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依语中动词重叠形式丰富多样,重叠后的动词在语法意义、词汇意义上与原词有所区别,句法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拟依据认知语义学“数量象似性”原则考察动词重叠在现实语境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布依语;动词重叠;象似性;语法意义
一、引言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存在动词重叠现象,重叠后的动词在词汇、语法意义上与原词有所区别,或表示动作“时量”、“度量”、“次量”的增加、减少,或基于词的本义派生出其他引申义。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理据性、非任意性,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存在“象似点”,认为可从语言“象似性”角度研究语言重叠现象。
目前,研究布依语动词重叠的成果屈指可数。喻翠容的 《布依语简志》(1980)对动词重叠有所提及,周国炎《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1999)分析了布依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及功能;此外涉及布依语动词重叠研究的还有戴宗杰《汉藏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2013)、朱翎熙《动词重叠的类型学考察》(2016)等。
本文将结合前贤研究成果对布依语动词重叠做简要的分类概述并运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对动词重叠进行语义分析。
二、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人们总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特定语言意义。动词重叠作为布依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能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在现实语境中,动词重叠后的变式较动词基式能表达更多不同的语法意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词汇意义也会发生一些转变。认知语言学主张从“数量象似性”角度来研究语言重叠现象,认为语言单位的数量与其所表示概念的数量成正比,即概念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越重要,带有更多更复杂的言外之意,其语言形式就会越长、越繁复。我们运用语言“数量象似性”原则来分析布依语动词重叠的语义,认为相较于动词基式,重叠引起的语义变化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增加义
根据认知语义学的“數量象似性”原则,语符数量增加,语言形式变繁复,其所负载的语法意义也将相应的变复杂。布依语动词重叠可表示动作动量的增加,主要包括动作行为的程度、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三方面;此外,动词重叠还带有心理距离象似性特征,重叠后表示说话人心理距离的增加。实例分析如下:
1.动作程度量、时间量、次数量的增加
(1)pu4v?n2ni4pan2?a?1,mi2zi??2pu4la?2ka:?3ta:u5la?2.
这个人很奇怪,从来不跟别人跟说话。
te1??2la?2to3pan2?a?1pan2?ai6.
他一直都很奇怪。
(2)m??2 nau2 te1,te1 mi2 ti?6 ka3?i?1.
你说他,他不一定听。
m??2 nau2 nau2nau2nau2,te1 ?i6 zo4ta:u5 ma1 m??
你一直念叨他就会回来吗?
(3)l?k6 ni4 pai1ma1za:n2 ku1 zi??2 za:n2 te1.
这孩子在我家和他家之间来回。
te1 t?i3 pi1ni4 to3 ?ju5 teu2 z?n1ni4pai1pai1 ma1ma1.
他这几年都来回往返于这条路。
(4)te1 nau2 ?o5 zau2mja?3pai1t?i?2te1.
他告诉我们别去那里。
te1 nau2?o5 nau2?o5,mi2 zo4 ta?2.
他一直在说,没有停歇。
例(1)和例(2)将动词重叠形成四音格形式,pan2?a?1变为pan2?a?1 pan2?ai6表示“十分奇怪、稀奇古怪”,nau2变为四个nau2重叠,语义由nau2的本义“说”变为“念叨”,动词的动作程度量加深,语义发生转变;例(3)中pai1ma1“来回”本义表示行为动作发生了一次,可拆分为pai1和ma1,重叠后变为pai1pai1 ma1ma1表示多次往返,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多,动作持续时间变长,动作的时间量和次数量增加;例(4)同理,nau2?o5本义为“说、告诉”,重叠之后变为nau2?o5nau2?o5强调动作行为一直在发生、延续,没有终止,动词时量增加。
2.心理距离的增加
语言形式与语义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在认知上和对象的距离,心理距离增加,语言形式空间也会增加。我们用认知语义学“心理距离象似性”原则分析布依语动词重叠,认为参与谈话的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与其语言形式和信息的长度是相对应的,即动词重叠可表示说话人心理上的距离加大,增加疏离感,在具体语境中可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尊重、礼貌、客气等。如:
(6)A:m??2xam5te1.你问他。
B:m??2xam5xam5 te1.你问问他。
C:m??2xam5 i4 xam5 te1.你问一问他。
(7)A:m??2son1ku1.你教我。
B:m??2son1son1 ku1.你教教我。
C:m??3son1 i4son1ku1.你教一教我。
例(6)和例(7)中,就动词形式复杂度来看A<B<C,其各自对应句义的礼貌程度也是A<B<C,A式中谓语为动词原形,形式简单短小,其对应的语义礼貌度最低,C式谓语动词形式最为复杂,其礼貌度最高。例(7)中A式son1为动词基本形式,意为“教”,整句语义较为直率、生硬,可以出现在同龄人的对话中,说话人与听话人地位相同或高于听话人。B式将动词重叠为son1son1,语气较为委婉、谦和,说话人出于请求、尊重等缘故,将自身姿态放低,在心理上把听话人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心理距离增加,语言形式也由单一动词变为重叠动词。C式同理,谓语不仅使用动词重叠,且在动词中间加入一个汉语借词i4,语言形式更长,说话者恳切、尊重的态度得以加强,此时说话人与听话人概念上的距离可能高于社会的客观的距离。我们认为这是受到汉语“V一V”动词重叠式影响产生的。 (二)减少义
布依语动词重叠除了表示时量、动量、次量的增加外,还能表示动作行为时量、动量的减少,这种表“量减”义主要出现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中,例如:
(8)m??2?jo4ka:i5ni4.你看这个。
m??2?jo4 ?jo4 ka:i5ni4.你看看这个。
(9)m??2ziu3ka:i5xo5ni4.你提这个货。
m??2ziu3ziu3ka:i5xo5ni4.你提提这个货。
上述两例都将动词基本形式变为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时量的减少。?jo4本义为“看”,没有时间界限。重叠后?jo4?jo4,表示“少量”地看,意义变为“看一眼”,动词时量变少。ziu3本义为“提”,表示将某物拿起、举起不放下,重叠后义为“提一下”,表示提起之后可以放下,动词动量减少,时间短暂,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动作终止量。
(三)基于本义的其他引申义
布依语动词重叠还能依据上下文语境表现出其他引申义,我们认为这是基于语言数量象似性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例如:
(10)m??2k?n1k?n1ka:i5ni4?jo4van1mi2van1.
你嘗尝这个好不好吃。
(11)m??2zo4te1,te1ku?6ma2tu6ta:u3pai1ta:u5ma1.
你知道他做什么事都慢吞吞。
(12)m??2pai1t?ai1pai1t?a?3,mja?3xa?3ku1zan1m??2?i6?di1
你去得越远越好,别让我看到你。
例(10)动词重叠后语义发生轻微变化,k?n1k?n1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劝说,希望听话人尝试某个东西,带有劝诫、尝试义;例(11)ta:u5pai1ta:u5ma1本义为在两点之间来回走动,此处引申出“慢吞吞”、“反复无常”的意思,带有修辞义。例(12)pai1t?ai1pai1t?a?3直译为“去远去近”,在句中根据语境产生了言外之意即说话人希望对方走得越远越好,强调说话人的态度,增强语气。诸如此类的动词重叠例子举不胜枚举,其引申义大多数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体味和感知,此处不多加赘述。
三、总结
重叠作为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语言常见的一种语法手段,通过使语言形式重复出现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在布依语中,动词重叠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运用认知语义学语言“数量象似性”观点对布依语动词重叠进行分析,认为布依语动词重叠除了具有“短时少量”这一公认的语义外,还具有“量增”义,即动词重叠可表示动作动量、时量、次量的增加,此外动词重叠在具体语境中还能产生其他“言外之意”如尝试义、劝诫义、加强语气义、修辞义等,这些语义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语境。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谭静.数量象似性视野下的汉语重叠系统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王菁菁性别:女,民族:布依族,出生年月:1994.02,籍贯:贵州,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布依语;动词重叠;象似性;语法意义
一、引言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存在动词重叠现象,重叠后的动词在词汇、语法意义上与原词有所区别,或表示动作“时量”、“度量”、“次量”的增加、减少,或基于词的本义派生出其他引申义。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理据性、非任意性,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存在“象似点”,认为可从语言“象似性”角度研究语言重叠现象。
目前,研究布依语动词重叠的成果屈指可数。喻翠容的 《布依语简志》(1980)对动词重叠有所提及,周国炎《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1999)分析了布依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及功能;此外涉及布依语动词重叠研究的还有戴宗杰《汉藏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2013)、朱翎熙《动词重叠的类型学考察》(2016)等。
本文将结合前贤研究成果对布依语动词重叠做简要的分类概述并运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对动词重叠进行语义分析。
二、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人们总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特定语言意义。动词重叠作为布依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能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在现实语境中,动词重叠后的变式较动词基式能表达更多不同的语法意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词汇意义也会发生一些转变。认知语言学主张从“数量象似性”角度来研究语言重叠现象,认为语言单位的数量与其所表示概念的数量成正比,即概念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越重要,带有更多更复杂的言外之意,其语言形式就会越长、越繁复。我们运用语言“数量象似性”原则来分析布依语动词重叠的语义,认为相较于动词基式,重叠引起的语义变化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增加义
根据认知语义学的“數量象似性”原则,语符数量增加,语言形式变繁复,其所负载的语法意义也将相应的变复杂。布依语动词重叠可表示动作动量的增加,主要包括动作行为的程度、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三方面;此外,动词重叠还带有心理距离象似性特征,重叠后表示说话人心理距离的增加。实例分析如下:
1.动作程度量、时间量、次数量的增加
(1)pu4v?n2ni4pan2?a?1,mi2zi??2pu4la?2ka:?3ta:u5la?2.
这个人很奇怪,从来不跟别人跟说话。
te1??2la?2to3pan2?a?1pan2?ai6.
他一直都很奇怪。
(2)m??2 nau2 te1,te1 mi2 ti?6 ka3?i?1.
你说他,他不一定听。
m??2 nau2 nau2nau2nau2,te1 ?i6 zo4ta:u5 ma1 m??
你一直念叨他就会回来吗?
(3)l?k6 ni4 pai1ma1za:n2 ku1 zi??2 za:n2 te1.
这孩子在我家和他家之间来回。
te1 t?i3 pi1ni4 to3 ?ju5 teu2 z?n1ni4pai1pai1 ma1ma1.
他这几年都来回往返于这条路。
(4)te1 nau2 ?o5 zau2mja?3pai1t?i?2te1.
他告诉我们别去那里。
te1 nau2?o5 nau2?o5,mi2 zo4 ta?2.
他一直在说,没有停歇。
例(1)和例(2)将动词重叠形成四音格形式,pan2?a?1变为pan2?a?1 pan2?ai6表示“十分奇怪、稀奇古怪”,nau2变为四个nau2重叠,语义由nau2的本义“说”变为“念叨”,动词的动作程度量加深,语义发生转变;例(3)中pai1ma1“来回”本义表示行为动作发生了一次,可拆分为pai1和ma1,重叠后变为pai1pai1 ma1ma1表示多次往返,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多,动作持续时间变长,动作的时间量和次数量增加;例(4)同理,nau2?o5本义为“说、告诉”,重叠之后变为nau2?o5nau2?o5强调动作行为一直在发生、延续,没有终止,动词时量增加。
2.心理距离的增加
语言形式与语义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在认知上和对象的距离,心理距离增加,语言形式空间也会增加。我们用认知语义学“心理距离象似性”原则分析布依语动词重叠,认为参与谈话的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与其语言形式和信息的长度是相对应的,即动词重叠可表示说话人心理上的距离加大,增加疏离感,在具体语境中可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尊重、礼貌、客气等。如:
(6)A:m??2xam5te1.你问他。
B:m??2xam5xam5 te1.你问问他。
C:m??2xam5 i4 xam5 te1.你问一问他。
(7)A:m??2son1ku1.你教我。
B:m??2son1son1 ku1.你教教我。
C:m??3son1 i4son1ku1.你教一教我。
例(6)和例(7)中,就动词形式复杂度来看A<B<C,其各自对应句义的礼貌程度也是A<B<C,A式中谓语为动词原形,形式简单短小,其对应的语义礼貌度最低,C式谓语动词形式最为复杂,其礼貌度最高。例(7)中A式son1为动词基本形式,意为“教”,整句语义较为直率、生硬,可以出现在同龄人的对话中,说话人与听话人地位相同或高于听话人。B式将动词重叠为son1son1,语气较为委婉、谦和,说话人出于请求、尊重等缘故,将自身姿态放低,在心理上把听话人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心理距离增加,语言形式也由单一动词变为重叠动词。C式同理,谓语不仅使用动词重叠,且在动词中间加入一个汉语借词i4,语言形式更长,说话者恳切、尊重的态度得以加强,此时说话人与听话人概念上的距离可能高于社会的客观的距离。我们认为这是受到汉语“V一V”动词重叠式影响产生的。 (二)减少义
布依语动词重叠除了表示时量、动量、次量的增加外,还能表示动作行为时量、动量的减少,这种表“量减”义主要出现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中,例如:
(8)m??2?jo4ka:i5ni4.你看这个。
m??2?jo4 ?jo4 ka:i5ni4.你看看这个。
(9)m??2ziu3ka:i5xo5ni4.你提这个货。
m??2ziu3ziu3ka:i5xo5ni4.你提提这个货。
上述两例都将动词基本形式变为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时量的减少。?jo4本义为“看”,没有时间界限。重叠后?jo4?jo4,表示“少量”地看,意义变为“看一眼”,动词时量变少。ziu3本义为“提”,表示将某物拿起、举起不放下,重叠后义为“提一下”,表示提起之后可以放下,动词动量减少,时间短暂,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动作终止量。
(三)基于本义的其他引申义
布依语动词重叠还能依据上下文语境表现出其他引申义,我们认为这是基于语言数量象似性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例如:
(10)m??2k?n1k?n1ka:i5ni4?jo4van1mi2van1.
你嘗尝这个好不好吃。
(11)m??2zo4te1,te1ku?6ma2tu6ta:u3pai1ta:u5ma1.
你知道他做什么事都慢吞吞。
(12)m??2pai1t?ai1pai1t?a?3,mja?3xa?3ku1zan1m??2?i6?di1
你去得越远越好,别让我看到你。
例(10)动词重叠后语义发生轻微变化,k?n1k?n1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劝说,希望听话人尝试某个东西,带有劝诫、尝试义;例(11)ta:u5pai1ta:u5ma1本义为在两点之间来回走动,此处引申出“慢吞吞”、“反复无常”的意思,带有修辞义。例(12)pai1t?ai1pai1t?a?3直译为“去远去近”,在句中根据语境产生了言外之意即说话人希望对方走得越远越好,强调说话人的态度,增强语气。诸如此类的动词重叠例子举不胜枚举,其引申义大多数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体味和感知,此处不多加赘述。
三、总结
重叠作为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语言常见的一种语法手段,通过使语言形式重复出现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在布依语中,动词重叠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运用认知语义学语言“数量象似性”观点对布依语动词重叠进行分析,认为布依语动词重叠除了具有“短时少量”这一公认的语义外,还具有“量增”义,即动词重叠可表示动作动量、时量、次量的增加,此外动词重叠在具体语境中还能产生其他“言外之意”如尝试义、劝诫义、加强语气义、修辞义等,这些语义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语境。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谭静.数量象似性视野下的汉语重叠系统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王菁菁性别:女,民族:布依族,出生年月:1994.02,籍贯:贵州,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