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文知识,而是运用语言文学,即语感能力。教师应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阅读教学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多加实践,把握语调,进行深层分析,在教学中导入情感,营造良好氛围,从整体上认知,仔细品味文章,进行必要的听说训练,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近几年来,语文界掀起了一股语感探索热,常有些研讨争鸣性质的文章见诸于刊物上。可见,语感是近年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语感的概念是什么?目前,语文学术界对此认识不一,就阅读所及,归纳起来:“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重要的概念,而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认同和理解,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那里,语感作为一种心理语言学概念,强调发挥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使语感上升为一种教学思想(语感教学论)。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传统教学的重新审视中,越来越关注“语感教学”这一话题。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想而知,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但“语感”一词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大都被理解为一种对语言的天赋直觉,既无法量化,又难以操作。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靠后天培养,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个人语感素质的高低、强弱。我们要重视语感的训练与培养,使得学生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次的语感水平推进,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培养方法和途径是阅读教学,不管个人先天语感的素质如何,都必须与相应的教学形式相配合,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必须强化语感方面的训练,注重语感训练方法,达到培养目的。
  一、多加实践、培养语感。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靠灌输形成的,也不是靠教师分析出来的,而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感中的“感”是由“语”悟出来的,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成为培养语感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就要给学生自己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实践活动。首先可进行诵读练习,诵读通常指朗读和背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巨细无遗、滴水不漏的授课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学生难以长进,这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从诵读中感悟是最妙的。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领会作者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从课文阅读中体验语感的形成,才能从感性上、直觉上对材料进行吸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可通过读来感知语言的优美、好坏。著名现代作家巴金先生对熟读有独特见解,他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熟读与背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好方式,也能达到实践、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目的。其次,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立足于课堂外,还要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途径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平时,学生可以多留意书报、广播等,通过多看、多听,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关键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语感培养落到实处。
  二、导入情感,营造环境。学生如果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那么对文章的了解应该是深刻的,在培养语感能力时,在阅读教学中要能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引导学生领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而全面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教学中一种较高的境界,十分有利于语感素质的升华。一般来说,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物的文章手法较为含蓄,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深入文章的情境中体验玩味,触摸作者的情意脉络,体会作品的生动意趣。如果教师适当引导,分析文章的感情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更深刻,弥补以往传统教学中注重分析段落大意、语法的不足,使学生在情感气氛中慢慢进入状态。营造培养语感的良好外部环境是进行语感教学的互动方式,因此语感培养的外部环境很重要。环境营造有多种方式,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可通过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扩大范围,让他们涉猎更多的题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而且现代教学条件、教学设备较完备,可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或影片,使学生在脑中初步形成一个大框架,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阅读中语感的形成及发展。实际上,要想有良好的语感必须了解每个人的思维差异,知道作者的意识,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仔细玩味,把握文章的要领与主旨,这一点在语感能力培养上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作为经常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学生,必须具有灵敏的语言感受能力,这样才能理解文章丰富深刻的涵义,才能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把语感的培养当做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找准语感训练的点,拓宽语感培养面,指导学生由易入难,逐渐深入,力求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发展,这不仅为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前景和打好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素质起到现实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西方电影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大量份额,中国人对其的喜好与日俱增。要想很好地推广一部英语影片,其片名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将其翻译成中文时应把握的原则就不容忽视。本文旨在从一些实例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原则,使其在翻译后达到点明主题、传情达意,富于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电影片名 翻译 基本原则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对当今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伦理道德的反思,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调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际关系 社会环境 和谐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
摘 要: 请求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自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乔家大院》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的请求言语比较丰富,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但大都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语,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及交际
摘 要: 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罗生门》可以称作“境界”小说。简单思考便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从地点来看,“门”是城内与城外的分界线;从时间上看,小说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傍晚时分,即白天和黑夜的临界点,季节则是深秋将尽、寒冬到来;小说描写的人则挣扎于善与恶、生与死之间;是遵从道德的约束还是践踏于道德之上,小说的主人公面临两难的选择。学术界对于该小说中出现的这些临界点有着大量的研究。然而,仔细
摘 要: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开美育熏陶,使学生在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的感悟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感悟美、欣赏美。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美育因素,而语文学科又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对学生
1.丞相。秦、汉定制,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起互相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魏、晋以后,真正担任宰相的多用其他名义,而丞相只用位置权臣如曹操、王导等,往往进一步即登皇位。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但是此时的丞相已无汉代丞相的实际权力。明初亦设左右丞
摘 要: 高中语文学科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要求,又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这一课题作出有效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功能 主要阵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