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点滴谈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的任务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而这一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教书育人的教书队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抓好了教师工作管理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关键,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加的管理就有了保证。如何抓住这个根本,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重要的我认为学校领导应该做到知人、交心、重情。
  一、了解思想情況,研究行为表现——知人
  了解人、研究人。即通常所说的知人。知人,就是学校领导了解每个教师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教师的思想行为,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前提。因为了解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关心人的表现,也是学校领导深入群众的表现。这对学校教师来说,往往会产生一种组织的亲近感,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领导来说,了解人,就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做人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了解人、研究人呢?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要进行深入的观察、访问。因为人是活动变化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校中教师的思想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他们的行为表现则是受一定的思想所支配的,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总是同一定的动机相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管理中了解和研究教师,就要分析他们所处的客观条件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当我们觉察到教师的某种行为和行动表现时,认为这种表现是可取的或不足取的,就要分析这种表现是受何种思想以及怎样受这种思想所支配;这种思想是在何种客观条件以及怎样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去做人的工作。这样就会使管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管到点子上,就会取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良好效果。
  二、满足教师需要,重视内在激励——交心
  注重教师性格的研究分析,把握教师的心理特点,重视教师内在因素的激励,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师队伍的管理。学校领导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平衡,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先进评比、工资分配等方面,弄不好就会使教师心理上失去平衡,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要及时掌握教师的心理变化,对各类问题要考虑周到、处理得当、公平合理,做到分清是非、赏罚分明、“一碗水端平”。其次,促进心理相通。学校领导要时时处处尊重、关心教师,要有雅量,能容人,做到心中有教师,民主管理学校。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得到教师的认同,教师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参与决策的满足,就能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激发出来。第三,重视心理互换。在教师工作管理中,学校领导要多体谅教师,多倾听教师的呼声和要求,设身处地地替教师着想,多与教师交心,教师就会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这样就为学校领导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真诚善待教师,注重情感力量——重情
  人是有感情的,教师管理离不开“诚”和“情”。“诚”是打开教师心扉的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是 沟通领导与教师间的“润滑剂”。教师管理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讲究管理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空讲道理,没有一点人情,缺乏同志间的爱和情,不理解对方的困难,不体贴对方的处境,不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解开教师的思想疙瘩,也不能很好地说服人。当然如果我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处处讲人情,也不能把教师管理好。因此,学校领导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放下架子,和教师平等相处,打成一片,在德、才两方面率先垂范,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到教师家庭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与他们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开展谈心活动,随时感受到教师的脉搏,及时地做工作、解疙瘩,不动声色地感染、引导、帮助、教育着教师。长此以往,教师必然会和学校领导同心同德,为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教师管理牵涉到问题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掌握教师的特点,把握教师管理的规律,从点滴做起,就一定能把教师管理工作抓出成效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 “it”,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准确掌握 “it”的用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现将 “it” 的用法做个简单小结,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和运用。  一、it 可用作人称代词,它可以代替人、物或事。在句中可以做主  语,也可以做宾语等  1. it 指人时表示:说话者心目中不太清楚的那个人,常在打电话或敲门时用;指说话者心目中的那个人。例如:  -Who is k
期刊
体态语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态。这种特定的身态,几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人们的言语行为,可以部分地代替人们的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人们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体态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会使你的课增光添彩,也会大大地增加你的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  一、增进情感,提
期刊
学生是文本的消费主体,阅读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理解与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富有个性化的有意义的阅读。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与交流互动,共生共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遵循阅读规律,改变教学行为。  一、落实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因此,教法的设计中,要安排好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玩法不一,它来源于生活,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机会和创造空间。  一、民间游戏的概念 
期刊
课改实验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如沐春风,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都产生了积极的转变,小语教学的课堂如繁花争春斗妍,绚丽多彩。然而面对这一股春花之潮,我们不经意地发现,在小语课堂改革过程中,小语课堂偏离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宗旨,出现一些浮躁与失真现象,刻意突显课堂的人文性,忽视扎实的语言和知识训练;高唱自主学习之调,实为机械低效的自由主义合作之剧;本以抢眼的课件压阵,却只是装腔作势收效甚微
期刊
人们常常认为教师必须是严肃认真、严谨睿智、有条理的人,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理性,这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同样也应是一个热情、和蔼、有爱心、充满激情、活泼开朗的人,这是教师“感性”的一面。如果我们谈到教师时,完全摒弃“感性”,使得“感性”在师生交往中处从属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的缺失地位,那就会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情感沟通的缺失,使得课堂缺乏生命活力。  然而,在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智能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发展智能最为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主要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去思维,就意味着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去了解事物,即学会了学习。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提示了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巧设问题,引导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
期刊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简单易懂,且教学节奏慢,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轻松地将数学学得很好,可一旦步入中学以后,许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学习模式变化了,不能适应,因此学习数学较吃力。究其原因,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非常强调“自学”,而我们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则较差,新课标也非常强调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小学阶段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开端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独立
期刊
一、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懂得保护孩子的天性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同孩子走路、说话一样,画画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美术元素:首先,孩子在各式各样的玩具中感受到色彩,其次感受到形状。当孩子能够握东西时,就已经开始感知这个世界;他们用各种线条和色彩自由地、快乐地、甚至是肆意地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大人看来是“乱涂、乱画”,但是若你能耐心地倾听他
期刊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教育不但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为幼儿所接受、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阅读也需要在慢慢培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兴奋、乐趣以及收获。相信大家都喝过一杯香浓的咖啡,要让你来说怎么样才能品尝到咖啡中的浓郁香味?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