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通过日常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点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真实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这方面内容展开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强化学生法治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就必须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做出相应改善,引导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态度、情感、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依据
(一)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角度入手
和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注重通过教学活动带给学生一种强烈且真实的体验感,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和思维发展。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目标,需要让学生对生活时刻抱有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人际关系,即便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及时端正自身的心态,充分把握来源于实践中的各种机遇。对于初中生来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应从多角度入手,将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策略真正落实,推动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各个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而改变。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主流,想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前提,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极为重要。新时代的初中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怀,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基于此,日常教学可将课本内容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且坚定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意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
通过调查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予以改善,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模式单一等,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革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想要推动教学改革,教师首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真正践行;第二,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一种多样性且更具趣味性的形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日常教学中,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核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某种社会活动,对知识做出全面的讲解和诠释,深化学生在相关理论概念、思维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一些法治案例、或道德楷模的相关事迹,同时可向学提出恰当的问题,比如“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你对这个事件持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然后让学生就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调动自身的思维,其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激发,教学目标因此得以实现;第三、学校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充分条件,除了在课程体系方面予以合理的安排,也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社会主体以及国际范围内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活动更加丰富,导致一些不良思想浪潮的出现,致使社会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势下,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留守儿童、困难群体、单身家庭等的学生个体逐渐增多,若没有对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良性发展极有可能受到威胁。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范围限制,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建立高效的思想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质上的帮助。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以此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讲解“中国的社会变迁”这一内容时,师生共同收集和整理教学素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结合相关资料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分析与探讨。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结合组内成员的建议和想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一个简单的阐述,并结提出自己的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明确掌握了教学内容,团队协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了解学生的个体发育情况,便于针对性的提供给学生帮助和引导,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结语
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更好满足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合理化设计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養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02-103.
[2]崔征娆.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195-196.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强化学生法治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就必须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做出相应改善,引导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态度、情感、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依据
(一)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角度入手
和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注重通过教学活动带给学生一种强烈且真实的体验感,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和思维发展。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目标,需要让学生对生活时刻抱有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人际关系,即便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及时端正自身的心态,充分把握来源于实践中的各种机遇。对于初中生来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应从多角度入手,将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策略真正落实,推动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各个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而改变。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主流,想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前提,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极为重要。新时代的初中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怀,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基于此,日常教学可将课本内容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且坚定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意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
通过调查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予以改善,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模式单一等,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革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想要推动教学改革,教师首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真正践行;第二,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一种多样性且更具趣味性的形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日常教学中,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核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某种社会活动,对知识做出全面的讲解和诠释,深化学生在相关理论概念、思维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一些法治案例、或道德楷模的相关事迹,同时可向学提出恰当的问题,比如“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你对这个事件持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然后让学生就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调动自身的思维,其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激发,教学目标因此得以实现;第三、学校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充分条件,除了在课程体系方面予以合理的安排,也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社会主体以及国际范围内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活动更加丰富,导致一些不良思想浪潮的出现,致使社会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势下,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留守儿童、困难群体、单身家庭等的学生个体逐渐增多,若没有对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良性发展极有可能受到威胁。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范围限制,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建立高效的思想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质上的帮助。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以此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讲解“中国的社会变迁”这一内容时,师生共同收集和整理教学素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结合相关资料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分析与探讨。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结合组内成员的建议和想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一个简单的阐述,并结提出自己的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明确掌握了教学内容,团队协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了解学生的个体发育情况,便于针对性的提供给学生帮助和引导,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结语
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更好满足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合理化设计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養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02-103.
[2]崔征娆.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