖,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比较差,来到新的环境,已经不可能得到家长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环境更加加重了他们对新环境适应的难度。
(二)学习挫折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挫折表现在由于学习过程中的不顺利或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而给个体造成的心理障碍。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大学生,在“考大学”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学习动力十足,目标明确。面对跟高中学习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大学,很多同学便变得无所适从,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常常会感到迷茫、困惑。 有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优异,是学生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来到新环境,面对着比比皆是的大学生,心理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三)情感挫折
对朋友或爱人之间的感情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大学生处在同龄的人际环境中,远离父母,有较为强烈的孤独感,他们渴望通过恋爱能够得到更多的温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出现失利时,会倍感挫折。刚进入大学校园,不管是爱情和友情,他们都希望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或回报,如果这种感情是不对等的,通常会感觉被冷落或欺骗,就会觉得伤心难过,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很容易遭受情感挫折。
(四)就业挫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递增,2013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相应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困难群体与日俱增,用人单位挑人标准不断设置标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残酷的现实,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急功近利,对失败的准备不足,一旦遇到困难或应聘失败,就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问题,进而抵触社会。
二、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人成长道路上的过渡时期,这时候可塑性极强,在这一时期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挫折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品格的养成,会为他们以后成功的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挫折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走极端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年轻的生命案例越来越多,部分大学生在遇到挫折的心境时,容易走极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知,能清楚的看到真实的自己,对于自己有准确客观的评价,在遭遇挫折时,可以正确的认识它,不任意夸大挫折的负面影响,也不逃避挫折的存在,实施挫折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走极端。
(二)实施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象牙塔的学子们来说,社会对于他们很陌生,他们往往把社会想象的非常美好,当出现挫折时,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进入成熟期,对于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进行处理,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出现思想问题,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业的成绩,丧失对美好前途的憧憬。因此,通过挫折教育,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在遇到挫折,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走得更从容。 三、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境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型”。主要是教育者将挫折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二是“心理辅导和咨询型”。对遭遇挫折困扰的大学生,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部门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进行关心,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环境熏陶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讲座等渠道提供挫折教育。四是“综合型”,即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实施挫折教育。总的来说,这些实践对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上
当前,高校没有把挫折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许多高校仅仅把挫折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师或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在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并没有把挫折教育纳入整体规划,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未提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由于挫折教育没有了整个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往往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二)挫折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上
这主要表现为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高校对于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等等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通常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缺乏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针对性指导,
(三)教育工作机制上
当前对挫折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渠道,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挫折教育的形式没有,在社会实践和管理服务上也没有渗透挫折教育。
(四)挫折教育的支撑力度上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工作队伍规模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高校里面往往一个辅导员要负责一个年级或多个年级,管理几百个学生,除了日常管理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大,无法把学生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其次,从教师队伍看,挫折教育应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有一部分教师缺乏这种观念,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第三,从心理辅导工作来看,学生如果遇到了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会选择沉默,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等到学校去介入,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四、挫折教育的新思路
(一)创新高校挫折教育思路
首先,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当前,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重视挫折教育内容,转变对于挫折教育的陈旧观念和教法,将挫折教育延伸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中,目前虽然高校提高了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关注度,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还比较简单,现有的理论有些专业性太强,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另有一部分理论过于通俗,所以高校在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理论研究,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第二,提高挫折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我国高校挫折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而课程教材内容往往局限于经验和理论说教,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挫折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更多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技巧及经验。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并提高抗挫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挫折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各种教育方式,教育渠道都将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也要通過学生来显现出来,所以要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希望学生能够从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认知,通过自我激励认识各种挫折,并且善于从各种挫折中反省自身。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大学生要意识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障碍,但这些都不是绊脚石,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总是伴随着具体的事情而产生的,大学校园若有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将给予人美的享受和愉悦的体验,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些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比如有的学生会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有的会畏缩不前,这与他们的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温馨团结的宿舍环境,都将增加他们的抗挫信心和勇气,第二,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到充实,在校园活动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合作,可以剖析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且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学校各部门可以精心组织吸引力强的活动,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当面对挫折时,有足够的勇气让自己克服困难。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学生特定的年龄和特定时期的心理影响因素,作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作为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做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耐挫、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敖洁,邓志文.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3]杨丽华,吴家荣,刘剑宇.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2011(8).
关键词 挫折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素质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近些年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机构,开展宣传、服务、培训、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了一支由心理、教育和医学等工作者组成的队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索和实践。所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对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立足现状,试图在分析大学生挫折反应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挫折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问题,寻找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 大学生挫折表现形式
挫折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挫折教育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思想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挫折教育思想。说的是一个人要想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先进行挫折的磨练和砥砺,培养坚忍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增强挫折承受能力,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所谓的挫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遭遇阻碍或受到干扰,从而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目的不能实现,内心所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的消极心理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高校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大学生对学习挫折、生活挫折、交往挫折、就业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来看,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挫折、生活挫折、交往挫折以及就业挫折等。
(一)生活挫折
这种挫折多表现在大学新生变化与适应过程中,有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着人际关系挫折问题。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9、20~23、24岁之间,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生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痕迹,如幼稚、脆弱、想法简单等等,进入大学,面对着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成长背景,需要建立全新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有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有的学生则很茫然。现在,绝大多数新生都是90后,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对父母更加依赖,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比较差,来到新的环境,已经不可能得到家长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环境更加加重了他们对新环境适应的难度。
(二)学习挫折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挫折表现在由于学习过程中的不顺利或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而给个体造成的心理障碍。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大学生,在“考大学”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学习动力十足,目标明确。面对跟高中学习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大学,很多同学便变得无所适从,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常常会感到迷茫、困惑。 有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优异,是学生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来到新环境,面对着比比皆是的大学生,心理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三)情感挫折
对朋友或爱人之间的感情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大学生处在同龄的人际环境中,远离父母,有较为强烈的孤独感,他们渴望通过恋爱能够得到更多的温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出现失利时,会倍感挫折。刚进入大学校园,不管是爱情和友情,他们都希望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或回报,如果这种感情是不对等的,通常会感觉被冷落或欺骗,就会觉得伤心难过,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很容易遭受情感挫折。
(四)就业挫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递增,2013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相应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困难群体与日俱增,用人单位挑人标准不断设置标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残酷的现实,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急功近利,对失败的准备不足,一旦遇到困难或应聘失败,就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问题,进而抵触社会。
二、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人成长道路上的过渡时期,这时候可塑性极强,在这一时期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挫折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品格的养成,会为他们以后成功的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挫折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走极端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年轻的生命案例越来越多,部分大学生在遇到挫折的心境时,容易走极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知,能清楚的看到真实的自己,对于自己有准确客观的评价,在遭遇挫折时,可以正确的认识它,不任意夸大挫折的负面影响,也不逃避挫折的存在,实施挫折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走极端。
(二)实施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象牙塔的学子们来说,社会对于他们很陌生,他们往往把社会想象的非常美好,当出现挫折时,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进入成熟期,对于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进行处理,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出现思想问题,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业的成绩,丧失对美好前途的憧憬。因此,通过挫折教育,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在遇到挫折,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走得更从容。 三、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境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型”。主要是教育者将挫折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二是“心理辅导和咨询型”。对遭遇挫折困扰的大学生,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部门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进行关心,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环境熏陶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讲座等渠道提供挫折教育。四是“综合型”,即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实施挫折教育。总的来说,这些实践对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上
当前,高校没有把挫折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许多高校仅仅把挫折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师或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在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并没有把挫折教育纳入整体规划,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未提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由于挫折教育没有了整个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往往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二)挫折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上
这主要表现为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高校对于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等等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通常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缺乏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针对性指导,
(三)教育工作机制上
当前对挫折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渠道,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挫折教育的形式没有,在社会实践和管理服务上也没有渗透挫折教育。
(四)挫折教育的支撑力度上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工作队伍规模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高校里面往往一个辅导员要负责一个年级或多个年级,管理几百个学生,除了日常管理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大,无法把学生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其次,从教师队伍看,挫折教育应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有一部分教师缺乏这种观念,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第三,从心理辅导工作来看,学生如果遇到了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会选择沉默,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等到学校去介入,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四、挫折教育的新思路
(一)创新高校挫折教育思路
首先,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当前,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重视挫折教育内容,转变对于挫折教育的陈旧观念和教法,将挫折教育延伸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中,目前虽然高校提高了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关注度,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还比较简单,现有的理论有些专业性太强,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另有一部分理论过于通俗,所以高校在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理论研究,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第二,提高挫折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我国高校挫折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而课程教材内容往往局限于经验和理论说教,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挫折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更多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技巧及经验。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并提高抗挫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挫折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各种教育方式,教育渠道都将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也要通過学生来显现出来,所以要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希望学生能够从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认知,通过自我激励认识各种挫折,并且善于从各种挫折中反省自身。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大学生要意识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障碍,但这些都不是绊脚石,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总是伴随着具体的事情而产生的,大学校园若有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将给予人美的享受和愉悦的体验,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些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比如有的学生会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有的会畏缩不前,这与他们的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温馨团结的宿舍环境,都将增加他们的抗挫信心和勇气,第二,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到充实,在校园活动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合作,可以剖析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且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学校各部门可以精心组织吸引力强的活动,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当面对挫折时,有足够的勇气让自己克服困难。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学生特定的年龄和特定时期的心理影响因素,作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作为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做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耐挫、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敖洁,邓志文.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3]杨丽华,吴家荣,刘剑宇.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