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详细描述新疆乌恰县夏依特金铜矿地质特征,该矿床为沉积变质型矿床,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体的赋存地层、侵入岩岩体性质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
[关键词]乌恰縣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结论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19-1
新疆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及别尔托阔依乡所辖,为多个工业矿脉,品味较高,埋藏较浅,适宜露天开采,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小型铜矿床。
1矿区地质
1.1地层
工区出露岩性主要为未分石炭系(C)和第四系的洪冲积物。
(1)未分石炭系下段(C1)
位于工区的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较大,岩性主要以深灰绿色安山岩夹碳酸岩脉为主,另外偶见有杏仁状拉斑玄武岩,辉橄岩,岩石成分由斜长石、辉石、已脱玻的玻璃质和少量橄榄石、角闪石组成,该基性火山岩具有水下喷发的典型特征-枕状构造,杏仁构造发育,还夹有铁质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凸镜体。节理产状为:188°~201°∠61°~70°。
(2)未分石炭系中段(C2)
位于工区中部,近东西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石英霏细岩夹碳酸岩脉。该岩性段为夏依特金铜矿主要含矿层位,含矿层在地表主要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褐铁矿,少量蓝铜矿、孔雀石等氧化物,局部偶见有原生的细小颗粒的黄铜矿,岩石较破碎。节理产状为:210°~231°∠53°~69°,与下段和上段为整合接触。工区内出露厚度约1.17Km。
(3)未分石炭系上段(C3)
位于工区南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夹碳酸岩脉。节理产状为:194°~218°∠63°~71°,工区内出露厚度大于1.5Km。
(4)第四系(Q)
第四系在矿区内广泛分布,主要为坡积物、洪积物和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各沟谷中及沟底。
1.2构造
空贝利-布伦口-木扎灵断裂(F1)呈北东-南西向横穿区域中部,其派生和分枝断裂构造在工区内较为发育。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3组。这些断裂的共同特点是:断裂两侧岩石发生挤压破碎或糜棱岩化,形成糜棱岩化破碎带。带内热液活动和蚀变作用非常强烈,工区已知矿化均受这类断裂或更次一级断裂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工区内不同级别的断裂为深层和浅表热液循环、沟通、混合而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提供了必备条件。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形态与产状
工区内矿体均产于灰白色石英霏细岩夹碳酸岩脉、灰白色凝灰岩夹碳酸岩脉和深灰绿色安山岩夹碳酸岩脉。目前在工区内共圈出矿化蚀变带6条,编号为FT1、FT2、FT3、FT4、FT5、FT6,其中较大的有3条,编号为FT1、FT2、FT3,通过工程施工共圈定3条矿体。矿体产状:210°~234°∠56°~70°。
2.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自形-他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
矿石构造: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矿石类型矿区出现的矿化在地表主要表现为由硫化物经表生氧化作用形成的黄褐色、褐红色的褐铁矿矿化带,其构成了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槽探工程的揭露,矿体的氧化深度一般不超过4米,基本上在1~3米之间。地表下的矿化主要为块状、条带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网脉状和浸染状硫化物矿化。
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当其暴露于地表经氧化作用形成氧化矿石,但氧化矿石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金属矿物组合,原生硫化物矿石组要主要可以分为黄铁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和石英-方解石-黄铜矿矿石。
根据矿石构造,矿石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块状、条带状、细脉浸染状矿石。
3矿床成因探讨
3.1矿床成因分析
矿床成因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床围岩热液蚀变明显,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矿化。热液蚀变出现在团块状矿石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热液蚀变以外,还伴生次透辉石、石榴石等夕卡岩化。其次,较强的热液蚀变经常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的微裂隙带,热液蚀变和硫化物矿化沿着裂隙充填交代。与硫化物矿化关系最密切的热液蚀变是硅化和绿泥石化。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化经常与热液蚀变形成的它形粒状石英、方解石紧密伴生,构成明显的近矿围岩蚀变。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亦广泛地与硫化物矿化伴生,但更趋向于在硫化物矿化的外围产出。绿泥石化主要呈鳞片状集合体,而绿帘石化一般为它形粒状集合体产出。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常相伴产出。黄铁矿化在围岩中广泛发育,主要呈细脉浸染状,其次呈团块状产出。
3.2找矿标志
(1)根据矿化明显的火山-碎屑岩沉积特征,未分石炭系的石英霏细斑岩及中性火山岩中的石英方解石脉,是很好的间接找矿标志。
(2)地表的铜矿(化)体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3)近矿围岩中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表明附近可能有铜矿(化)体的存在。
4结论
统合上述依据分析认为:矿区内的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矿床。
参考文献
[1]喀什噶尔西北部1:20万比例尺普查测量工作报告.1953.
[2]布伦口-恰尔隆一带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5.
[3]西昆仑山布伦口-恰尔隆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6.
[4]新疆乌恰县阿克赛巴什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1987.
[关键词]乌恰縣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结论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19-1
新疆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及别尔托阔依乡所辖,为多个工业矿脉,品味较高,埋藏较浅,适宜露天开采,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小型铜矿床。
1矿区地质
1.1地层
工区出露岩性主要为未分石炭系(C)和第四系的洪冲积物。
(1)未分石炭系下段(C1)
位于工区的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较大,岩性主要以深灰绿色安山岩夹碳酸岩脉为主,另外偶见有杏仁状拉斑玄武岩,辉橄岩,岩石成分由斜长石、辉石、已脱玻的玻璃质和少量橄榄石、角闪石组成,该基性火山岩具有水下喷发的典型特征-枕状构造,杏仁构造发育,还夹有铁质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凸镜体。节理产状为:188°~201°∠61°~70°。
(2)未分石炭系中段(C2)
位于工区中部,近东西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石英霏细岩夹碳酸岩脉。该岩性段为夏依特金铜矿主要含矿层位,含矿层在地表主要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褐铁矿,少量蓝铜矿、孔雀石等氧化物,局部偶见有原生的细小颗粒的黄铜矿,岩石较破碎。节理产状为:210°~231°∠53°~69°,与下段和上段为整合接触。工区内出露厚度约1.17Km。
(3)未分石炭系上段(C3)
位于工区南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夹碳酸岩脉。节理产状为:194°~218°∠63°~71°,工区内出露厚度大于1.5Km。
(4)第四系(Q)
第四系在矿区内广泛分布,主要为坡积物、洪积物和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各沟谷中及沟底。
1.2构造
空贝利-布伦口-木扎灵断裂(F1)呈北东-南西向横穿区域中部,其派生和分枝断裂构造在工区内较为发育。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3组。这些断裂的共同特点是:断裂两侧岩石发生挤压破碎或糜棱岩化,形成糜棱岩化破碎带。带内热液活动和蚀变作用非常强烈,工区已知矿化均受这类断裂或更次一级断裂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工区内不同级别的断裂为深层和浅表热液循环、沟通、混合而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提供了必备条件。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形态与产状
工区内矿体均产于灰白色石英霏细岩夹碳酸岩脉、灰白色凝灰岩夹碳酸岩脉和深灰绿色安山岩夹碳酸岩脉。目前在工区内共圈出矿化蚀变带6条,编号为FT1、FT2、FT3、FT4、FT5、FT6,其中较大的有3条,编号为FT1、FT2、FT3,通过工程施工共圈定3条矿体。矿体产状:210°~234°∠56°~70°。
2.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自形-他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
矿石构造: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矿石类型矿区出现的矿化在地表主要表现为由硫化物经表生氧化作用形成的黄褐色、褐红色的褐铁矿矿化带,其构成了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槽探工程的揭露,矿体的氧化深度一般不超过4米,基本上在1~3米之间。地表下的矿化主要为块状、条带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网脉状和浸染状硫化物矿化。
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当其暴露于地表经氧化作用形成氧化矿石,但氧化矿石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金属矿物组合,原生硫化物矿石组要主要可以分为黄铁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和石英-方解石-黄铜矿矿石。
根据矿石构造,矿石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块状、条带状、细脉浸染状矿石。
3矿床成因探讨
3.1矿床成因分析
矿床成因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床围岩热液蚀变明显,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矿化。热液蚀变出现在团块状矿石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热液蚀变以外,还伴生次透辉石、石榴石等夕卡岩化。其次,较强的热液蚀变经常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的微裂隙带,热液蚀变和硫化物矿化沿着裂隙充填交代。与硫化物矿化关系最密切的热液蚀变是硅化和绿泥石化。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化经常与热液蚀变形成的它形粒状石英、方解石紧密伴生,构成明显的近矿围岩蚀变。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亦广泛地与硫化物矿化伴生,但更趋向于在硫化物矿化的外围产出。绿泥石化主要呈鳞片状集合体,而绿帘石化一般为它形粒状集合体产出。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常相伴产出。黄铁矿化在围岩中广泛发育,主要呈细脉浸染状,其次呈团块状产出。
3.2找矿标志
(1)根据矿化明显的火山-碎屑岩沉积特征,未分石炭系的石英霏细斑岩及中性火山岩中的石英方解石脉,是很好的间接找矿标志。
(2)地表的铜矿(化)体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3)近矿围岩中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表明附近可能有铜矿(化)体的存在。
4结论
统合上述依据分析认为:矿区内的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矿床。
参考文献
[1]喀什噶尔西北部1:20万比例尺普查测量工作报告.1953.
[2]布伦口-恰尔隆一带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5.
[3]西昆仑山布伦口-恰尔隆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6.
[4]新疆乌恰县阿克赛巴什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