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的切口长度、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所用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都明显的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10
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二位,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45岁后发病率明显升高,近几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步,肿瘤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式。在之前临床治疗直肠癌多采用开腹手术,但这种手术式对患者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随着腹腔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创手术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的青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以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经在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选前都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被确诊为直肠癌,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78例患者都没有远处的转移,没有相关的手术禁忌症等,都可以行直肠癌根治术。78例直肠癌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为57.6岁。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78例直肠癌患者都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手术前完善血常规等各项辅助检查并做好常规准备,术中严格遵循直肠系膜全切除原则和无瘤操作原则。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取常规的正中旁切口,然后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行相应的直肠癌根治手术。
实验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其具体的操作为:所有患者均取改良截石位,取脐上穿刺建立气腹,气腹压为14mmHg左右,置入腹腔镜镜头,五孔法穿刺置入腹腔镜器械,术中探查肝胆胰脾、腹腔和盆腔脏器未见转移结节,腹腔内无腹水,由乙状结肠系膜和盆腔交界处切开后腹膜,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由下至上进行分离,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约4cm处,分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自根部结扎切断。在同一平面肠系膜下动脉外侧1cm处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并由此向左进入Toldt间隙,向左下侧腹壁游离,沿左侧腹壁与乙状结肠系膜的黄白交界线切开,进入后腹膜Toldt间隙,向内侧游离,与从内侧游离的Toldt间隙相贯通,沿腹主动脉表面向下游离,切开骶骨直肠韧带进入骶前间隙,沿疏松间隙分离直肠后方。分别从左右两侧沿直肠系膜与盆壁间的间隙向盆腔分离.在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切开盆底腹膜,在男性以显露精囊及前列腺为(女性以子宫颈和阴道穹隆)为界,若乙状结肠合有张力时,予松解脾曲。裸化距肿瘤下缘3~5cm直肠壁,用肠钳夹闭该段管腔,经肛门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肠下段,以尽量避免闭合线肿瘤细胞污染,然后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此离断直肠。将左下腹戳卡切口延长至约4~5cm,逐层进入腹腔后,放置切口保护器,将离断的直肠及其系膜提出腹腔外,在距肿瘤近端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从而切除直肠肿瘤、近端部分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淋巴组织。在乙状结肠残端放置直径29~33mm圆形吻合器钉砧头,并修整残端肠壁表面脂肪组织。缝合腹壁切口,重建气腹。由肛门插入吻合器手柄,与腹腔内的钉砧头衔接,确认无肠管扭转、衔接处未夹入其他组织后击发吻合.盆腔内注水,注射器经肛门注入空气,腹腔镜下观察有无气泡冒出,以检查吻合口是否严密(若有漏气予以腔镜下加强缝合吻合处)。大量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吸尽积液,放置引流管于骶前直肠吻合口旁,由右下腹主操作戳卡切口引出(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经扩大的右下腹戳卡切口处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若未松解脾曲,也可以造择構结肠造口)。最后缝合各戳卡切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的切口长度、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通过此次探究性实验,我们认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根治直肠癌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腹腔镜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能够把血管、神经、输尿管等结构显示得更加地清楚,这对于保护盆腔的自主神经丛具有重要的意義;(2)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的止血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并且视野也更加的清楚,操作的准确性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副损伤的发生;(3)手术的切口小,手术过程中对肠道牵拉刺激小,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较轻等。但是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所用时间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来说,手术所用的时间更长,这可能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有关。但我们相信,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经验的不断增加,其操作技术的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其手术时间也会不断的减少 。
综上,治疗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都明显的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朋云,梁伟,朱志强,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09-611.
[2]翁盛友,赵建民,张锡朋,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26-27.
[3]郭兢津,梁伟雄,张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直肠癌的远期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104+119.
[4]秦光远,左朝晖,姚敦武,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21-423.
[5]谢方利,韩伟,陈志刚,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根治术临床对比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23-223.
[6]曾长青,郑羽,黄良祥,等.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39-441.
作者简介:
李波(1975-),男,汉族,贵州黔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10
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二位,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45岁后发病率明显升高,近几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步,肿瘤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式。在之前临床治疗直肠癌多采用开腹手术,但这种手术式对患者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随着腹腔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创手术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的青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以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经在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选前都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被确诊为直肠癌,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78例患者都没有远处的转移,没有相关的手术禁忌症等,都可以行直肠癌根治术。78例直肠癌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为57.6岁。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78例直肠癌患者都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手术前完善血常规等各项辅助检查并做好常规准备,术中严格遵循直肠系膜全切除原则和无瘤操作原则。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取常规的正中旁切口,然后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行相应的直肠癌根治手术。
实验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其具体的操作为:所有患者均取改良截石位,取脐上穿刺建立气腹,气腹压为14mmHg左右,置入腹腔镜镜头,五孔法穿刺置入腹腔镜器械,术中探查肝胆胰脾、腹腔和盆腔脏器未见转移结节,腹腔内无腹水,由乙状结肠系膜和盆腔交界处切开后腹膜,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由下至上进行分离,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约4cm处,分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自根部结扎切断。在同一平面肠系膜下动脉外侧1cm处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并由此向左进入Toldt间隙,向左下侧腹壁游离,沿左侧腹壁与乙状结肠系膜的黄白交界线切开,进入后腹膜Toldt间隙,向内侧游离,与从内侧游离的Toldt间隙相贯通,沿腹主动脉表面向下游离,切开骶骨直肠韧带进入骶前间隙,沿疏松间隙分离直肠后方。分别从左右两侧沿直肠系膜与盆壁间的间隙向盆腔分离.在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切开盆底腹膜,在男性以显露精囊及前列腺为(女性以子宫颈和阴道穹隆)为界,若乙状结肠合有张力时,予松解脾曲。裸化距肿瘤下缘3~5cm直肠壁,用肠钳夹闭该段管腔,经肛门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肠下段,以尽量避免闭合线肿瘤细胞污染,然后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此离断直肠。将左下腹戳卡切口延长至约4~5cm,逐层进入腹腔后,放置切口保护器,将离断的直肠及其系膜提出腹腔外,在距肿瘤近端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从而切除直肠肿瘤、近端部分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淋巴组织。在乙状结肠残端放置直径29~33mm圆形吻合器钉砧头,并修整残端肠壁表面脂肪组织。缝合腹壁切口,重建气腹。由肛门插入吻合器手柄,与腹腔内的钉砧头衔接,确认无肠管扭转、衔接处未夹入其他组织后击发吻合.盆腔内注水,注射器经肛门注入空气,腹腔镜下观察有无气泡冒出,以检查吻合口是否严密(若有漏气予以腔镜下加强缝合吻合处)。大量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吸尽积液,放置引流管于骶前直肠吻合口旁,由右下腹主操作戳卡切口引出(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经扩大的右下腹戳卡切口处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若未松解脾曲,也可以造择構结肠造口)。最后缝合各戳卡切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的切口长度、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实验结果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通过此次探究性实验,我们认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根治直肠癌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腹腔镜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能够把血管、神经、输尿管等结构显示得更加地清楚,这对于保护盆腔的自主神经丛具有重要的意義;(2)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的止血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并且视野也更加的清楚,操作的准确性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副损伤的发生;(3)手术的切口小,手术过程中对肠道牵拉刺激小,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较轻等。但是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所用时间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来说,手术所用的时间更长,这可能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有关。但我们相信,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经验的不断增加,其操作技术的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其手术时间也会不断的减少 。
综上,治疗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都明显的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朋云,梁伟,朱志强,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09-611.
[2]翁盛友,赵建民,张锡朋,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26-27.
[3]郭兢津,梁伟雄,张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直肠癌的远期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104+119.
[4]秦光远,左朝晖,姚敦武,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21-423.
[5]谢方利,韩伟,陈志刚,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根治术临床对比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23-223.
[6]曾长青,郑羽,黄良祥,等.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39-441.
作者简介:
李波(1975-),男,汉族,贵州黔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