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迎合现代学习的特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师生互动,拓展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5-02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是今后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手段有效整合顺应现在学生学习的心理,可以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插入图片、文字、音乐、动画等,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便是运用课件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回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现场,看一看地震如何无情地夺去人们的生命,摧毁人们的家园,用我们的视觉去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和伤痛。”当学生们看到霎时间几乎整个汶川被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时,心痛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创设导入情境,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为新课文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呈现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突出灾难惨重,父念坚定;第二个场景突出困难重重,父爱如山;第三个场景突出终见曙光,父子重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能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同时懂得感恩父爱的伟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全班学生静静地听,教学活动“一言堂”,教学过程由教师一手操办,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偏向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自觉的学习。2018年春季,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县底镇中心学校听了潘玉梅老师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潘老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美丽的法国首都巴黎,一座铁塔高耸云天,它就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巴黎最高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群孩子在埃菲尔铁塔前,仰起头望着看不到顶的铁塔,问:“它有多高呢?”“ 总高324米。”旁人答。“这么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量出它的高度呢?”旁人都摇头。这时,一个工程人员用一个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先在塔旁的地上竖起了一根竹竿,然后测量竹竿的影长、埃菲尔铁塔的影长及竹竿的高,根据塔高与其影长的比等于竹竿高与其影长的比,列出比例式,再算出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看完课件后,马上有学生问:“什么是比例呢?怎样解比例呢?”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被有趣的教学内容牢牢地吸引住,对这节课老师提出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潘老师趁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利用学生的提问进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在这节课中牢牢地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所能运用的备课资料和展示给学生学习的资料比较匮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文章,板书重点。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文本、动画、影视、音乐等信息,制作课件来帮助学生补充、延伸、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出云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颜色有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形状有马、狗、狮子……展示了火烧云来时的各种情景,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了现实情境中,带到了学生自己平时生活的场景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之多、变化之快。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抽象的课文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常见的东西,容易理解,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又如《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内容历史年代久远,许多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更不了解。课前我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和他的英雄事迹并制作好课件,上课时出示宣传画图片、英国向中国从1799年输入4000箱鸦片到1838年输入40200箱鸦片数量激增的统计表。学生观看后体会到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的灾难是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负担加重、战斗力削弱、生产不力、政治腐败。学生只有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意识。这种设计和所取得的效果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抽象的课变得有血有肉,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师生互动比较少,学生之间交流更是少。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有图文并茂的资料、生动精彩的视频短片,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教师简单抽象地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中与教师、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它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传统的“你說我听” 式上课有所区别,它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中:“奇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这时候,连游客们也仿佛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穿着花衣服的游客如痴如醉,十分壮观,为什么说游客们变成花蝴蝶了?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室里安静得掉下一根针也能听到响声。我们乡下的孩子,经常看见的都是颜色比较单一的黄蝴蝶、白蝴蝶,五颜六色的极少见到。对语文教科书描写的奇异景色,学生头脑中没有形象具体的画面, 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蝴蝶谷的情境视频,超越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就明白了:人与蝶共同融进这美丽的蝴蝶谷中了,蝴蝶、花儿和人简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油画。此时不言自明,一只只小手纷纷举了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热烈。 五、借用信息技術,拓展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育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让语文学习学以致用、回归生活,要把握人发展的深刻内涵。语文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是基础学科,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虽教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传播行为,但人们对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的接受程度受制于传播人的知识面。拓展课堂内容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借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内容,又好又快地扩大学生知识面呢?教师可以文本为基础,向生活,向其他的方向、内容、学科……发散开去。
例如,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0”的突破》一课的拓展学习: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冠军吗?能说出他们参加的运动项目吗?请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听。很多农村学生的视野都不够广阔,对奥运会知之甚少,对奥运会冠军更是一脸茫然。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即使教师耐心引导,学生也很难理解透彻。这时我通过信息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辅助教学展示奥运会冠军,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课件图片展示: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乒乓球选手陈静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创造了乒乓球奥运冠军“零的突破”。②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健将庄泳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夺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会游泳金牌。③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④2002年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盐湖城)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队的杨扬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⑤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成功打破了由黑人选手垄断的直道短跑项目的局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必须以学生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和成长的经验为依据,把语文教科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强调、注重语文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好语文教科书学习,拓展语文知识的领域和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课本知识得到了迁移、利用,知识在拓展训练中转化为运用能力,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拓展,知识和能力得到逐渐发展。借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内容,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化社会要求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所以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智慧潜力、创新思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确立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薛翠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5-02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是今后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手段有效整合顺应现在学生学习的心理,可以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插入图片、文字、音乐、动画等,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便是运用课件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回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现场,看一看地震如何无情地夺去人们的生命,摧毁人们的家园,用我们的视觉去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和伤痛。”当学生们看到霎时间几乎整个汶川被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时,心痛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创设导入情境,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为新课文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呈现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突出灾难惨重,父念坚定;第二个场景突出困难重重,父爱如山;第三个场景突出终见曙光,父子重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能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同时懂得感恩父爱的伟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全班学生静静地听,教学活动“一言堂”,教学过程由教师一手操办,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偏向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自觉的学习。2018年春季,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县底镇中心学校听了潘玉梅老师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潘老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美丽的法国首都巴黎,一座铁塔高耸云天,它就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巴黎最高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群孩子在埃菲尔铁塔前,仰起头望着看不到顶的铁塔,问:“它有多高呢?”“ 总高324米。”旁人答。“这么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量出它的高度呢?”旁人都摇头。这时,一个工程人员用一个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先在塔旁的地上竖起了一根竹竿,然后测量竹竿的影长、埃菲尔铁塔的影长及竹竿的高,根据塔高与其影长的比等于竹竿高与其影长的比,列出比例式,再算出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看完课件后,马上有学生问:“什么是比例呢?怎样解比例呢?”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被有趣的教学内容牢牢地吸引住,对这节课老师提出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潘老师趁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利用学生的提问进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在这节课中牢牢地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所能运用的备课资料和展示给学生学习的资料比较匮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文章,板书重点。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文本、动画、影视、音乐等信息,制作课件来帮助学生补充、延伸、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出云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颜色有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形状有马、狗、狮子……展示了火烧云来时的各种情景,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了现实情境中,带到了学生自己平时生活的场景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之多、变化之快。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抽象的课文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常见的东西,容易理解,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又如《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内容历史年代久远,许多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更不了解。课前我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和他的英雄事迹并制作好课件,上课时出示宣传画图片、英国向中国从1799年输入4000箱鸦片到1838年输入40200箱鸦片数量激增的统计表。学生观看后体会到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的灾难是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负担加重、战斗力削弱、生产不力、政治腐败。学生只有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意识。这种设计和所取得的效果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抽象的课变得有血有肉,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师生互动比较少,学生之间交流更是少。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有图文并茂的资料、生动精彩的视频短片,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教师简单抽象地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中与教师、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它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传统的“你說我听” 式上课有所区别,它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中:“奇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这时候,连游客们也仿佛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穿着花衣服的游客如痴如醉,十分壮观,为什么说游客们变成花蝴蝶了?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室里安静得掉下一根针也能听到响声。我们乡下的孩子,经常看见的都是颜色比较单一的黄蝴蝶、白蝴蝶,五颜六色的极少见到。对语文教科书描写的奇异景色,学生头脑中没有形象具体的画面, 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蝴蝶谷的情境视频,超越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就明白了:人与蝶共同融进这美丽的蝴蝶谷中了,蝴蝶、花儿和人简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油画。此时不言自明,一只只小手纷纷举了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热烈。 五、借用信息技術,拓展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育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让语文学习学以致用、回归生活,要把握人发展的深刻内涵。语文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是基础学科,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虽教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传播行为,但人们对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的接受程度受制于传播人的知识面。拓展课堂内容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借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内容,又好又快地扩大学生知识面呢?教师可以文本为基础,向生活,向其他的方向、内容、学科……发散开去。
例如,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0”的突破》一课的拓展学习: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冠军吗?能说出他们参加的运动项目吗?请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听。很多农村学生的视野都不够广阔,对奥运会知之甚少,对奥运会冠军更是一脸茫然。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即使教师耐心引导,学生也很难理解透彻。这时我通过信息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辅助教学展示奥运会冠军,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课件图片展示: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乒乓球选手陈静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创造了乒乓球奥运冠军“零的突破”。②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健将庄泳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夺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会游泳金牌。③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④2002年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盐湖城)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队的杨扬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⑤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成功打破了由黑人选手垄断的直道短跑项目的局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必须以学生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和成长的经验为依据,把语文教科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强调、注重语文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好语文教科书学习,拓展语文知识的领域和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课本知识得到了迁移、利用,知识在拓展训练中转化为运用能力,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拓展,知识和能力得到逐渐发展。借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内容,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化社会要求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所以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智慧潜力、创新思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确立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薛翠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