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交往中,听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知识的学习需要倾听,学习质量的提高需要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吸取自己没有的知识,在思考问题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而问题的思考源于倾听,倾听将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倾听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所必需的。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等因素往往表现为坐不住,听不进,注意力不集中。一幅最简单的主题图出示后,教师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这时会听到不少重复的回答;让同桌进行交流,很多时候是两个人各管各说,根本听不出同桌讲话的对错。一年级是特殊的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认识不了几个字,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每道题目都是在教师的读题下完成的,这样就更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示范:教师的倾听让学生勇于表达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者佐藤学说:“想让孩子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不少教师对学生所传达的信息漫不经心,麻木不仁。当学生不听讲时,大多数教师会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反省自己的说话方式、倾听方式或课堂设计。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内容不是教师想要的结果,教师会不加任何引导和评价,然后说一句“请坐,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的做法会严重打击发言学生的积极性。佐藤学这样形容教师的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这样投球般的快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看来教师的倾听和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更加勇于表达。
二、复述: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我说“我是某某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让孩子重复,或者我说“我爱我们的老师”,让学生注意听有几个字;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小明说‘我家在3楼’,小红说‘我家在小明家楼上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个十,5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5人,后面有3人,这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用对口令的形式和孩子形成约定也有一定的效果,如“谁的眼睛看黑板”——“我的眼睛看黑板”“谁的耳朵听老师”——“我的耳朵听老师”。有些孩子在听到同伴整齐的声音后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迫使孩子把放飞的心收回,而倾听的习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三、解释:倾听的质量在解释中提高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盲目主观地进行纠错,而应该在倾听学生解释其思路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如在教学8 ()=13时,当我问学生“你的方法是什么”后,有几个孩子不由得说出“用减法”,有一生这样回答:“应该是5,我的方法是8-5=3,所以8 5=13。”我不露声色,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他们来说说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在讨论中,孩子的错误得到了纠正。
学生是智慧的,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千奇百怪的,关键是教师要倾听他的解释,找准错误根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四、评议:倾听的积极性在鼓励中坚持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或做一个侧着耳朵听的动作,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要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你的知识肯定会越来越丰富。”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8、7、6加几》一课,我出示了8 8=?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 5=10,8和5相差3,3 3=6。”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
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在鼓励声中养成倾听的习惯。
五、启发:倾听的能力在享受中慢慢形成
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是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数学的乐趣,在享受中慢慢形成倾听的习惯。数学刚开始的授课内容是数字的认识,这对于有一定学前教育的孩子来说都已经知道,那怎样让孩子在学枯燥的数字时也喜欢听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看投影等手段,利用声音、形象、色彩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浅层感知,以激发起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看、听。
除此之外,教师不妨编几个小故事,和孩子说说从古至今数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数字。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这样导入: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在1的带领下来到河边散步,他们很高兴地喊着:1、2、3、4、5。忽然,从草丛中传来哭声:“呜呜!你们怎么把我忘了。”领头的1检查了一遍队伍,没忘啊,都带出来了。这时一个圆圆的东西滚了出来,一滚滚到最前面,说:“我应该排在最前面,我才是老大。”教师让学生说说到底谁是老大排前面呢?虽然是很简单的知识点,换个孩子喜欢听的方式,他们就会听得特别有味,发言也特别积极。
再如枯燥的练习课,可以用上抢红旗等方式,通过小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做几张幻灯片,插几个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教师引导道:“某某给大家出题,看你会不会被难倒。”这样比单纯在书本上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让一年级孩子学会倾听,首先得让他们喜欢听,一味地用强迫的手段让他们听,效果不会好。教师需要花精力设计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课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吸收知识,倾听的能力也会在享受中慢慢形成。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 315000)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等因素往往表现为坐不住,听不进,注意力不集中。一幅最简单的主题图出示后,教师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这时会听到不少重复的回答;让同桌进行交流,很多时候是两个人各管各说,根本听不出同桌讲话的对错。一年级是特殊的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认识不了几个字,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每道题目都是在教师的读题下完成的,这样就更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示范:教师的倾听让学生勇于表达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者佐藤学说:“想让孩子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不少教师对学生所传达的信息漫不经心,麻木不仁。当学生不听讲时,大多数教师会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反省自己的说话方式、倾听方式或课堂设计。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内容不是教师想要的结果,教师会不加任何引导和评价,然后说一句“请坐,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的做法会严重打击发言学生的积极性。佐藤学这样形容教师的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这样投球般的快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看来教师的倾听和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更加勇于表达。
二、复述: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我说“我是某某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让孩子重复,或者我说“我爱我们的老师”,让学生注意听有几个字;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小明说‘我家在3楼’,小红说‘我家在小明家楼上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个十,5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5人,后面有3人,这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用对口令的形式和孩子形成约定也有一定的效果,如“谁的眼睛看黑板”——“我的眼睛看黑板”“谁的耳朵听老师”——“我的耳朵听老师”。有些孩子在听到同伴整齐的声音后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迫使孩子把放飞的心收回,而倾听的习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三、解释:倾听的质量在解释中提高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盲目主观地进行纠错,而应该在倾听学生解释其思路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如在教学8 ()=13时,当我问学生“你的方法是什么”后,有几个孩子不由得说出“用减法”,有一生这样回答:“应该是5,我的方法是8-5=3,所以8 5=13。”我不露声色,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他们来说说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在讨论中,孩子的错误得到了纠正。
学生是智慧的,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千奇百怪的,关键是教师要倾听他的解释,找准错误根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四、评议:倾听的积极性在鼓励中坚持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或做一个侧着耳朵听的动作,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要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你的知识肯定会越来越丰富。”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8、7、6加几》一课,我出示了8 8=?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 5=10,8和5相差3,3 3=6。”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
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在鼓励声中养成倾听的习惯。
五、启发:倾听的能力在享受中慢慢形成
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是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数学的乐趣,在享受中慢慢形成倾听的习惯。数学刚开始的授课内容是数字的认识,这对于有一定学前教育的孩子来说都已经知道,那怎样让孩子在学枯燥的数字时也喜欢听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看投影等手段,利用声音、形象、色彩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浅层感知,以激发起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看、听。
除此之外,教师不妨编几个小故事,和孩子说说从古至今数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数字。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这样导入: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在1的带领下来到河边散步,他们很高兴地喊着:1、2、3、4、5。忽然,从草丛中传来哭声:“呜呜!你们怎么把我忘了。”领头的1检查了一遍队伍,没忘啊,都带出来了。这时一个圆圆的东西滚了出来,一滚滚到最前面,说:“我应该排在最前面,我才是老大。”教师让学生说说到底谁是老大排前面呢?虽然是很简单的知识点,换个孩子喜欢听的方式,他们就会听得特别有味,发言也特别积极。
再如枯燥的练习课,可以用上抢红旗等方式,通过小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做几张幻灯片,插几个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教师引导道:“某某给大家出题,看你会不会被难倒。”这样比单纯在书本上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让一年级孩子学会倾听,首先得让他们喜欢听,一味地用强迫的手段让他们听,效果不会好。教师需要花精力设计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课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吸收知识,倾听的能力也会在享受中慢慢形成。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