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的扩招,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提供的岗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竞争十分激烈。教育实习是培养实践教学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我国教育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
有学者指出,在我国,教育实习问题可能是师范教育培养阶段培养的最大问题,不仅实习时间短(规定为6-8周),讲习和实习的总学时不足大学四年总学时的5%。而且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1]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由于观念、人力、财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六周的教育实习中,实习除去动员、准备和总结(通常还包括国庆假期),真正上课和提供班主任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由于时间短,不但导致实习中应涉及的丰富内容得不到全面的锻炼,而且,实习完就进入就业阶段,实习生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来不及补救。此外这一时期正是考研冲刺阶段,部分考研的同学势必分心应付考研,严重影响短暂的教育实习。
2、实习生在实习中自由度太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一是实习学校一般不能放手让实习生进行教学,实习生要按照指导老师授课的模式授课。二是在教育实习中,部分指导老师不负责任,很少过问实习生的感受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生遇到问题感到迷茫和无奈。三是实习学校原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实习生无法独立工作,往往是一味强调实习生对原班主任的模仿,只图不出乱子,不求工作创新,加上实习生在短短的几周实习中无法熟悉班级,更不可能了解每一位学生,而且没有实践教学经验。[1]
3、实习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基于长期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2]根据以上教师的三种知识类型,经过调查研究,当前师范毕业生三方面的知识都欠缺,人们传统认为学科知识足够,但实践证明,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是一边学中学学科知识,一边试讲,而且在试讲过程中把知识讲不清楚,甚至讲错。更不要说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究其原因,是由于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脱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造成的。
二、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对策的思考
为了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必须深化教育改革,而教育实习的改革则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围绕中学实践进行,在体制与教学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根本性改革:抵御和改变现行的以学科结构为中心、以培养学者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中学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改变现行的只注重学生获取单一知识的教育模式,树立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二者并重的办学宗旨,把教育与教学能力的培养视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所在与生存之本。[1]
2、改革课程设置[1]
近年来,我国关于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颇为强烈,众多的学者已从理论、实践以及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这无疑对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1]
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及各系的各科的教学教法中,对于教学的实践性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加强,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理论脱离中外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最新成就的实际,实践环节还非常薄弱,以致学生学完课程,不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类似中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一是适当增多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二是考虑作业的实践性,选择涉及中学教育有关的作业题,使学生运用已学的教育理论,分析、探讨、了解中学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在次基础上写出作业;三是运用微格教学,充分利用各校各院系的教育资源,利用录音录像等视听工具,把学生的试讲拍摄下来;四是组织学生观摩中学的教学,还可以访问优秀教师,邀请中学优秀班主任作报告等等。
4、改革当前教育实习的模式
美国佛罗里打大学的教育学教授A·W库姆斯曾报告这样一项跟踪调查,他说:"师范生们认为,实习经验是他们成熟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大学课程的所有方面则远远的落后了。"他又说:"的确,在极大多数的研究中,他们都报告说,实习是他们做教师前的准备中唯一对他们有积大影响的方面。"[1]
(1)延长实习时间,重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1]具体做法应将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至少十二周,增加1-3年级的教育见习(如借鉴美国至少观摩听课100学时的规定),并加强讲习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课程;对师范生逐一进行教学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环节、基本技能和教育技术等单项及综合的训练和考核,切实培养和发展未来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
(2)实习环节全程化。[3]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3)加强实习基地共建设。教育实习改革的深化,促进高师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师与中学的联系和协作。实习基地建设是教育实习有关三方的共同任务,三方有优势互补性。建立并稳定实习基地,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是教育实习改革研究的新课题。完成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实现了基地的三个功能。即教育实习、教学研究、招生及就业。[3]
5、规范和完善教育实习的管理与评价[4]
首先,高师院校应更新观念、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任务、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增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两代师表一起抓",杜绝不懂教法又不负责任老师担任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防止学生实习受到错误方式和行为的影响。同时,应制定合理而又严格的评价标准,采用指导老师、班主任、带队老师、实习小组同学还有实习学校的学生五方综合考评,并与毕业证和学位证挂钩。实行高校、学院、实习学校三方管理。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表格和签字手续。
6、要重视有关教育实习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朱宏雄.中学物理教育实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申继亮.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A],人大复印《高等教育》[C],2002.(3).
[3]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高师教育实习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报告,2004.
[4]陈静安.五国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课程o教材o教法,2004.
作者简介:封杰(1982-),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一、我国教育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
有学者指出,在我国,教育实习问题可能是师范教育培养阶段培养的最大问题,不仅实习时间短(规定为6-8周),讲习和实习的总学时不足大学四年总学时的5%。而且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1]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由于观念、人力、财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六周的教育实习中,实习除去动员、准备和总结(通常还包括国庆假期),真正上课和提供班主任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由于时间短,不但导致实习中应涉及的丰富内容得不到全面的锻炼,而且,实习完就进入就业阶段,实习生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来不及补救。此外这一时期正是考研冲刺阶段,部分考研的同学势必分心应付考研,严重影响短暂的教育实习。
2、实习生在实习中自由度太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一是实习学校一般不能放手让实习生进行教学,实习生要按照指导老师授课的模式授课。二是在教育实习中,部分指导老师不负责任,很少过问实习生的感受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生遇到问题感到迷茫和无奈。三是实习学校原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实习生无法独立工作,往往是一味强调实习生对原班主任的模仿,只图不出乱子,不求工作创新,加上实习生在短短的几周实习中无法熟悉班级,更不可能了解每一位学生,而且没有实践教学经验。[1]
3、实习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基于长期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2]根据以上教师的三种知识类型,经过调查研究,当前师范毕业生三方面的知识都欠缺,人们传统认为学科知识足够,但实践证明,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是一边学中学学科知识,一边试讲,而且在试讲过程中把知识讲不清楚,甚至讲错。更不要说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究其原因,是由于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脱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造成的。
二、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对策的思考
为了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必须深化教育改革,而教育实习的改革则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围绕中学实践进行,在体制与教学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根本性改革:抵御和改变现行的以学科结构为中心、以培养学者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中学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改变现行的只注重学生获取单一知识的教育模式,树立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二者并重的办学宗旨,把教育与教学能力的培养视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所在与生存之本。[1]
2、改革课程设置[1]
近年来,我国关于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颇为强烈,众多的学者已从理论、实践以及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这无疑对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1]
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及各系的各科的教学教法中,对于教学的实践性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加强,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理论脱离中外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最新成就的实际,实践环节还非常薄弱,以致学生学完课程,不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类似中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一是适当增多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二是考虑作业的实践性,选择涉及中学教育有关的作业题,使学生运用已学的教育理论,分析、探讨、了解中学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在次基础上写出作业;三是运用微格教学,充分利用各校各院系的教育资源,利用录音录像等视听工具,把学生的试讲拍摄下来;四是组织学生观摩中学的教学,还可以访问优秀教师,邀请中学优秀班主任作报告等等。
4、改革当前教育实习的模式
美国佛罗里打大学的教育学教授A·W库姆斯曾报告这样一项跟踪调查,他说:"师范生们认为,实习经验是他们成熟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大学课程的所有方面则远远的落后了。"他又说:"的确,在极大多数的研究中,他们都报告说,实习是他们做教师前的准备中唯一对他们有积大影响的方面。"[1]
(1)延长实习时间,重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1]具体做法应将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至少十二周,增加1-3年级的教育见习(如借鉴美国至少观摩听课100学时的规定),并加强讲习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课程;对师范生逐一进行教学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环节、基本技能和教育技术等单项及综合的训练和考核,切实培养和发展未来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
(2)实习环节全程化。[3]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3)加强实习基地共建设。教育实习改革的深化,促进高师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师与中学的联系和协作。实习基地建设是教育实习有关三方的共同任务,三方有优势互补性。建立并稳定实习基地,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是教育实习改革研究的新课题。完成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实现了基地的三个功能。即教育实习、教学研究、招生及就业。[3]
5、规范和完善教育实习的管理与评价[4]
首先,高师院校应更新观念、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任务、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增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两代师表一起抓",杜绝不懂教法又不负责任老师担任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防止学生实习受到错误方式和行为的影响。同时,应制定合理而又严格的评价标准,采用指导老师、班主任、带队老师、实习小组同学还有实习学校的学生五方综合考评,并与毕业证和学位证挂钩。实行高校、学院、实习学校三方管理。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表格和签字手续。
6、要重视有关教育实习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朱宏雄.中学物理教育实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申继亮.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A],人大复印《高等教育》[C],2002.(3).
[3]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高师教育实习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报告,2004.
[4]陈静安.五国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课程o教材o教法,2004.
作者简介:封杰(1982-),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