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教育系统的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的社会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更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研究社会系统举足轻重的参考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对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取精华去糟粕的同时,并与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的社会实践观融合在了一起,对社会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对于现在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教育越来越成为强国的基础,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教育系统的建立与强大,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与实践,并且在现代社会的教育系统中,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方面的智慧。
  关键词:教育;方法论;教育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道:“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而教育,在人类发展中则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教育系统的研究
  (一)教育中的生产力系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系统中,含有多个因素来组成,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作为生产力系统的主力军,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任。各个系统的生产力是在每个系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各个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生产力,同理,在教育系统中,生产力同样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一个成分,教师这个性质的职业可以追溯到人类最古老的时间点就存在了,而他在教育与人类发展进步的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研究,科学的论证了经济社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是自然史发展的过程,并指出:“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2]
  教育者、教育资源、受教育者构成教育系统中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教育者对应的就是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的人,即教育者具有教书育人的技能。劳动资料即对应教育资源,古有私塾、学堂、今有学校,是传递作用的物和物的系统,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接触实施劳动的场所与借助的工具。劳动对象则是受教育者,即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对象。三要素的存在就构成了教育系统的动力,产生教育的行为,正如黑格尔所说:“如果说世界历史哲学要在哲学的视角下考察历史问题的话,那也就是说理性统治世界。世界历史因此就是一个合乎理性的过程。在这种意义上,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也都是合乎理性的。”
  而教育的分工、协作和教育的生产管理构成了教育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管理使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教育系統中也需要管理来保证各要素顺畅的运行,对增强教育生产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作用。各个方面都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也是不可缺少联系的有机体。这种联系是理性的,在黑格尔看来, “理性是有机巧的……理性的机巧, 一般讲来, 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 彼此互相影响, 互相削弱, 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 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3]。在教育过程当中,教育系统中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教育工具为主的教育资源在教育生产的要素中起着关键作用。“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4]在现代,教育的生产力也是随着科技与文明的不管进步而发展的。这个社会是理性的社会,教育从产生以来就是理性的活动、理性的实践,而教育成果也确实是理性教育的产物。
  (二)教育系统中的生产关系
  教育实践与生产实践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而存在。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造成的社会关系,人们在教育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指的是在教育中生产资料所有者和教育者、不同分工的教育者在教育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交换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关系是指“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5]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6]。在满足了这些生产关系需求后,人们迎来了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教育资料的分配。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关系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在教育的生产关系系统中,教育产品的分配关系就是指教育社会的关系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生产出来的财富要用于教育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三)教育系统中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是在“思想、观念”的喻义上使用上层建筑这个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使用了上层建筑( überbau) 这个词语,他们指出: “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但是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7]将一定发展阶段的教育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在教育系统中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教育制度、教育设备和教育意识形态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中教育系统的上层建筑。而教育系统的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马克思强调:“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8]。
  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对于唯物史观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9]这种唯物史观就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上层建筑指导着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活于实践。   (四)教育系统的人口方面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0]人口系统则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而人类从一拥有生命就是在不断的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存在的,没有人口的产生,就没有人类社会可言,更不用提有关于教育系统的任何事物,所以,人口系统的存在是教育系统存在的最基本的基础,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以及教育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教育就无法继续下去,社会就无法进步,人类社会就更不能发展。黑格尔认为,“历史的最后阶段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时代。”[11]而毛泽东也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
  (五)教育对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
  与人口相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教育系统得以存在的前提。没有人类和自然,就没有任何现在的种种可言。
  而教育在一定程度也是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和情况。举个例子:对于先进的教育,会包括提倡保护自然的思想,并且会有各种被教育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致力于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努力共建美好家园,而在受高等教育不普及的年代,人们没有保护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随着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也渐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但一定还有不足,所以,教育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  研究教育系统的重要原则
  (一)教育坚持整体性原则
  对于教育系统的研究,要立足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将整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机体而存在。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释。”[13]所以对于教育而言,立足于整体看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马克思还深刻分析道:“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人的特殊性使人成为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人也是总体,是观念的总体,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人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14]
  (二)教育坚持结构性原则
  拿现代教育系统来说,从学科教育方面来看,我国现代教育所涉及的学科种类非常的广泛,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整个的教育系统,他们有秩序、比例、结合方式等,教育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的本质和性能,还决定于部分之间的构成。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性能、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教育系统的功能就会随之而产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党……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5]在这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深入貫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有质量有思想的“总开关”加入到全民教育建设中。
  (三)教育坚持层次性原则
  教育系统有若干的子系统组成,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都有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在我国无特殊情况都是从学前教育的等级开始,等级一步步的递进,展示出每个人相应的层次。马克思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16]
  在教育系统的任何层次上,都有组成的各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远远比不上整体系统的性能,所以要重视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层次的客观规律,把握好特殊矛盾,才能将整体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性能。
  (四)教育具有开放性
  教育系统的灵魂在于教育二字,教育是人类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教育擅长的是融会贯通,展示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所以要以联系的眼光与方法研究教育系统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理解是教育可以完全借鉴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17]
  邓小平同志对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分析也很深刻:“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18]。开放性是实现教育系统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完善自己系统的必要路径。正如现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要素之间都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联系,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去研究教育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正如马恩分析所言:“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9]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9-410页.
  [3]黑格尔:《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第394 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第92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13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11]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2006年版,第436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 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1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8]《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足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热门课程,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组合训练法经常运用于高校足球教学中,推动了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简单探究高校足球教学中组合训练法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足球教学;组合训练法;运用探究  高校逐渐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足球作为体育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偶像文化、饭圈文化逐渐出现于大众视野,一些青少年粉丝在心智不成熟状态下对流量明星的迷恋仍然缺乏理智,偶像失格、引导不当极易使得青少年成为网络世界话语暴力的代言人和全民娱乐时代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主流价值理念如何打破饭圈文化这个小众圈层的壁垒,引导粉丝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树立偶像,正确看待自我价值、人生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学校教育、政府监管、法律约束多个层面形成联动,能够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要: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两个大国,但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模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先分别介绍近现代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况,再比较中美两国在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学生管理上的差异,最后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学生管理  美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超级大国之一,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吸收了欧洲高等教育的精华,又结合自己本土进行了创新。历史表
期刊
摘要:本文以普通师范院校公共艺术课《音乐鉴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普通师范院校公共艺术课《音乐鉴赏》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本文围绕教学现状、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以此为普通师范院校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普通师范院校;《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公共艺术课是高校重要的美育途径,《音乐鉴赏》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音乐鉴赏》课主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环节,在高中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直接影响到英语课堂的互动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具体阐述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根据中介理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中介作用,掌握一些关于中介者的理念并坚守一定的原则,进而帮助其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树立中介者的意识,成为学习者与学习目标之间的枢纽,引导学生掌握并
期刊
摘要: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借鉴和吸收他国有益经验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教育质量。德国政治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统一配合之下,形成的系统化的教育途径和手段。本文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之上,通过横向对比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论述了德国政治养成教育实施方法对我国思想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了近年来迅速流行的一种传媒方式,而网络直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但是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大学共计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的结果上来看,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可以划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组成部分,首先,从积极影响的角度上来看包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学生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当下以及长远的学习尤为重要。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一项重要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成败归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要求不断提升,任务不断加码,显示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信心,同时也倒逼我们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上动真格,真正尊重教育规律,实实在在培养人才。在百万扩招时间紧、任务重的当下,职业院校既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信心,又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直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和难题,锐意创新,破冰前行,分析青年大学生社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
期刊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基本规定。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角色定位不清、时间精力有限、专业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大学生;提升策略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