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了重大成就,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是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自治区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从2007年开始连续4年为直属高校安排贷款贴息补助5.98亿元;持续提高生均拨款,2009年达到生均7072.47元,全国排序12位、西部省区排序第5位;2010年底为自治区直属高校安排化解债务资金15.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8.71亿元,生均校舍面积30.9平方米,生均纸质图书60.51册。全区普通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由1998年的12.06亿元增至2010年的164.92亿元,增加了13.7倍。到2010年底,全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37.14万人,各类在学研究生1.9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94%。二是自治区高等教育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新增公办本科院校5所、办学实体5个;现有高职高专院校31所,基本实现了每个盟市都有一所高职院校。三是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育人能力不断增强。全区高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2个;硕士授权单位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54个;9所高校举办了23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并取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全区高校现有本科专业190种(专业布点560个),高职高专专业1000多个,自治区建设了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和3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遴选建设了29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5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整个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实力明显增强。自治区实施了“草原英才”计划、“321人才工程”和高等学校“111人才工程”,先后落实专项资助经费5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比例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全区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2.33万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47.6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8.55%,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27.8%。同时,还有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为下一步学术和教学团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52门,其中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4门;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9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1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66名,其中3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2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通过实施“质量工程”,我区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我区也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纲要》和《规划》中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上下工夫。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条件,整体提高”的原则,从2011年开始,分两批在全区普通本科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工作。通过推行完全学分制,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带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校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每年设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到2015年,建成50个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以课题形式资助1000个由在校大学生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是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在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工夫。研究制定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规划,启动2011—2015年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到2015年,重点建设200个自治区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的特色专业体系。遴选建设100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50个自治区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队伍、管理的改革创新。重点建设50个区域共享的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企业等校外社会资源,建立200个自治区级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评选表彰100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0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遴选100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进一步推动全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促进机制,加强省级质量监控与统筹,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
三是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努力在强化特色优势上下工夫。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办学能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合理确定高等教育的科类、层次和结构,把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节奏和重点,避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大规模。到2015年,全区高等教育各类在学人数稳定在5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增加到40万人,各类在学研究生增加到2万人,其他类在校生折合数8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到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维持在50万人左右,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十二五”期间,遴选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校进行重点建设。到2020年,全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再增加2~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6~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30个左右,博士点达到150个左右,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160个左右,硕士点达到600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达到15个左右,不断增强重点学科对自治区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在全区高等学校建设200个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实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准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多样化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以专业特色打造学科特色,以学科特色铸就学校特色,走特色办学之路。
四是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要坚持人才强校的思想,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加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教学名师。同时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热爱教学、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是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工作的运行需要。基于自治区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地方财力明显提高的实际,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从2011年起,一是积极争取将自治区预算内教育基建投资比例由现在的不足20%提高到25%左右;二是将高校年生均事业费拨付标准逐年提高;三是逐年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资助力度,到2020年,使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使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生均值达到全国平均值以上水平。今后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将主要用于加大高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设备条件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资助力度,逐步使教学工作成为经费投入的重点。
[责任编辑:周杨]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是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自治区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从2007年开始连续4年为直属高校安排贷款贴息补助5.98亿元;持续提高生均拨款,2009年达到生均7072.47元,全国排序12位、西部省区排序第5位;2010年底为自治区直属高校安排化解债务资金15.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8.71亿元,生均校舍面积30.9平方米,生均纸质图书60.51册。全区普通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由1998年的12.06亿元增至2010年的164.92亿元,增加了13.7倍。到2010年底,全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37.14万人,各类在学研究生1.9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94%。二是自治区高等教育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新增公办本科院校5所、办学实体5个;现有高职高专院校31所,基本实现了每个盟市都有一所高职院校。三是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育人能力不断增强。全区高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2个;硕士授权单位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54个;9所高校举办了23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并取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全区高校现有本科专业190种(专业布点560个),高职高专专业1000多个,自治区建设了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和3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遴选建设了29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5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整个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实力明显增强。自治区实施了“草原英才”计划、“321人才工程”和高等学校“111人才工程”,先后落实专项资助经费5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比例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全区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2.33万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47.6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8.55%,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27.8%。同时,还有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为下一步学术和教学团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52门,其中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4门;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9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1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66名,其中3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2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通过实施“质量工程”,我区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我区也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纲要》和《规划》中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上下工夫。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条件,整体提高”的原则,从2011年开始,分两批在全区普通本科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工作。通过推行完全学分制,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带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校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每年设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到2015年,建成50个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以课题形式资助1000个由在校大学生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是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在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工夫。研究制定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规划,启动2011—2015年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到2015年,重点建设200个自治区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的特色专业体系。遴选建设100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50个自治区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队伍、管理的改革创新。重点建设50个区域共享的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企业等校外社会资源,建立200个自治区级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评选表彰100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0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遴选100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进一步推动全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促进机制,加强省级质量监控与统筹,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
三是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努力在强化特色优势上下工夫。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办学能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合理确定高等教育的科类、层次和结构,把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节奏和重点,避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大规模。到2015年,全区高等教育各类在学人数稳定在5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增加到40万人,各类在学研究生增加到2万人,其他类在校生折合数8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到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维持在50万人左右,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十二五”期间,遴选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校进行重点建设。到2020年,全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再增加2~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6~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30个左右,博士点达到150个左右,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160个左右,硕士点达到600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达到15个左右,不断增强重点学科对自治区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在全区高等学校建设200个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实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准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多样化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以专业特色打造学科特色,以学科特色铸就学校特色,走特色办学之路。
四是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要坚持人才强校的思想,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加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教学名师。同时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热爱教学、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是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工作的运行需要。基于自治区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地方财力明显提高的实际,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从2011年起,一是积极争取将自治区预算内教育基建投资比例由现在的不足20%提高到25%左右;二是将高校年生均事业费拨付标准逐年提高;三是逐年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资助力度,到2020年,使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使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生均值达到全国平均值以上水平。今后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将主要用于加大高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设备条件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资助力度,逐步使教学工作成为经费投入的重点。
[责任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