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芯片核心技术,打造集成电路制造“广东芯”。可以说,芯片产业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必争制高点。被誉为国际制造中心的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机遇下,东莞要利用广阔的市场需求、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等比较优势,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实现智能信息产业的弯道超车。
关键词:智能芯片;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近期发生的中兴通讯受美制裁事件,显示出我国在核心部件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的产品国内自给率仅为38.7%。根据海关总署数据,集成电路进口额从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超过原油,且两者的进口差额每年都在950亿美元以上。
2016年,我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芯片产值不足全球7%,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1/3,而全球前20大芯片制造商中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之一,我国具有市场、资金、人才、数据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还处于面向行业应用阶段的大背景下,生态上尚未形成垄断,这无疑为我国在处理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提出,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脊梁。东莞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广阔的市场需求、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等比较优势,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实现智能制造新技术产业的“弯道超车”。
一、东莞市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一)芯片产业发展基础
据《东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东莞是全国最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地之一,云集了华为、OPPO、vivo等产业巨头。2016年东莞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15.48亿元。其中封装测试环节产值为12.38亿元,IC设计环节产值约为3.10亿元。目前集成电路企业主要分布在松山湖、清溪、长安、黄江、虎门等区域,其中松山湖聚集了5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它镇街则布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原材料企业。总体来看,东莞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企业已初具集聚状态,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区域集聚尚不明显。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东莞制造的融合持续加速。2017年7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抢占人工智能、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端环节,将东莞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移动人工智能芯片,标志着人工智能从云端走向终端。2017年11月,东莞与紫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紫光集团拟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东莞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始加速布局,对外引进技术等创新资源,对内结合自身制造基础,走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东莞路径。
二、东莞芯片产业主要短板
(一)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国内很多地方如深圳、成都、无锡等,都先后出台了专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莞松山湖虽然出台了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等系列配套政策,但毕竟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有限,在市一级层面缺少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使得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到2020年集成电路人才缺口预计达到70万人,而目前全国的从业者不到30多万人。一方面,集成电路融合了电子信息、物理、化学、材料自动工程等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而大多高校专业分类设置很细,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另一方面,芯片企业薪资竞争力弱,与互联网企业相比,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岗位的薪资相比,芯片企业明显逊色不少。
(三)产业链对接不够。东莞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分布在设计和封装测试两大环节。但是,本地厂商之间的互动联系并不多,比如目前的设计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与本地应用厂商合作主动性不强。除此之外,珠三角对芯片的需求约占全国芯片用途的60%到70%,而珠三角芯片制造业发展不强,无法满足客户对芯片的大量需求,使得产业链无法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四)融资渠道不多。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密集,是当前信息产品制造业中投资最大的产业,其中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投资建设生产线耗资较大。而IC设计企业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处于劣势,据了解,东莞IC设计企业一半以上是初创型企业,對资金的需求量大,但同时融资渠道窄,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三、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对策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双重背景下,东莞可以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围绕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东莞元素的智能芯片产业集群,这既是打造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和推进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生态圈的必然选择。
(一)重点攻关特色领域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有众多的应用场景,家居消费、安防监控、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等等。东莞是以制造业立市、以制造业兴市,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研发孵化,目前已初具成效。紫光集团项目其中一个核心模块是打造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基地。因此,东莞应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两大智能终端进行攻关突破,通过硬软件的深度结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聚焦细分领域,持续攻关核心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也可以为制造企业就地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二)完善政策配套支持体系
集成电路是东莞传统电子信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市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统筹协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是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参考成都高新区的做法,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办法,在完善产业生态、培育重点企业、强化项目集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二是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由大湾区知名高校、本土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专家学者组成,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和评估。三是成立专门负责集成电路产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芯片产业发展政策、发展重点以及招商引资、企业管理服务等。
(三)成立专项扶持发展基金
参照国家、广东省及其他先进城市组建产业基金的做法,由市政府牵头发起成立“智能芯片产业基金”,由市财政出资建立母基金,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引导港澳社会资本、本土金融集团、重点芯片企业等知名专业资本共同参与,实现点对点的资金自由流动,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配套完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产业重组兼并等系列金融服务政策。
(四)拓宽人才培养引进渠道
东莞要紧紧围绕引才、育才和用才三个关键环节,加大高端人才的“内培”和“外引”。一方面,以大疆无人机和机器人研究基地为平台,推动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与东莞理工学院等本土院校联合共建“智能芯片研究生院”,以智能芯片应用研究为导向,联合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为载体的研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智能芯片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通过制定智能芯片人才专项资金等财政补贴政策,积极留住高端产业人才。
(五)构建产业集群服务平台
依托松山湖IC设计企业集聚效应和其他镇街封装测试企业的分布态势,对接清华紫光芯云产业城的产业集聚效应,建设“智能芯片产业园”,汇聚东莞芯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加强“四大平台”建设(大数据云服务、EDA、基础资源、创新孵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智能芯片领域的技术知识进行整合,提供技术研发、封装测试、标准化及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以清华紫光、华为、步步高等企业为领头羊,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本地化融合与创新。
(六)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发展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大湾区拥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功能齐全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广州和深圳都有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香港拥有众多国际知名高校和高端人才资源,东莞具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因此,要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东莞要立足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联系,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合作关系,实现功能联动、产业互动与要素流动,共同构建协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智能芯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魏少军.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7,(04):6-11.
[2]温晓君.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议[J].中国经济报告,2017,(03):060-062.
关键词:智能芯片;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近期发生的中兴通讯受美制裁事件,显示出我国在核心部件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的产品国内自给率仅为38.7%。根据海关总署数据,集成电路进口额从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超过原油,且两者的进口差额每年都在950亿美元以上。
2016年,我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芯片产值不足全球7%,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1/3,而全球前20大芯片制造商中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之一,我国具有市场、资金、人才、数据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还处于面向行业应用阶段的大背景下,生态上尚未形成垄断,这无疑为我国在处理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提出,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脊梁。东莞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广阔的市场需求、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等比较优势,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实现智能制造新技术产业的“弯道超车”。
一、东莞市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一)芯片产业发展基础
据《东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东莞是全国最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地之一,云集了华为、OPPO、vivo等产业巨头。2016年东莞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15.48亿元。其中封装测试环节产值为12.38亿元,IC设计环节产值约为3.10亿元。目前集成电路企业主要分布在松山湖、清溪、长安、黄江、虎门等区域,其中松山湖聚集了5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它镇街则布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原材料企业。总体来看,东莞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企业已初具集聚状态,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区域集聚尚不明显。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东莞制造的融合持续加速。2017年7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抢占人工智能、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端环节,将东莞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移动人工智能芯片,标志着人工智能从云端走向终端。2017年11月,东莞与紫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紫光集团拟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东莞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始加速布局,对外引进技术等创新资源,对内结合自身制造基础,走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东莞路径。
二、东莞芯片产业主要短板
(一)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国内很多地方如深圳、成都、无锡等,都先后出台了专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莞松山湖虽然出台了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等系列配套政策,但毕竟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有限,在市一级层面缺少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使得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到2020年集成电路人才缺口预计达到70万人,而目前全国的从业者不到30多万人。一方面,集成电路融合了电子信息、物理、化学、材料自动工程等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而大多高校专业分类设置很细,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另一方面,芯片企业薪资竞争力弱,与互联网企业相比,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岗位的薪资相比,芯片企业明显逊色不少。
(三)产业链对接不够。东莞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分布在设计和封装测试两大环节。但是,本地厂商之间的互动联系并不多,比如目前的设计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与本地应用厂商合作主动性不强。除此之外,珠三角对芯片的需求约占全国芯片用途的60%到70%,而珠三角芯片制造业发展不强,无法满足客户对芯片的大量需求,使得产业链无法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四)融资渠道不多。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密集,是当前信息产品制造业中投资最大的产业,其中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投资建设生产线耗资较大。而IC设计企业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处于劣势,据了解,东莞IC设计企业一半以上是初创型企业,對资金的需求量大,但同时融资渠道窄,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三、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对策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双重背景下,东莞可以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围绕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东莞元素的智能芯片产业集群,这既是打造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和推进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生态圈的必然选择。
(一)重点攻关特色领域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有众多的应用场景,家居消费、安防监控、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等等。东莞是以制造业立市、以制造业兴市,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研发孵化,目前已初具成效。紫光集团项目其中一个核心模块是打造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基地。因此,东莞应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两大智能终端进行攻关突破,通过硬软件的深度结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聚焦细分领域,持续攻关核心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也可以为制造企业就地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二)完善政策配套支持体系
集成电路是东莞传统电子信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市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统筹协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是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参考成都高新区的做法,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办法,在完善产业生态、培育重点企业、强化项目集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二是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由大湾区知名高校、本土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专家学者组成,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和评估。三是成立专门负责集成电路产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芯片产业发展政策、发展重点以及招商引资、企业管理服务等。
(三)成立专项扶持发展基金
参照国家、广东省及其他先进城市组建产业基金的做法,由市政府牵头发起成立“智能芯片产业基金”,由市财政出资建立母基金,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引导港澳社会资本、本土金融集团、重点芯片企业等知名专业资本共同参与,实现点对点的资金自由流动,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配套完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产业重组兼并等系列金融服务政策。
(四)拓宽人才培养引进渠道
东莞要紧紧围绕引才、育才和用才三个关键环节,加大高端人才的“内培”和“外引”。一方面,以大疆无人机和机器人研究基地为平台,推动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与东莞理工学院等本土院校联合共建“智能芯片研究生院”,以智能芯片应用研究为导向,联合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为载体的研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智能芯片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通过制定智能芯片人才专项资金等财政补贴政策,积极留住高端产业人才。
(五)构建产业集群服务平台
依托松山湖IC设计企业集聚效应和其他镇街封装测试企业的分布态势,对接清华紫光芯云产业城的产业集聚效应,建设“智能芯片产业园”,汇聚东莞芯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加强“四大平台”建设(大数据云服务、EDA、基础资源、创新孵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智能芯片领域的技术知识进行整合,提供技术研发、封装测试、标准化及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以清华紫光、华为、步步高等企业为领头羊,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本地化融合与创新。
(六)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发展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大湾区拥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功能齐全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广州和深圳都有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香港拥有众多国际知名高校和高端人才资源,东莞具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因此,要构建智能芯片产业集群,东莞要立足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联系,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合作关系,实现功能联动、产业互动与要素流动,共同构建协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智能芯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魏少军.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7,(04):6-11.
[2]温晓君.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议[J].中国经济报告,2017,(03):06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