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改背景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盘,它左右着教学思路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社会人才观取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怎样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高低标准是什么,怎样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怎样考核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在德智体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等等。对这些方面能否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的落实,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国家需要,而且还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改变,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择方式也不改变,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主要依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决定了老师也要用分数来评价学生 的学习效果。所以,家长、学校以及学生本人更关心的还是考试成绩。由于固有观念、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升学竞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实践。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往往只看重片面的量化而忽视综合的定性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同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相距甚远。
我们认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八点:
1、应试和升学的压力客观存在,家庭和学校还是主要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2、考试制度的改革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考试内容僵化,考试方式单一限制了教学评价的范围。
3、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存在客观矛盾。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优异,因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出发点存在矛盾。
4、道德与知识评价本身就很困难。教学评价是一个鉴别、诊断和激励发展的过程,评价主体往往受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和个人的主观情感干扰,使得教学评价缺乏绝对的公正客观性。
5、显性的教育目标与潜在的能力发展难以有机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对教学目标作了硬性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据这些教学目标展开,在此活动中经常忽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虑和开发,对学生的评价无法做到全面具体,也难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6、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和老师评价标准主要还是分数,决定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分数。
7、社会、家庭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评价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原则、方法和要求等为大多数人所不知,人们认准的通常是老师的评价、考试的分数、班级的排名等,这些评价面虽然可以较多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分数的好坏,排名的高低是大多数人对教学评价的误解。
8、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习惯难以及时转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固有的教学理念,对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能完全接受,或者难以内化并转化为实际的活动。
三、建议与思考
1、加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宣传和学习让人们普遍认识和理解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和原则,改变人们的人才评价观,让人才的标准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好,变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指标。
2、改革考试制度,引入多元评价方式。考试成绩不应该被看作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部内容,除了运用考试手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外,我们还可以适当采用演讲、答辩、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3、在评价时重视结果和过程的统一,量化指标和质性指标的统一。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往往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虑,忽视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我们应该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肯定学生的进步,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德和情感态度,不能只用分数说话。
4、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例如在课堂上采用语言和表情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肯定和正确引导。除此之外,还有表格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试题评价等。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手段,使之相互补充,让评价效果更加公平、客观、真实。
5、鼓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家长参与评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自己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肯定他人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老师和家长参与其中,及时认识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克服教学活动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
6、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来评价。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注重和体现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总之,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和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处在一个艰难的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李颖.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功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01).
[2]孙佃奎,王维民.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改革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08,(09).
[3]刘民,高宪华.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评价体系[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作者简介:向庆(1990.9.12-),汉族 ,女,贵州省贵阳市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教育学专业学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盘,它左右着教学思路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社会人才观取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怎样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高低标准是什么,怎样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怎样考核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在德智体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等等。对这些方面能否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的落实,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国家需要,而且还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改变,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择方式也不改变,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主要依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决定了老师也要用分数来评价学生 的学习效果。所以,家长、学校以及学生本人更关心的还是考试成绩。由于固有观念、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升学竞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实践。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往往只看重片面的量化而忽视综合的定性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同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相距甚远。
我们认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八点:
1、应试和升学的压力客观存在,家庭和学校还是主要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2、考试制度的改革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考试内容僵化,考试方式单一限制了教学评价的范围。
3、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存在客观矛盾。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优异,因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出发点存在矛盾。
4、道德与知识评价本身就很困难。教学评价是一个鉴别、诊断和激励发展的过程,评价主体往往受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和个人的主观情感干扰,使得教学评价缺乏绝对的公正客观性。
5、显性的教育目标与潜在的能力发展难以有机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对教学目标作了硬性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据这些教学目标展开,在此活动中经常忽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虑和开发,对学生的评价无法做到全面具体,也难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6、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和老师评价标准主要还是分数,决定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分数。
7、社会、家庭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评价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原则、方法和要求等为大多数人所不知,人们认准的通常是老师的评价、考试的分数、班级的排名等,这些评价面虽然可以较多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分数的好坏,排名的高低是大多数人对教学评价的误解。
8、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习惯难以及时转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固有的教学理念,对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能完全接受,或者难以内化并转化为实际的活动。
三、建议与思考
1、加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宣传和学习让人们普遍认识和理解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和原则,改变人们的人才评价观,让人才的标准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好,变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指标。
2、改革考试制度,引入多元评价方式。考试成绩不应该被看作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部内容,除了运用考试手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外,我们还可以适当采用演讲、答辩、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3、在评价时重视结果和过程的统一,量化指标和质性指标的统一。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往往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虑,忽视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我们应该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肯定学生的进步,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德和情感态度,不能只用分数说话。
4、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例如在课堂上采用语言和表情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肯定和正确引导。除此之外,还有表格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试题评价等。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手段,使之相互补充,让评价效果更加公平、客观、真实。
5、鼓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家长参与评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自己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肯定他人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老师和家长参与其中,及时认识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克服教学活动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
6、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来评价。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注重和体现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总之,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和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处在一个艰难的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李颖.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功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01).
[2]孙佃奎,王维民.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改革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08,(09).
[3]刘民,高宪华.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评价体系[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作者简介:向庆(1990.9.12-),汉族 ,女,贵州省贵阳市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教育学专业学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