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学好数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很重要。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有了这种认识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把握要义,勤于摸索,敢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开展适切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就数学学科而言,笔者这样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应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主要表现。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这里考虑到一个根据,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找到答案。課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一个规律(这里主要指从学生心理层面),这样才有可能说的上去提高他们的能力。那么,这一能力我们又作何定位呢?这一能力具体表现为要让学生有所经历。具体经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释,并且能够在此基础知识上加以应用。
从这不难看出,就这一方面而言,新课程标准最终将这一问题的落脚点无疑落到了“应用”之层面上。所以说,我们的课堂应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按照一般惯例来说,笔者觉得,要提高这一培养的针对性,应先培养他们的意识。那么,我们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简单地介绍如下。
一、 界定含义,提高教学的适切性
自然地,在数学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此小标题去做,显得非常之重要。因为只有把这一点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够让它来引导我们的教学。
要弄清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这里所说的意识主要是指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存在于脑际之间,同时它又表现为一种心理过程。现在再来说说何为应用。应用就是指使用,只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怎样去使用,意即它涉及方法问题。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指个体用数学之眼光,以数学的角度建立与某一实际问题的联系,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以期解决该问题。
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考虑到此内容与七年级下册“从面积到乘法公式”这一内容的编写有相似之处。于是,笔者受到启发,将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比如进行一定的整合)。比如,计算正方体的棱长时,笔者引入了立方根。
这样的处理,就很合理地把数学的整体性做了一定的展示。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在数学之中,形和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就在不觉间让学生弄清楚了什么是应用。事实证明,弄清楚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这一点很重要。
二、 明确表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常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特点分析,笔者认为,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建立一个认识。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数学都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而且,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存在,它更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教学 “近似数”这一知识点,笔者创设了一个源于社会环境之中的情境。比方,我问学生们:每天,从你们早晨起床,再到背着书包去上学这段时间,你们都从你们的生活之中获得了怎样的有关数的信息?这样的设计,就把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捏合起来。
(二) 找到一个策略。这里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遇到某一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能主动地,甚至是不由自主地或者说是潜意识地,以尝试的态度,从数学的角度,将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或已经学习到的一些方法)加以运用,以寻求问题得以解决。比如,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题目时,我们可以把解斜三角形的有关问题进行转化。这里的“转化”,自然就是一种策略。
(三) 养成一个习惯。生活是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的,无法复制,即使我们可能会碰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特别是碰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去探索学习这一知识价值到底是什么,价值到底有多大。
三、 增强体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明确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到底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此,我们教学中要贴近生活选好题材,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5.1函数”这一知识点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情境。具体所创设的情境是小友暑假乘坐火车去九寨沟旅游。通过这种情境,学生体验到了函数的三种惯常所用的表示方法,并能在这一基础上,给出“函数关系式”以及函数图象之名称。再如,教学“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一知识点,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首先,笔者展示两张图片(具体实物),引导他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待他们做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笔者抛出问题:这其间有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能试着说出其特征吗?
上述笔者所创设的这一情境源于生活,再也自然不过了。一般而言,数学广泛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为此,我们不妨试一试通过小课题学习的方式,最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认识数学就在身边。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看似简单。而事实上,却离我们所想那般甚远。如果你真正去做了,你才会感觉到你根本找不到什么秘方。如果说非要找到秘方,那秘方就是不要等闲视之,不要幻想一招制胜。正确的态度应是静下心来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李才菊,雷张华.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J].师资建设,2016(6):106-107.
[2] 叶绥娟.学生思维的引火线[J].吉林教育:综合,2010(11Z):35.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就数学学科而言,笔者这样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应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主要表现。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这里考虑到一个根据,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找到答案。課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一个规律(这里主要指从学生心理层面),这样才有可能说的上去提高他们的能力。那么,这一能力我们又作何定位呢?这一能力具体表现为要让学生有所经历。具体经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释,并且能够在此基础知识上加以应用。
从这不难看出,就这一方面而言,新课程标准最终将这一问题的落脚点无疑落到了“应用”之层面上。所以说,我们的课堂应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按照一般惯例来说,笔者觉得,要提高这一培养的针对性,应先培养他们的意识。那么,我们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简单地介绍如下。
一、 界定含义,提高教学的适切性
自然地,在数学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此小标题去做,显得非常之重要。因为只有把这一点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够让它来引导我们的教学。
要弄清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这里所说的意识主要是指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存在于脑际之间,同时它又表现为一种心理过程。现在再来说说何为应用。应用就是指使用,只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怎样去使用,意即它涉及方法问题。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指个体用数学之眼光,以数学的角度建立与某一实际问题的联系,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以期解决该问题。
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考虑到此内容与七年级下册“从面积到乘法公式”这一内容的编写有相似之处。于是,笔者受到启发,将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比如进行一定的整合)。比如,计算正方体的棱长时,笔者引入了立方根。
这样的处理,就很合理地把数学的整体性做了一定的展示。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在数学之中,形和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就在不觉间让学生弄清楚了什么是应用。事实证明,弄清楚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这一点很重要。
二、 明确表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常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特点分析,笔者认为,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建立一个认识。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数学都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而且,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存在,它更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教学 “近似数”这一知识点,笔者创设了一个源于社会环境之中的情境。比方,我问学生们:每天,从你们早晨起床,再到背着书包去上学这段时间,你们都从你们的生活之中获得了怎样的有关数的信息?这样的设计,就把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捏合起来。
(二) 找到一个策略。这里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遇到某一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能主动地,甚至是不由自主地或者说是潜意识地,以尝试的态度,从数学的角度,将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或已经学习到的一些方法)加以运用,以寻求问题得以解决。比如,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题目时,我们可以把解斜三角形的有关问题进行转化。这里的“转化”,自然就是一种策略。
(三) 养成一个习惯。生活是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的,无法复制,即使我们可能会碰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特别是碰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去探索学习这一知识价值到底是什么,价值到底有多大。
三、 增强体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明确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到底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此,我们教学中要贴近生活选好题材,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5.1函数”这一知识点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情境。具体所创设的情境是小友暑假乘坐火车去九寨沟旅游。通过这种情境,学生体验到了函数的三种惯常所用的表示方法,并能在这一基础上,给出“函数关系式”以及函数图象之名称。再如,教学“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一知识点,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首先,笔者展示两张图片(具体实物),引导他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待他们做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笔者抛出问题:这其间有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能试着说出其特征吗?
上述笔者所创设的这一情境源于生活,再也自然不过了。一般而言,数学广泛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为此,我们不妨试一试通过小课题学习的方式,最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认识数学就在身边。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看似简单。而事实上,却离我们所想那般甚远。如果你真正去做了,你才会感觉到你根本找不到什么秘方。如果说非要找到秘方,那秘方就是不要等闲视之,不要幻想一招制胜。正确的态度应是静下心来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李才菊,雷张华.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J].师资建设,2016(6):106-107.
[2] 叶绥娟.学生思维的引火线[J].吉林教育:综合,2010(11Z):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