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日常思想教育中,批评方法的运用十分常见和必要。然而,教育实践一再表明,并非所有的批评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某些批评甚至是“事与愿违”,会给学生心灵以巨大的创伤。可见,批评也应该尽力追求其正效应。
关键词批评正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所谓批评,是指老师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促使其改正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运用结果有正、反两种效应。一般来说,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得当,批评就能为学生愉悦接受,学生会信心倍增,并努力改正其错误,这时的批评所显示的是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即是批评的正效应。相反,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不当,师生情绪对立,此时,批评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使学生伤心、痛苦,压力重,这就是批评的负效应。批评导致何种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批评方法所致。因此,提高批评的艺术价值,是取得批评正效应的基本前提。
1 讲求批评的正效应要根除错误的批评方法
批评总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情感的相互交流进行,这样,在批评过程中,教师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尤其是教师在对待所谓的“特殊生”和“突发事件”上,其“自我因素”和“刻板印象”更盛,这时,批评最易失误或失度。纵观教育实践,常见的错误的批评方法大致有:
1.1 感情虐待型的批评方法
这类批评方法一般是指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接受性,对学生进行经常性、习惯性的指责和训斥。具体表现有:(1)盛气凌人式的批评。教师的支配欲极强,家长作风盛行,“严”得过分,“凶”而有余,对学生动不动就训斥,实行“高压”政策。(2)愤怒发泄式的批评。教师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心理,遇事一味怪学生,把怨气、怒气、恶气全发给学生。(3)讽刺挖苦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不会谆谆善诱,常用讽刺、挖苦的方式中伤学生,或讲反语、泼冷水,打击学生积极性和上进心。(4)疏远剥夺式的批评。教师虽不用语言直接批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示出对学生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甚至不让学生参加某些活动。
1.2 随心所欲型的批评方法
这类批评指教师主观武断,对学生偏见深,批评学生随意性大,既不讲究方式方法,又不注意时空环境。具体表现有:(1)强加于人式的批评。教师受心理定势影响,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听见风声便是雨,不给学生以辩解、说明的机会。(2)简单否定式的批评。教师缺乏辩证观,遇事不作具体分析,要否定就否定一切。(3)不分场合式的批评。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区分时空,批评学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4)含糊其辞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泛泛指责,笼统训斥,批评不得要领,学生不知所措,茫然失措。
以上种种批评方法,最终都将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对立面,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教育走向反面。
2 讲求批评的正效须坚持的原则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因此,它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1)批评的正面性原则。批评的根本目的是正面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批评的和谐性原则。教育的成功要以教育的和谐为前提。批评通过师生感情交流,在融洽的气氛中提高學生思想认识,在愉悦的交谈中使学生接受教育。
(3)批评的人格性原则。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所以,批评必须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落脚点。
(4)批评的宽容性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犯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有原谅和谅解学生犯错误的能力,要有教育的耐力,当然,宽容不是迁就,不是纵容。
3 讲求批评的正效应,要探索科学的批评方法
为了达到批评目的,取得批评正效应,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批评方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下列方法不失为批评的好方法:
(1)指导行为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不停留在仅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行为的正确指导上,即让学生既“晓之以理”,又对其“导之以行”。(2)情理交融式的批评。没有感情的教育是枯燥乏味的。批评过程中,教师在动之以情之中让学生晓之以理,情理相融,师生感情相通,批评的正效应就明显。(3)平等待人式的批评。一是师生平等,畅所欲言,把批评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体现教育的“全体性”。(4)激励启迪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 ,不死死缠住学生错误,而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认识,激励其改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5)关心爱护式的批评。批评学生,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感悟到教师并不是找毛病,确实是关心和爱护自己。教师的批评中肯,就能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批评学生要出于一份爱心,流露一份真情,表现一份关心,表明一份痴心,体现一份热情和理智,真正引导着学生成长。
关键词批评正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所谓批评,是指老师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促使其改正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运用结果有正、反两种效应。一般来说,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得当,批评就能为学生愉悦接受,学生会信心倍增,并努力改正其错误,这时的批评所显示的是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即是批评的正效应。相反,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不当,师生情绪对立,此时,批评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使学生伤心、痛苦,压力重,这就是批评的负效应。批评导致何种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批评方法所致。因此,提高批评的艺术价值,是取得批评正效应的基本前提。
1 讲求批评的正效应要根除错误的批评方法
批评总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情感的相互交流进行,这样,在批评过程中,教师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尤其是教师在对待所谓的“特殊生”和“突发事件”上,其“自我因素”和“刻板印象”更盛,这时,批评最易失误或失度。纵观教育实践,常见的错误的批评方法大致有:
1.1 感情虐待型的批评方法
这类批评方法一般是指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接受性,对学生进行经常性、习惯性的指责和训斥。具体表现有:(1)盛气凌人式的批评。教师的支配欲极强,家长作风盛行,“严”得过分,“凶”而有余,对学生动不动就训斥,实行“高压”政策。(2)愤怒发泄式的批评。教师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心理,遇事一味怪学生,把怨气、怒气、恶气全发给学生。(3)讽刺挖苦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不会谆谆善诱,常用讽刺、挖苦的方式中伤学生,或讲反语、泼冷水,打击学生积极性和上进心。(4)疏远剥夺式的批评。教师虽不用语言直接批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示出对学生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甚至不让学生参加某些活动。
1.2 随心所欲型的批评方法
这类批评指教师主观武断,对学生偏见深,批评学生随意性大,既不讲究方式方法,又不注意时空环境。具体表现有:(1)强加于人式的批评。教师受心理定势影响,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听见风声便是雨,不给学生以辩解、说明的机会。(2)简单否定式的批评。教师缺乏辩证观,遇事不作具体分析,要否定就否定一切。(3)不分场合式的批评。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区分时空,批评学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4)含糊其辞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泛泛指责,笼统训斥,批评不得要领,学生不知所措,茫然失措。
以上种种批评方法,最终都将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对立面,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教育走向反面。
2 讲求批评的正效须坚持的原则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因此,它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1)批评的正面性原则。批评的根本目的是正面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批评的和谐性原则。教育的成功要以教育的和谐为前提。批评通过师生感情交流,在融洽的气氛中提高學生思想认识,在愉悦的交谈中使学生接受教育。
(3)批评的人格性原则。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所以,批评必须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落脚点。
(4)批评的宽容性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犯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有原谅和谅解学生犯错误的能力,要有教育的耐力,当然,宽容不是迁就,不是纵容。
3 讲求批评的正效应,要探索科学的批评方法
为了达到批评目的,取得批评正效应,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批评方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下列方法不失为批评的好方法:
(1)指导行为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不停留在仅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行为的正确指导上,即让学生既“晓之以理”,又对其“导之以行”。(2)情理交融式的批评。没有感情的教育是枯燥乏味的。批评过程中,教师在动之以情之中让学生晓之以理,情理相融,师生感情相通,批评的正效应就明显。(3)平等待人式的批评。一是师生平等,畅所欲言,把批评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体现教育的“全体性”。(4)激励启迪式的批评。教师批评学生 ,不死死缠住学生错误,而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认识,激励其改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5)关心爱护式的批评。批评学生,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感悟到教师并不是找毛病,确实是关心和爱护自己。教师的批评中肯,就能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批评学生要出于一份爱心,流露一份真情,表现一份关心,表明一份痴心,体现一份热情和理智,真正引导着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