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在人类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孩子一生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向与误区。
一、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变得无能
孩子生下来是需要保护的, 18岁之前家长都有监护的义务,为什么会说过度的保护?过度的保护是指该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替他做了。比如说衣食住行吧,今天的家长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孩子,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做。”有些家长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许多家长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家长认为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其实错了,对孩子最大的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还有一种现象:孩子上兴趣班,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兴趣。有些还不是家长的兴趣,而是别人的兴趣,别人上了什么特长班,家长也让孩子扎堆地去上。还有,多少天下家长,逼着孩子选择他并不热爱而家长认为有出息的专业?为孩子决定填报志愿,不是孩子的志愿,而是家长的志愿。很多情况下,家长是为了自己的愿望去爱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爱孩子。有一句话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清醒的警示,那就是“做家长的手不要伸得太长。”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买鞋,但家长没办法代替孩子走路。
二、家长过激的指责使孩子变得无助
有一个机构给孩子们做过一个调查:如果家长给你一个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在受访的3671名同学中有56%的孩子希望家长能看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有54 %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老说别的孩子比自己强。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认为,一个孩子,他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评价。不要老拿他和别人做比较,而要努力发掘自己孩子的长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夸奖:“你真行!”这样,孩子在“正信息”中长大,得到表扬之后会更努力;家长总说“你不行”“你不如别人”,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差,他就真的不行了。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妥善处理。当家长暴跳如雷的时候,会觉得整个脑子一片空白,接下来就没招了。真正的智者都是稳坐泰山,从容不迫,心如止水,淡定从容。“静能生慧”,当家长做个深呼吸后,把心中的怒火压住后,往往又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孩子不听话嘛。静下心来后,脑子里突然又有了一个教育点子。
三、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变得无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什么是出息呢?当大官是出息还是当厨师是出息,其实只要能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叫有出息。有些家长一心就只盯着孩子考卷上的分数,老叫孩子考100分。这些家长的逻辑是没高分就考不上好学校,考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的职业。但是,考上好学校难道孩子就成功了吗?有大学生因为心理压抑而自杀的;有名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的;更有甚者,大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上海留学生弑母、深圳公务员殴父等案例都暴露了教育的缺失。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说:“你让孩子考100分,却把孩子的童年变成了100岁。”孩子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读书,双休日又到培训班学习特长。他没有了自由的空间,没有了“仰望天空”的时间,像一个陀螺被抽打着永不停止,孩子的个性被扭曲了,更谈不上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家长要把孩子带向哪里?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做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金钱,住了多大的房子,拥有了多少物质。那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健康和幸福。
四、家长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的实施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家庭模式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孩子在家庭中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长的宠爱,一切大人代替,这样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万事靠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句话是用来形容过去一些富贵人家孩子的生活,但现在很多平民百姓家庭的孩子依赖程度远远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衣来不伸手,饭来不张口”。如此下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将成问题,而由这样的一代新人为中坚力量的国家未来也将岌岌可危。
有报道称:一个男孩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男孩竟开始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位20来岁女子前来解围,但被男孩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最终只好向儿子屈服。中国式家教掐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掐住了社会的喉咙!
以上四种家教误区,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实则是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作祟。明智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错误的家教耽误孩子的前途。中医有个理论叫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在家庭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怎样验证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觉得很痛苦,那说明家长的方法行不通,孩子的心灵没打通。如果家长的方法行得通,孩子的心灵打通了,孩子自信快乐,家长也不会痛苦了。家庭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家长应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保护、限制、干涉和替代,还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空灵有为的天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成长。
一、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变得无能
孩子生下来是需要保护的, 18岁之前家长都有监护的义务,为什么会说过度的保护?过度的保护是指该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替他做了。比如说衣食住行吧,今天的家长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孩子,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做。”有些家长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许多家长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家长认为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其实错了,对孩子最大的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还有一种现象:孩子上兴趣班,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兴趣。有些还不是家长的兴趣,而是别人的兴趣,别人上了什么特长班,家长也让孩子扎堆地去上。还有,多少天下家长,逼着孩子选择他并不热爱而家长认为有出息的专业?为孩子决定填报志愿,不是孩子的志愿,而是家长的志愿。很多情况下,家长是为了自己的愿望去爱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爱孩子。有一句话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清醒的警示,那就是“做家长的手不要伸得太长。”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买鞋,但家长没办法代替孩子走路。
二、家长过激的指责使孩子变得无助
有一个机构给孩子们做过一个调查:如果家长给你一个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在受访的3671名同学中有56%的孩子希望家长能看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有54 %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老说别的孩子比自己强。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认为,一个孩子,他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评价。不要老拿他和别人做比较,而要努力发掘自己孩子的长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夸奖:“你真行!”这样,孩子在“正信息”中长大,得到表扬之后会更努力;家长总说“你不行”“你不如别人”,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差,他就真的不行了。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妥善处理。当家长暴跳如雷的时候,会觉得整个脑子一片空白,接下来就没招了。真正的智者都是稳坐泰山,从容不迫,心如止水,淡定从容。“静能生慧”,当家长做个深呼吸后,把心中的怒火压住后,往往又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孩子不听话嘛。静下心来后,脑子里突然又有了一个教育点子。
三、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变得无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什么是出息呢?当大官是出息还是当厨师是出息,其实只要能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叫有出息。有些家长一心就只盯着孩子考卷上的分数,老叫孩子考100分。这些家长的逻辑是没高分就考不上好学校,考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的职业。但是,考上好学校难道孩子就成功了吗?有大学生因为心理压抑而自杀的;有名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的;更有甚者,大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上海留学生弑母、深圳公务员殴父等案例都暴露了教育的缺失。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说:“你让孩子考100分,却把孩子的童年变成了100岁。”孩子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读书,双休日又到培训班学习特长。他没有了自由的空间,没有了“仰望天空”的时间,像一个陀螺被抽打着永不停止,孩子的个性被扭曲了,更谈不上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家长要把孩子带向哪里?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做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金钱,住了多大的房子,拥有了多少物质。那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健康和幸福。
四、家长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的实施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家庭模式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孩子在家庭中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长的宠爱,一切大人代替,这样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万事靠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句话是用来形容过去一些富贵人家孩子的生活,但现在很多平民百姓家庭的孩子依赖程度远远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衣来不伸手,饭来不张口”。如此下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将成问题,而由这样的一代新人为中坚力量的国家未来也将岌岌可危。
有报道称:一个男孩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男孩竟开始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位20来岁女子前来解围,但被男孩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最终只好向儿子屈服。中国式家教掐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掐住了社会的喉咙!
以上四种家教误区,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实则是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作祟。明智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错误的家教耽误孩子的前途。中医有个理论叫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在家庭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怎样验证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觉得很痛苦,那说明家长的方法行不通,孩子的心灵没打通。如果家长的方法行得通,孩子的心灵打通了,孩子自信快乐,家长也不会痛苦了。家庭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家长应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保护、限制、干涉和替代,还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空灵有为的天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