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认为情感和贴近学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他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快乐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句话也就证明了只要让快乐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学生才会乐于贴近生活,在写作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那么如何把快乐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会有写作的动力,有兴趣就会有写作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的学生一提到作文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比什么都难!”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消除写作恐惧感,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写作,学习写作。例如,我在指导命题作文《我的老师》时,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请一位同学用最精彩的语言来描述学校一位老师的特点,要求必须有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述,然后让全班同学来猜猜他说的是哪位老师?这样一来,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大家都无拘无束,放言高论,给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活跃的开端,而我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情况,灵活归纳学生描述中运用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加强探究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易于动笔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拥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拥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拥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很多学生怕写文章主要原因就是生活面狭窄,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导致语句的平淡,词汇量匮乏。这也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积累。
1.多阅读,积累词汇
平时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鉴赏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和古诗,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另外,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开展“捐一本看27本”的读书活动,并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听广播,看新闻,开阔视野,增加新鲜词汇,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其在读中感受文章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积累了词语,掌握了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2.多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中常会有很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就等于过往云烟,等到写作文要用时,恐怕你再想也想不起来了,因此我常告戒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蚂蚁集”这本词汇和事件记录本也就孕育而生了,它寓意学生犹如蚂蚁般勤劳,能把生活点滴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素材。我让学生把蚂蚁集分成上下两本,上本用来专门记录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重大、有意义的新闻或者是自己身边发生值得记录的事情。
3.多途径,丰富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观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思考,勤练笔。针对这一点我就常想些点子来丰富学生生活,使他们有东西可写。例如,我经常在班上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能促使他们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改课本剧,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提升写作水平。
三、实施开放评价,多管齐下,让学生学会修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以前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都太过机械呆板,学生根本不会仔细去看,老师做的就是无用功。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老师的评价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评价的积极性、鼓励性、建设性。我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乐于写作的信心——
“你的文章感情真挚!好!”
“我为你的感动而感动,我也跟你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你有一双睿智的慧眼,你发现了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真的,你很了不起!”……
不难想像,这样的评语比老师在全体学生面前的教导要有效得多。同时我们常用的师生合作评价和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人受到鼓舞,而且,学生评议的过程就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如何合作,激发了学生乐于写文章的兴趣。
另外,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修改,或者组织多种形式的修改形式。如师生互改、四人小组互改、同桌对改。这样能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修改文章带来的那种快乐。
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找水的能力。有句古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得学生自己去找寻,而他在找寻的过程中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找水”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笔者认为情感和贴近学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他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快乐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句话也就证明了只要让快乐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学生才会乐于贴近生活,在写作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那么如何把快乐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会有写作的动力,有兴趣就会有写作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的学生一提到作文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比什么都难!”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消除写作恐惧感,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写作,学习写作。例如,我在指导命题作文《我的老师》时,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请一位同学用最精彩的语言来描述学校一位老师的特点,要求必须有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述,然后让全班同学来猜猜他说的是哪位老师?这样一来,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大家都无拘无束,放言高论,给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活跃的开端,而我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情况,灵活归纳学生描述中运用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加强探究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易于动笔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拥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拥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拥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很多学生怕写文章主要原因就是生活面狭窄,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导致语句的平淡,词汇量匮乏。这也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积累。
1.多阅读,积累词汇
平时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鉴赏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和古诗,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另外,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开展“捐一本看27本”的读书活动,并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听广播,看新闻,开阔视野,增加新鲜词汇,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其在读中感受文章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积累了词语,掌握了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2.多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中常会有很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就等于过往云烟,等到写作文要用时,恐怕你再想也想不起来了,因此我常告戒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蚂蚁集”这本词汇和事件记录本也就孕育而生了,它寓意学生犹如蚂蚁般勤劳,能把生活点滴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素材。我让学生把蚂蚁集分成上下两本,上本用来专门记录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重大、有意义的新闻或者是自己身边发生值得记录的事情。
3.多途径,丰富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观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思考,勤练笔。针对这一点我就常想些点子来丰富学生生活,使他们有东西可写。例如,我经常在班上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能促使他们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改课本剧,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提升写作水平。
三、实施开放评价,多管齐下,让学生学会修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以前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都太过机械呆板,学生根本不会仔细去看,老师做的就是无用功。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老师的评价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评价的积极性、鼓励性、建设性。我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乐于写作的信心——
“你的文章感情真挚!好!”
“我为你的感动而感动,我也跟你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你有一双睿智的慧眼,你发现了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真的,你很了不起!”……
不难想像,这样的评语比老师在全体学生面前的教导要有效得多。同时我们常用的师生合作评价和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人受到鼓舞,而且,学生评议的过程就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如何合作,激发了学生乐于写文章的兴趣。
另外,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修改,或者组织多种形式的修改形式。如师生互改、四人小组互改、同桌对改。这样能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修改文章带来的那种快乐。
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找水的能力。有句古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得学生自己去找寻,而他在找寻的过程中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找水”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