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的讨论了赞比亚姆古溪地区地层、构造和矿化蚀变等方面的有利地质成矿条件,通过与周边同一成矿带各矿点(床)进行类比,对本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赞比亚 成矿条件 成矿带 构造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2-1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属内陆国家,首都卢萨卡。工作区位于铜带省和中央省交界处,行政区隶属中央省管辖,本区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北东198km,面积291.7km2。处在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古老基底杂岩(MKushi群)和姆瓦超群,孔德龙古群地层仅在本区北部有所出露。
1地层
1.1基底杂岩(MKushi群):
为赞比亚最老的地层,是古老克拉通的一部分,其同位素年龄约35亿年,相当于太古代,为一套深变质的花岗岩—绿岩系,由变质较深的石英、白云母片麻岩,长石黑云母片麻岩,变晶糜棱岩等组成,并有多期岩浆侵入。这套深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和南部,多数延至区外,中部被姆瓦超群地层覆盖。基底杂岩(MKushi群)地层在本区内多为北东方向展布,走向60°~80°,南東倾,倾角40°~80°不等。
1.2姆瓦超群:
大面积分布在本区的南部,约占本区面积的80﹪以上,多数延至区外。以不整合方式覆盖在太古代深变质岩系(基底杂岩)之上,主要由砾岩、石英岩、石英黑云母片岩、变质石英砂岩等组成,并发育有北东向剪切带。剪切带长度大于15km,宽0.5~1.5 km。姆瓦超群地层在区内总体走向50°~70°之间,南东倾,倾角40°~80°不等,在层间及岩层裂隙中含富铜矿脉,局部有含铁石英砂岩。
1.3孔德龙古群 :
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向北延至区外。本组地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主要为碳酸盐片岩相段,由石英-碳酸盐黑云母片岩、黑云母-方柱石片岩、角闪石-碳酸盐黑云母片岩、石英-斜长石-碳酸盐片岩等组成;上部为砂岩、泥岩互层段,由石英岩、硅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石英岩局部含磁铁矿、赤铁矿。在裂隙及断裂带附近常见有小型富铅锌矿脉及小型富铜矿脉。
2侵入岩
本区侵入岩主要以脉岩形式产出,不同程度的侵入到各时代地层中,但规模较小。岩石类型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次辉长岩脉、次辉绿岩脉,石英脉等。
3构造
本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由于长期风化剥蚀作用,覆盖在基底杂岩上的大部分高原系列盖层被剥蚀掉,出露了基底内的强烈脆性剪切带。
剪切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分布在基底杂岩地层中,长约450—500多公里,宽约200—250公里,区内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是金铜的主要成矿带。
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少数为北东向。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小,使地层沿走向突然中断或位移,其形成时代较晚,对地层和矿体起到破坏作用。
褶皱构造主要是发育在姆瓦超群地层内部的两期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土姆比德带为一轴向北倾的平卧等斜构造,伴有广泛分布的混合岩产出,晚期的伊鲁米德带为多旋回北东~北东东向褶皱带,其主要特征是倾伏角小等斜直立褶皱,该区中北部的穆瓦系铜矿带具有丰富的铜钴资源。
4矿化蚀变及典型矿床特征
赞比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钴、铅锌、铁、锰、镍等;非金属矿产有磷、石墨、云母、重晶石、大理石等;宝石矿有祖母绿、黄宝石、紫金石、海宝蓝、孔雀石、石榴石等。其中铜、钴、铁、煤和宝石等储量尤其丰富。目前赞比亚的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记录超过2700 多条,其中金属类矿床/点记录有792 条,黑色金属类有355 条,贵金属类有471 条;工业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类记录有346 条,宝石和次宝石类有大致447 条记录。
绝大部分铜(钴)矿产于西北省及铜带省,即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分布地区。金矿主要产于中部及东部老地层的剪切构造带内,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卡森帕台盆构造带东部边缘。宝石矿则产于太古宙变质杂岩带中的伟晶岩内,主要分布于与马拉维及与莫桑比克交接的变质带花岗岩内。
赞比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金、银、铜、钴、铅锌、铁、锰、镍等金属矿产,目前在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铜矿带)和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上,已发现的矿床有 谦比希、木富里纳、布瓦纳、姆库布瓦、孔科拉、恩昌加、强姆毕什、巴卢巴、齐布卢玛、恩卡纳、卢安夏、曼萨、卡萨玛等铜、金、锰矿床。
5成矿条件分析
区内除姆瓦超群地层外,还分布有太古代深变质的基底杂岩系。它是赞比亚最古老的地层,由一套深变质的花岗岩—绿岩系组成,岩性为片麻岩、麻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石墨片岩、角闪岩等。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大部分高原系列盖层被剥蚀掉,出露了基底内强烈的脆性剪切带,这些剪切带内分布有含金石英脉及含金剪切蚀变岩带,部分含有铜铁等矿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该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铜矿带)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对成矿十分有利,赞比亚铜钴矿产和其它金、银、铅、锌、镍、锰、硒、锡等矿产,大多分布在该构造带与班韦乌卢地块和基博尔安构造带的交汇区。 目前周边已发现木富里纳、布瓦纳、姆库布瓦、孔科拉、恩昌加、巴卢巴、恩卡纳、卢安夏等中大型铜(金)矿床。
本区内发现大量早期民间采矿旧坑,从遗弃的矿石中能见到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锰土和褐铁矿。有时也可见到自然铜、黄铜矿等。附近地表褐铁矿化和硅化蚀变强烈,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6总结
从上述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本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寻找层控变质型和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本区内发现大量早期民间采矿旧坑,从遗弃的矿石中能见到孔雀石,表明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高潮.投资世界"铜矿之国"--赞比亚[J].中国对外贸易. 2009(03).
[2]赞比亚矿产资源状况[J].现代矿业.2009(10).
[3]殷建华,德洪.赞比亚矿业新政策与铜工业发展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07(04).
[4]赵琰.赞比亚矿产资源及矿业投资前景分析[J].中国矿业.2007(12).
[5]李春棠.赞比亚共和国铜、金、钴矿业发展及开发概况[J]. 中国金属通报. 2008(07).
[关键词]赞比亚 成矿条件 成矿带 构造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2-1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属内陆国家,首都卢萨卡。工作区位于铜带省和中央省交界处,行政区隶属中央省管辖,本区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北东198km,面积291.7km2。处在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古老基底杂岩(MKushi群)和姆瓦超群,孔德龙古群地层仅在本区北部有所出露。
1地层
1.1基底杂岩(MKushi群):
为赞比亚最老的地层,是古老克拉通的一部分,其同位素年龄约35亿年,相当于太古代,为一套深变质的花岗岩—绿岩系,由变质较深的石英、白云母片麻岩,长石黑云母片麻岩,变晶糜棱岩等组成,并有多期岩浆侵入。这套深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和南部,多数延至区外,中部被姆瓦超群地层覆盖。基底杂岩(MKushi群)地层在本区内多为北东方向展布,走向60°~80°,南東倾,倾角40°~80°不等。
1.2姆瓦超群:
大面积分布在本区的南部,约占本区面积的80﹪以上,多数延至区外。以不整合方式覆盖在太古代深变质岩系(基底杂岩)之上,主要由砾岩、石英岩、石英黑云母片岩、变质石英砂岩等组成,并发育有北东向剪切带。剪切带长度大于15km,宽0.5~1.5 km。姆瓦超群地层在区内总体走向50°~70°之间,南东倾,倾角40°~80°不等,在层间及岩层裂隙中含富铜矿脉,局部有含铁石英砂岩。
1.3孔德龙古群 :
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向北延至区外。本组地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主要为碳酸盐片岩相段,由石英-碳酸盐黑云母片岩、黑云母-方柱石片岩、角闪石-碳酸盐黑云母片岩、石英-斜长石-碳酸盐片岩等组成;上部为砂岩、泥岩互层段,由石英岩、硅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石英岩局部含磁铁矿、赤铁矿。在裂隙及断裂带附近常见有小型富铅锌矿脉及小型富铜矿脉。
2侵入岩
本区侵入岩主要以脉岩形式产出,不同程度的侵入到各时代地层中,但规模较小。岩石类型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次辉长岩脉、次辉绿岩脉,石英脉等。
3构造
本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由于长期风化剥蚀作用,覆盖在基底杂岩上的大部分高原系列盖层被剥蚀掉,出露了基底内的强烈脆性剪切带。
剪切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分布在基底杂岩地层中,长约450—500多公里,宽约200—250公里,区内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是金铜的主要成矿带。
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少数为北东向。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小,使地层沿走向突然中断或位移,其形成时代较晚,对地层和矿体起到破坏作用。
褶皱构造主要是发育在姆瓦超群地层内部的两期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土姆比德带为一轴向北倾的平卧等斜构造,伴有广泛分布的混合岩产出,晚期的伊鲁米德带为多旋回北东~北东东向褶皱带,其主要特征是倾伏角小等斜直立褶皱,该区中北部的穆瓦系铜矿带具有丰富的铜钴资源。
4矿化蚀变及典型矿床特征
赞比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钴、铅锌、铁、锰、镍等;非金属矿产有磷、石墨、云母、重晶石、大理石等;宝石矿有祖母绿、黄宝石、紫金石、海宝蓝、孔雀石、石榴石等。其中铜、钴、铁、煤和宝石等储量尤其丰富。目前赞比亚的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记录超过2700 多条,其中金属类矿床/点记录有792 条,黑色金属类有355 条,贵金属类有471 条;工业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类记录有346 条,宝石和次宝石类有大致447 条记录。
绝大部分铜(钴)矿产于西北省及铜带省,即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分布地区。金矿主要产于中部及东部老地层的剪切构造带内,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卡森帕台盆构造带东部边缘。宝石矿则产于太古宙变质杂岩带中的伟晶岩内,主要分布于与马拉维及与莫桑比克交接的变质带花岗岩内。
赞比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金、银、铜、钴、铅锌、铁、锰、镍等金属矿产,目前在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铜矿带)和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上,已发现的矿床有 谦比希、木富里纳、布瓦纳、姆库布瓦、孔科拉、恩昌加、强姆毕什、巴卢巴、齐布卢玛、恩卡纳、卢安夏、曼萨、卡萨玛等铜、金、锰矿床。
5成矿条件分析
区内除姆瓦超群地层外,还分布有太古代深变质的基底杂岩系。它是赞比亚最古老的地层,由一套深变质的花岗岩—绿岩系组成,岩性为片麻岩、麻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石墨片岩、角闪岩等。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大部分高原系列盖层被剥蚀掉,出露了基底内强烈的脆性剪切带,这些剪切带内分布有含金石英脉及含金剪切蚀变岩带,部分含有铜铁等矿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该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铜矿带)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对成矿十分有利,赞比亚铜钴矿产和其它金、银、铅、锌、镍、锰、硒、锡等矿产,大多分布在该构造带与班韦乌卢地块和基博尔安构造带的交汇区。 目前周边已发现木富里纳、布瓦纳、姆库布瓦、孔科拉、恩昌加、巴卢巴、恩卡纳、卢安夏等中大型铜(金)矿床。
本区内发现大量早期民间采矿旧坑,从遗弃的矿石中能见到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锰土和褐铁矿。有时也可见到自然铜、黄铜矿等。附近地表褐铁矿化和硅化蚀变强烈,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6总结
从上述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本区位于卢菲利安弧形褶皱带东南端与基博尔安北东向叠覆构造带西南部位的交汇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寻找层控变质型和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本区内发现大量早期民间采矿旧坑,从遗弃的矿石中能见到孔雀石,表明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高潮.投资世界"铜矿之国"--赞比亚[J].中国对外贸易. 2009(03).
[2]赞比亚矿产资源状况[J].现代矿业.2009(10).
[3]殷建华,德洪.赞比亚矿业新政策与铜工业发展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07(04).
[4]赵琰.赞比亚矿产资源及矿业投资前景分析[J].中国矿业.2007(12).
[5]李春棠.赞比亚共和国铜、金、钴矿业发展及开发概况[J]. 中国金属通报.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