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出现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的表现,分析其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何种价值,并探究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出现深静脉导管血栓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实验组实施抗凝与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中6例被治愈,2例疼痛减轻;对照组4例被治愈,3例疼痛减轻,1例出现肺栓塞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没有因为血栓造成死亡的情况。结论:使用B超可以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并确定位置,通过对每个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结合疗法效果比常规疗法更好。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ifestation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 (DVT) associated thrombo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and to evaluate its diagnostic valu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16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6 to March 200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nticoagul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6 cases were cured and 2 cases were relie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4 cases were cured, 3 cases were relieved of pain, and 1 case presented pulmonary embolism symptoms, which improved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eath caused by thrombus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b-mode ultrasound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osis in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ocation. By analyz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ch patient,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combined therapy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therapy.
Key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deep vein;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需要长期且反复血液净化、补液、输血等,或需要频繁进行抽血化验,需要反复进行深静脉穿刺,难度大且带给患者很多痛苦。因此,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一般会在患者深静脉留置導管,便于输液和抽血。但随着导管留置的时间增加,在内壁或外壁易出现血凝现象而形成血栓,这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症不仅会使导管无法发挥作用,严重的会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分析在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接受治疗的16例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腹部B超表现、病例资料等,目的是总结可实施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并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出现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并接受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例。实验组:男4例,女4例,年龄41~73,平均(57.32±4.61)岁,股静脉4例,颈内静脉2例,锁骨下1例,其它静脉1例。实验组:男3例,女5例,年龄48~71,平均(50.41±3.24)岁,股静脉3例,颈内静脉2例,锁骨下2例,其它静脉1例。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肿胀,肤色改变,侧枝静脉扩张。有3例患者比较严重,导管被血栓闭塞,不能继续使用。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当发现导管内壁或外壁出现血栓后,马上停用并停止输液工作。如果下肢出现肿胀,则将下肢抬高,并暂停气压疗法。按时采用彩超监测患者血栓位置,并观察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常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①抗凝治疗:每12小时给高危非出血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0.4ml,持续七天,防止血液凝结,进一步堵塞导管。②手术治疗:当患者下肢肿胀严重、脊椎骨折程度较重时,需要通过手术为其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防止血栓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常规脊椎手术完成后会出现溶栓和抗凝等多种禁忌,因此不能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
观察指标:在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间,对患者进行为半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的后续效果,以及过滤器是否导致并发症。
2.结果
实验组中的6例患者被治愈,2例疼痛减轻,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例患者被治愈,3例疼痛减轻,1例出现肺栓塞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没有因为血栓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均没有出现与滤器有关并发症。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合治疗对于血栓更加有效。
3.讨论
产生原因:随着导管在患者深静脉留置的时间增加,在内壁或外壁容易出现血凝现象形成血栓,是当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这是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与血管损伤、血管腔狭窄、血管高凝状态三个因素有关,并与置入导管材料有一定关系。
预防方法:使用聚氨酷导管和两腔导管与右上肢深静脉导管,这三种导管出现血栓的几率更低。对于血管高凝状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每隔5到10天更换一次导管,并做好感染预防,这样可以起到预防血栓的效果。
据统计,置入导管后,出现血栓的几率在2%到25%之间,所以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医院十分重视患者的生命,所以一旦出现重症患者,一般都会送入ICU中进行治疗。因为进入ICU的患者在不断增加,也就有更多患者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虽然为了防止血栓的产生,一般都会采用抗凝治疗,但是据调查,其中仍然有3-20%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并且抗凝也有1%-3%的概率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所以应当加强对血栓的预防,并在发现后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研究意义:本研究是为了探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治疗方法,并研究如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断出常规治疗配合抗凝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发生肺栓塞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鄢忠平,曾丹.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34(28):156-158.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ifestation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 (DVT) associated thrombo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and to evaluate its diagnostic valu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16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6 to March 200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nticoagul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6 cases were cured and 2 cases were relie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4 cases were cured, 3 cases were relieved of pain, and 1 case presented pulmonary embolism symptoms, which improved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eath caused by thrombus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b-mode ultrasound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osis in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ocation. By analyz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ch patient,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combined therapy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therapy.
Key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deep vein;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需要长期且反复血液净化、补液、输血等,或需要频繁进行抽血化验,需要反复进行深静脉穿刺,难度大且带给患者很多痛苦。因此,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一般会在患者深静脉留置導管,便于输液和抽血。但随着导管留置的时间增加,在内壁或外壁易出现血凝现象而形成血栓,这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症不仅会使导管无法发挥作用,严重的会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分析在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接受治疗的16例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腹部B超表现、病例资料等,目的是总结可实施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并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出现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并接受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例。实验组:男4例,女4例,年龄41~73,平均(57.32±4.61)岁,股静脉4例,颈内静脉2例,锁骨下1例,其它静脉1例。实验组:男3例,女5例,年龄48~71,平均(50.41±3.24)岁,股静脉3例,颈内静脉2例,锁骨下2例,其它静脉1例。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肿胀,肤色改变,侧枝静脉扩张。有3例患者比较严重,导管被血栓闭塞,不能继续使用。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当发现导管内壁或外壁出现血栓后,马上停用并停止输液工作。如果下肢出现肿胀,则将下肢抬高,并暂停气压疗法。按时采用彩超监测患者血栓位置,并观察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常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①抗凝治疗:每12小时给高危非出血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0.4ml,持续七天,防止血液凝结,进一步堵塞导管。②手术治疗:当患者下肢肿胀严重、脊椎骨折程度较重时,需要通过手术为其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防止血栓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常规脊椎手术完成后会出现溶栓和抗凝等多种禁忌,因此不能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
观察指标:在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间,对患者进行为半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的后续效果,以及过滤器是否导致并发症。
2.结果
实验组中的6例患者被治愈,2例疼痛减轻,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例患者被治愈,3例疼痛减轻,1例出现肺栓塞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没有因为血栓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均没有出现与滤器有关并发症。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合治疗对于血栓更加有效。
3.讨论
产生原因:随着导管在患者深静脉留置的时间增加,在内壁或外壁容易出现血凝现象形成血栓,是当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这是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与血管损伤、血管腔狭窄、血管高凝状态三个因素有关,并与置入导管材料有一定关系。
预防方法:使用聚氨酷导管和两腔导管与右上肢深静脉导管,这三种导管出现血栓的几率更低。对于血管高凝状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每隔5到10天更换一次导管,并做好感染预防,这样可以起到预防血栓的效果。
据统计,置入导管后,出现血栓的几率在2%到25%之间,所以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医院十分重视患者的生命,所以一旦出现重症患者,一般都会送入ICU中进行治疗。因为进入ICU的患者在不断增加,也就有更多患者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虽然为了防止血栓的产生,一般都会采用抗凝治疗,但是据调查,其中仍然有3-20%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并且抗凝也有1%-3%的概率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所以应当加强对血栓的预防,并在发现后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研究意义:本研究是为了探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治疗方法,并研究如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断出常规治疗配合抗凝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发生肺栓塞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鄢忠平,曾丹.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34(2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