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期。幼儿的教育是一种根的教育。3—6岁是孩子个性修正的“黄金”三年,是个性、品德、行为习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体质健康奠定根基的时期,是人之初的教育。在幼儿阶段抓住品德教育好时机,良好的品德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品德;行为习惯;道德素质
一、言传身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职业道德专题教育,从实际工作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典型和榜样,形成“敬业、爱生、创新、奉献”的良好风气,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的良好教风。
幼儿园要倡导一种良好品德环境氛围,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做好榜样,给幼儿以情感熏陶,用人格的力量来感染幼儿,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品德教育以主题课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寓德育与游戏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游戏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把幼儿良好的行为、学习及生活卫生习惯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安全常规教育, 设置优秀传统文化、亲子活动、疫情防控、心理指导、生态教育、家园共育、生活教育等课程。在探究、讨论与互动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多样化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增长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从而懂得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教师依据幼儿品德形成的发展特点,努力创设游戏条件,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思维、社会交往能力。
三、中华传统节日润泽幼儿良好的品德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关注关爱情感和文明礼让、礼貌待人三个方面的教育。
开展纪念日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和中国节庆主题及12个节气教学,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有爱国爱家、孝悌敬长、贵和尚美、追思怀远等情感,以这些传统节日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失为一条捷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用“中国心”,做“中国娃”, 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在传统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既彰显文化、传承美德,又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四、发挥好幼儿园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幼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形式,选用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经典励志绘本故事,这些故事主题明确,情节引人入胜,叙述浅显易懂,语言质朴活泼,适合孩子阅读。通过阅读故事,孩子们会变得快乐、坚强、积极、向上,让他们用童稚的双眼去观察这广阔的世界。帮助幼儿在一定程度和高度上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选读部分包括当地民俗、风俗、琴棋书画、中国传统语言故事、神话、历史典故等内容,引导小朋友在更广的范围内涉猎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大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份量,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园内开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引领幼儿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精髓,在读书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定期组织幼儿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如:我们当地的华侨博物馆、葵博馆、陈白沙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冯如纪念馆等,参与开放性、创新性实践体验活动,了解华侨文化、侨乡非遗文化及名人的历史,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爱家乡情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五、良好品德从身边小事做起,重视孩子综合素质教育
重视幼儿的礼仪行为的养成,形成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行为。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幼儿礼仪意识,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通过各种感官,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礼仪相关的情景游戏、礼仪小标兵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礼仪渗透教育培养幼儿礼仪行为。
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环保节能特色主题活动,班级环创主题以垃圾分类、环保为主。让幼儿了解低碳环保的常识,学习保护环境,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开展食育教育,响应习主席提出的光盘行动号召,倡导厉行节约,珍惜粮食,以“爱惜粮食.光盘行动”为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创设餐厅角色游戏情景,让幼儿扮演服务员和客人,让幼儿通过游戏直接感知,与同伴养成良好的餐饮习惯,知道按需取餐,使用公筷,剩菜打包,争做文明小公民。重视“食育”文化,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过程中,“丰富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健康饮食儿歌”“了解食材的营养”“粮食粒粒皆辛苦”“感恩的心”等,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视健康领域的教育,更好的协调五育教育(德、智、体、美、劳)。以健康为本,锻炼孩子的体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强化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穿衣、扣纽扣、叠被子、擦桌子等,培养爱劳动,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感恩。生日,让幼儿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让幼儿知道了他在成长的不同月龄段会有不同的能力和表现,知道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苦培养,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父母享受生命的平等和自由,喜悦和感恩。
六、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模仿性很高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家长、老师、亲友。成人的言行举动,喜乐哀忧都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人榜样行为,可以养成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和开朗活泼的个性。
家庭为幼儿营造和睦温馨、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家庭成员之间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商议,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加强家庭对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和认识。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知识转化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七、结束语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幼儿园的全部课程和一切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即“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正确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不断坚持、持之以恒,只要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逐渐形成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庄典洲,徐冬梅.儿童心理素质培养[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品德;行为习惯;道德素质
一、言传身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职业道德专题教育,从实际工作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典型和榜样,形成“敬业、爱生、创新、奉献”的良好风气,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的良好教风。
幼儿园要倡导一种良好品德环境氛围,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做好榜样,给幼儿以情感熏陶,用人格的力量来感染幼儿,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品德教育以主题课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寓德育与游戏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游戏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把幼儿良好的行为、学习及生活卫生习惯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安全常规教育, 设置优秀传统文化、亲子活动、疫情防控、心理指导、生态教育、家园共育、生活教育等课程。在探究、讨论与互动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多样化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增长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从而懂得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教师依据幼儿品德形成的发展特点,努力创设游戏条件,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思维、社会交往能力。
三、中华传统节日润泽幼儿良好的品德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关注关爱情感和文明礼让、礼貌待人三个方面的教育。
开展纪念日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和中国节庆主题及12个节气教学,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有爱国爱家、孝悌敬长、贵和尚美、追思怀远等情感,以这些传统节日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失为一条捷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用“中国心”,做“中国娃”, 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在传统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既彰显文化、传承美德,又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四、发挥好幼儿园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幼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形式,选用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经典励志绘本故事,这些故事主题明确,情节引人入胜,叙述浅显易懂,语言质朴活泼,适合孩子阅读。通过阅读故事,孩子们会变得快乐、坚强、积极、向上,让他们用童稚的双眼去观察这广阔的世界。帮助幼儿在一定程度和高度上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选读部分包括当地民俗、风俗、琴棋书画、中国传统语言故事、神话、历史典故等内容,引导小朋友在更广的范围内涉猎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大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份量,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园内开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引领幼儿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精髓,在读书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定期组织幼儿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如:我们当地的华侨博物馆、葵博馆、陈白沙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冯如纪念馆等,参与开放性、创新性实践体验活动,了解华侨文化、侨乡非遗文化及名人的历史,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爱家乡情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五、良好品德从身边小事做起,重视孩子综合素质教育
重视幼儿的礼仪行为的养成,形成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行为。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幼儿礼仪意识,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通过各种感官,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礼仪相关的情景游戏、礼仪小标兵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礼仪渗透教育培养幼儿礼仪行为。
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环保节能特色主题活动,班级环创主题以垃圾分类、环保为主。让幼儿了解低碳环保的常识,学习保护环境,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开展食育教育,响应习主席提出的光盘行动号召,倡导厉行节约,珍惜粮食,以“爱惜粮食.光盘行动”为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创设餐厅角色游戏情景,让幼儿扮演服务员和客人,让幼儿通过游戏直接感知,与同伴养成良好的餐饮习惯,知道按需取餐,使用公筷,剩菜打包,争做文明小公民。重视“食育”文化,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过程中,“丰富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健康饮食儿歌”“了解食材的营养”“粮食粒粒皆辛苦”“感恩的心”等,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视健康领域的教育,更好的协调五育教育(德、智、体、美、劳)。以健康为本,锻炼孩子的体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强化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穿衣、扣纽扣、叠被子、擦桌子等,培养爱劳动,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感恩。生日,让幼儿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让幼儿知道了他在成长的不同月龄段会有不同的能力和表现,知道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苦培养,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父母享受生命的平等和自由,喜悦和感恩。
六、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模仿性很高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家长、老师、亲友。成人的言行举动,喜乐哀忧都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人榜样行为,可以养成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和开朗活泼的个性。
家庭为幼儿营造和睦温馨、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家庭成员之间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商议,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加强家庭对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和认识。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知识转化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七、结束语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幼儿园的全部课程和一切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即“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正确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不断坚持、持之以恒,只要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逐渐形成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庄典洲,徐冬梅.儿童心理素质培养[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