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劳动力流失和务农农民老龄化,部分农村出现大面积弃耕现象。农民弃耕行为研究可揭示农民不愿耕种的原因,对弃耕治理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根据以地定人原则,在遥感辨识撂荒耕地的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兴宁市48个行政村进行入户调查,揭示丘陵山区农户弃耕原因,并分类提出解决策略。结果表明,农户弃耕行为受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土地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劳动力不足、务农人口老龄化是弃耕的直接原因;耕地基础条件和区位条件差是弃耕的间接原因;小农经营模式下的种田收益比较低是弃耕的根本原因。
[关 键 词] 弃耕;入户调查;驱动因素;治理路径;丘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234-0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弃耕不仅浪费耕地资源,减少粮食产量,而且会造成农用设施退化,降低农田整治与开发投入的效用。要想在减缓弃耕的负面影响上得到有效决策,理解农户弃耕行为发生机理至关重要。弃耕是受农户特征、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行为,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将导致弃耕的计量结果有偏差,难以反映弃耕发生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将农户与弃耕地块联系起来,在遥感空间辨识弃耕耕地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入户调查,从农户特征、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探究弃耕的驱动机理,以期为弃耕的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研究区的概况
兴宁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副中心城市。兴宁市位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同时兼有平原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条件优越,无霜期长,四季宜耕宜牧。
兴宁市土地总面积为2105km2,其中耕地面积为347.85km2,占比16.93%,但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hm2/人,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05hm2/人)水平。兴宁市被列为“国家级超级水稻示范推广县(市)”,根据《兴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该地区正在发展优质农业产业化基地,但大面积的耕地弃耕情况难以满足优质稻生产基地的生产需求。改善弃耕情况,实现传统农业升级转型,将成为兴宁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二、研究方法
(一)弃耕耕地选取
根据兴宁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确定耕地范围,进而先通过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植被指数(NDVI)差值初步提取研究区弃耕耕地;再通过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VI)和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用地指数(NDBBI)所设定合适阈值,分别提取水体和建筑用地结果,进而剔除弃耕耕地范围内的水体和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生长季的林地提取结果将其剔除,最终获得精度较高(为90.57%)的弃耕耕地。
(二)参与式农户评估
为验证弃耕耕地的判读精度,深入探究农户耕地弃耕驱动机理,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进行入户调查。根据以地定人的思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研究区20个镇街455个行政村的10%作为调研区域,根据实现判定的弃耕地块,就近选择农户进行调查。
(三)农户耕地弃耕决策模型构建
1.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
弃耕率是指农户耕地弃耕率,根据用农户实际弃耕耕地面积占自家承包面积的比率来衡量。本研究对样本农户弃耕的原因进行统计,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劳动力,占比达到33.11%;其次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占比18.39%。样本数据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2)解释变量
本文将解释变量设定为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土地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农户家庭特征根据社会经济特征,选取年龄、职业等9个变量;土地基础条件根据弃耕地的水利、交通等制约因素,选取弃耕地灌溉条件、离家最远步行距离等7个变量;土地政策则选取与种地农户享有的地力保护补贴为自变量。
2.变量处理与筛选过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探究连续变量和二分变量与弃耕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对自变量进行初步的筛选。对分类变量做初步哑变量处理后,对兴宁农户弃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哑变量做同进同出处理,得到筛选出来的自变量有以下部分。
筛选后的自变量
3.弃耕模型构建
本研究中弃耕率受多个自变量的影响,因此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解释弃耕耕地于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土地政策之间的相关关系。
假设因变量是Y,其与N个自变量X1,X2,…Xn,(i=1,2,…,N)之间存在的联系是线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nXn+ε…
其中βi为待估参数,以农户弃耕率Y为因变量。误差项ε用来表示除自变量X1,X2,…Xn,(i=1,2,…,N)之外对因变量Y的影响因素。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弃耕耕地信息提取及空间格局分析 1.弃耕耕地数量特征
根据ArcGIS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兴宁市弃耕耕地面积为5854.36hm2,弃耕率为16.83%,其中水田为4409.70hm2,占水田面积的14.73%,弃耕率为12.68%;弃耕水浇地为1.41hm2,占水浇地面积的9.37%,弃耕率为0.04‰;弃耕旱地为1443.26hm2,占旱地面积的29.86%,弃耕率为4.15%。其中耕地弃耕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黄陂镇,其弃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31.02%。兴宁市北部及东北部地区临近山区,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农耕机械的可达性较低,导致该地区整体弃耕现象严重。弃耕耕地比例最少的是坭陂镇,仅占该镇总耕地面积的3.78%。
2.弃耕耕地空间特征
ArcGIS输出图像像元设置为50m2,搜索半径设置为3500m时,核密度中心及纹理梯度展示效果较好。将核密度分为九个等级,中心密度达到前三级且具有明显圈层架构的区域定义为核,其余则称为次级核。
从核密度结果可以看出:弃耕耕地的分布格局形成了4个显著的密度核心:福兴街道核心、兴田街道和新陂镇的交界核心、龙田镇和叶塘镇的交界核心、合水镇和黄陂镇的交界核心;在兴宁市内散布多个次级核,核密度分布区广泛。各个核覆盖范围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的是福兴街道核心、兴田街道和新陂镇的交界核心、龙田镇和叶塘镇的交界核心形成的连绵区。就行政区划而言,弃耕耕地的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呈现出个数多、分布连续的特点,中部地区的弃耕地区域几乎连接成片,这些地区靠近县城,人口密度高,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与弃耕地有直接关系。北部和南部地区弃耕地分布呈零星分布,无高密度的核中心,说明弃耕地分布多而发散。
(二)农户弃耕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经筛选后的自变量与因变量Y(弃耕率)建立回歸分析模型,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逐步回归经过9次迭代后得到9个变量的系数表,且调整后R方为43.5%。在系数表中,转出率X11、在家务农人数占比X3、户主从事职业X5、年轻人有无意愿务农X6这四个因素的Sig.值<0.05,即影响显著。
最终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07.095-0.759X11-0.293X3+7.648X6-11.492X7-(4.763X12+5.660X13+5.231X14+24.124X15)+(7.484X21+12.796X23)-(15.495X51+18.883X52+15.751X53)+(12.032X71+7.420X72+6.505X74+15.146X75)+(4.559X91+2.346X92+11.508X94+17.089X95)
由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在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在家务农人数占比X3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在家务农人数越多则弃耕率会越低;年轻人有无意愿务农X7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年轻人愿意务农的比例越高则弃耕率越低;户主从事职业X5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从事职业为非农业时弃耕率提高。除上述自变量显著相关,当户主接受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时对弃耕率的降低明显有效;当农户家庭状况为核心家庭和其他家庭时农户家庭类型为其他家庭时比核心家庭对弃耕率产生的影响更大。
在土地基本条件方面,转出率X11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耕地流转率高,则弃耕率会下降。除上述自变量显著相关结合实地调查,弃耕地灌溉条件X7中,农户选择弃耕灌溉与水利不相符合的耕地;在弃耕地离家最远步行距离X9这个指标中,耕地交通越远,耕地抛荒率越高。
根据上述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可知,兴宁市耕地弃耕的原因如下:(1)农业生产的收益比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普通农户作为理性人在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之下选择从事非农职业,导致村镇空心化现象严重,整体弃耕现象突出。(2)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在家务农人数占比下降,导致农村耕地弃耕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留守老幼妇孺现象严重,无法维持耕种,加上雇佣工人成本较高,经过权衡大部分农户选择弃耕。(3)农业基础水利失修,用于保障农业灌溉及防洪的水塘失去储水功能,长此以往导致优质耕地逐渐变成农户无法耕种而不得不弃耕的深泥地,形成对耕地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部分偏远山区因受到地形地势的不良影响,农业生产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户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机耕条件难以得到保障。
四、治理路径研究
(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区位优势。地势起伏且零星分散的土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提升土地收入;连片地块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开发新型的小规模种植业;地势较高的山地可以种植果树、茶叶等耐旱经济作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能切实增加农民收益才是解决农户弃耕现象的本质关键因素。
(二)完善水利和道路设施建设
针对兴宁市水利设施不健全的现状,必须及时清理水渠堵塞,修整水田的灌溉条件,完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其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此外水污染导致农作物大多难以有收成的问题,需要政府严格管控,防止灌溉水被污染而影响耕地的质量。针对山区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可达性不高的问题,应加强路网通达性的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农耕机械能直达农民耕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网建设。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村内教育资源不全面,同时各村缺乏完善的医疗体系,整体薄弱的医疗环境导致农民看病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民选择搬离农村,以致将家中的土地弃耕。因此,政府应加快完善普通农民医疗、农民工子女教育和部分无业农民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增强农户的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
(四)探索以用代管的方式
土地收储机构可以将征而未利用或圈占而不开发的耕地采取综合整治、规模种植的方式,在社会普遍诚信认可的背景下转租给企业或个人,但要保证土地在利用的过程中是按用地需求随时供地的,从实践层面实现以用代管。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川东平行岭谷区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及撂荒原因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2]冯艳芬,董玉祥,王芳.大城市郊区农户弃耕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番禺区农户调查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22-734.
[3]王辅崇.大同市左云县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探析[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8.
[4]张佰林,杨庆媛,严燕,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J].资源科学,2011,33(11):2047-2054.
[5]花晓波,阎建忠,袁小燕,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 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2014,36(1):111-119.
[6]苏春慧,毕如田,刘慧芳,等.贫困山区农户土地流转及撂荒行为研究:山西省和顺县275份农户[J].农学学报,2019,9(2):89-96.
[7]程宪波.山区农户耕地抛荒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云阳县216份问卷调查计量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8.
[8]段亚明.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13-17.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弃耕;入户调查;驱动因素;治理路径;丘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234-0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弃耕不仅浪费耕地资源,减少粮食产量,而且会造成农用设施退化,降低农田整治与开发投入的效用。要想在减缓弃耕的负面影响上得到有效决策,理解农户弃耕行为发生机理至关重要。弃耕是受农户特征、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行为,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将导致弃耕的计量结果有偏差,难以反映弃耕发生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将农户与弃耕地块联系起来,在遥感空间辨识弃耕耕地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入户调查,从农户特征、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探究弃耕的驱动机理,以期为弃耕的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研究区的概况
兴宁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副中心城市。兴宁市位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同时兼有平原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条件优越,无霜期长,四季宜耕宜牧。
兴宁市土地总面积为2105km2,其中耕地面积为347.85km2,占比16.93%,但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hm2/人,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05hm2/人)水平。兴宁市被列为“国家级超级水稻示范推广县(市)”,根据《兴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该地区正在发展优质农业产业化基地,但大面积的耕地弃耕情况难以满足优质稻生产基地的生产需求。改善弃耕情况,实现传统农业升级转型,将成为兴宁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二、研究方法
(一)弃耕耕地选取
根据兴宁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确定耕地范围,进而先通过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植被指数(NDVI)差值初步提取研究区弃耕耕地;再通过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VI)和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用地指数(NDBBI)所设定合适阈值,分别提取水体和建筑用地结果,进而剔除弃耕耕地范围内的水体和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生长季的林地提取结果将其剔除,最终获得精度较高(为90.57%)的弃耕耕地。
(二)参与式农户评估
为验证弃耕耕地的判读精度,深入探究农户耕地弃耕驱动机理,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进行入户调查。根据以地定人的思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研究区20个镇街455个行政村的10%作为调研区域,根据实现判定的弃耕地块,就近选择农户进行调查。
(三)农户耕地弃耕决策模型构建
1.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
弃耕率是指农户耕地弃耕率,根据用农户实际弃耕耕地面积占自家承包面积的比率来衡量。本研究对样本农户弃耕的原因进行统计,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劳动力,占比达到33.11%;其次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占比18.39%。样本数据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2)解释变量
本文将解释变量设定为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土地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农户家庭特征根据社会经济特征,选取年龄、职业等9个变量;土地基础条件根据弃耕地的水利、交通等制约因素,选取弃耕地灌溉条件、离家最远步行距离等7个变量;土地政策则选取与种地农户享有的地力保护补贴为自变量。
2.变量处理与筛选过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探究连续变量和二分变量与弃耕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对自变量进行初步的筛选。对分类变量做初步哑变量处理后,对兴宁农户弃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哑变量做同进同出处理,得到筛选出来的自变量有以下部分。
筛选后的自变量
3.弃耕模型构建
本研究中弃耕率受多个自变量的影响,因此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解释弃耕耕地于农户家庭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土地政策之间的相关关系。
假设因变量是Y,其与N个自变量X1,X2,…Xn,(i=1,2,…,N)之间存在的联系是线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nXn+ε…
其中βi为待估参数,以农户弃耕率Y为因变量。误差项ε用来表示除自变量X1,X2,…Xn,(i=1,2,…,N)之外对因变量Y的影响因素。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弃耕耕地信息提取及空间格局分析 1.弃耕耕地数量特征
根据ArcGIS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兴宁市弃耕耕地面积为5854.36hm2,弃耕率为16.83%,其中水田为4409.70hm2,占水田面积的14.73%,弃耕率为12.68%;弃耕水浇地为1.41hm2,占水浇地面积的9.37%,弃耕率为0.04‰;弃耕旱地为1443.26hm2,占旱地面积的29.86%,弃耕率为4.15%。其中耕地弃耕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黄陂镇,其弃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31.02%。兴宁市北部及东北部地区临近山区,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农耕机械的可达性较低,导致该地区整体弃耕现象严重。弃耕耕地比例最少的是坭陂镇,仅占该镇总耕地面积的3.78%。
2.弃耕耕地空间特征
ArcGIS输出图像像元设置为50m2,搜索半径设置为3500m时,核密度中心及纹理梯度展示效果较好。将核密度分为九个等级,中心密度达到前三级且具有明显圈层架构的区域定义为核,其余则称为次级核。
从核密度结果可以看出:弃耕耕地的分布格局形成了4个显著的密度核心:福兴街道核心、兴田街道和新陂镇的交界核心、龙田镇和叶塘镇的交界核心、合水镇和黄陂镇的交界核心;在兴宁市内散布多个次级核,核密度分布区广泛。各个核覆盖范围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的是福兴街道核心、兴田街道和新陂镇的交界核心、龙田镇和叶塘镇的交界核心形成的连绵区。就行政区划而言,弃耕耕地的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呈现出个数多、分布连续的特点,中部地区的弃耕地区域几乎连接成片,这些地区靠近县城,人口密度高,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与弃耕地有直接关系。北部和南部地区弃耕地分布呈零星分布,无高密度的核中心,说明弃耕地分布多而发散。
(二)农户弃耕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经筛选后的自变量与因变量Y(弃耕率)建立回歸分析模型,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逐步回归经过9次迭代后得到9个变量的系数表,且调整后R方为43.5%。在系数表中,转出率X11、在家务农人数占比X3、户主从事职业X5、年轻人有无意愿务农X6这四个因素的Sig.值<0.05,即影响显著。
最终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07.095-0.759X11-0.293X3+7.648X6-11.492X7-(4.763X12+5.660X13+5.231X14+24.124X15)+(7.484X21+12.796X23)-(15.495X51+18.883X52+15.751X53)+(12.032X71+7.420X72+6.505X74+15.146X75)+(4.559X91+2.346X92+11.508X94+17.089X95)
由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在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在家务农人数占比X3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在家务农人数越多则弃耕率会越低;年轻人有无意愿务农X7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年轻人愿意务农的比例越高则弃耕率越低;户主从事职业X5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从事职业为非农业时弃耕率提高。除上述自变量显著相关,当户主接受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时对弃耕率的降低明显有效;当农户家庭状况为核心家庭和其他家庭时农户家庭类型为其他家庭时比核心家庭对弃耕率产生的影响更大。
在土地基本条件方面,转出率X11与弃耕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耕地流转率高,则弃耕率会下降。除上述自变量显著相关结合实地调查,弃耕地灌溉条件X7中,农户选择弃耕灌溉与水利不相符合的耕地;在弃耕地离家最远步行距离X9这个指标中,耕地交通越远,耕地抛荒率越高。
根据上述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可知,兴宁市耕地弃耕的原因如下:(1)农业生产的收益比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普通农户作为理性人在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之下选择从事非农职业,导致村镇空心化现象严重,整体弃耕现象突出。(2)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在家务农人数占比下降,导致农村耕地弃耕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留守老幼妇孺现象严重,无法维持耕种,加上雇佣工人成本较高,经过权衡大部分农户选择弃耕。(3)农业基础水利失修,用于保障农业灌溉及防洪的水塘失去储水功能,长此以往导致优质耕地逐渐变成农户无法耕种而不得不弃耕的深泥地,形成对耕地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部分偏远山区因受到地形地势的不良影响,农业生产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户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机耕条件难以得到保障。
四、治理路径研究
(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区位优势。地势起伏且零星分散的土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提升土地收入;连片地块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开发新型的小规模种植业;地势较高的山地可以种植果树、茶叶等耐旱经济作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能切实增加农民收益才是解决农户弃耕现象的本质关键因素。
(二)完善水利和道路设施建设
针对兴宁市水利设施不健全的现状,必须及时清理水渠堵塞,修整水田的灌溉条件,完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其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此外水污染导致农作物大多难以有收成的问题,需要政府严格管控,防止灌溉水被污染而影响耕地的质量。针对山区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可达性不高的问题,应加强路网通达性的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农耕机械能直达农民耕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网建设。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村内教育资源不全面,同时各村缺乏完善的医疗体系,整体薄弱的医疗环境导致农民看病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民选择搬离农村,以致将家中的土地弃耕。因此,政府应加快完善普通农民医疗、农民工子女教育和部分无业农民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增强农户的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
(四)探索以用代管的方式
土地收储机构可以将征而未利用或圈占而不开发的耕地采取综合整治、规模种植的方式,在社会普遍诚信认可的背景下转租给企业或个人,但要保证土地在利用的过程中是按用地需求随时供地的,从实践层面实现以用代管。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川东平行岭谷区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及撂荒原因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2]冯艳芬,董玉祥,王芳.大城市郊区农户弃耕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番禺区农户调查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22-734.
[3]王辅崇.大同市左云县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探析[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8.
[4]张佰林,杨庆媛,严燕,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J].资源科学,2011,33(11):2047-2054.
[5]花晓波,阎建忠,袁小燕,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 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2014,36(1):111-119.
[6]苏春慧,毕如田,刘慧芳,等.贫困山区农户土地流转及撂荒行为研究:山西省和顺县275份农户[J].农学学报,2019,9(2):89-96.
[7]程宪波.山区农户耕地抛荒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云阳县216份问卷调查计量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8.
[8]段亚明.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13-1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