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中国企业界,经常把美誉度与知名度混为一谈,在很多情况下,行业内知名度高的企业似乎其产品就卖得好。您认同这种现象吗?这种现象为什么产生?
林松:我确实感觉到,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一种浮躁的情绪,简单地认为营销就是纯粹搞广告宣传,许多中国企业也认为,只要有钱就行。但如果大家认真对比一下国外广告和国内广告,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国外广告好看,有创意。这至少不完全是出于国外广告公司的创作功力,而是由于拥有这些产品的国外公司对其产品价值的挖掘远比许多浮躁的中国企业深入。
在国内,知名度可以靠钱买、靠广告"砸",比如让大家深恶痛绝的某个电视广告,可以让大家无可奈何地记住了"XX金"的名字,但是这绝不是美好的记忆。苏丹红、碘超标都可以让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夜成名,但那是臭名昭著,要花大量的钱去做"危机公关"。只有美誉度才能与品牌挂钩。
导致这种混淆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的浮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消费市场还非常不成熟,消费者还不够聪明和理性,容易让企业钻空子。当然,这些错位的现象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而减少。
您有长期的跨国企业工作经验,在您看来,外企/跨国企业的品牌策略与中国本土企业有什么不同?在中国本土,是否有着不一样的品牌成长规律?
林松:我认为,只要是在市场经济法则下建设企业,品牌成长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外企、国企或"土、洋"之分。但是,同样对于同一个品牌,在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诠释。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市场,从国外成熟市场引进产品就要非常留意中国国情。在美国,MPV的定位是有多个子女的家庭用车,家庭妇女开这种车的尤其多,因为带孩子、到超市购物都方便,所以在当地,该类型车的品牌宣传侧重强调车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而在中国,美国的MPV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合资的,都一律走高端商务路线,因为20万~30万的MPV定价不是针对大众家庭的,而是针对企业用户。出现所谓"陆上公务舱"的品牌概念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中国越争越烈的家电渠道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林松:在美国,所有的电器连锁店(相当于我们的大中、苏宁等)都不愿销售SONY的产品,因为SONY的定价高,给渠道的利润点很低,也不与渠道做联合促销。但是,没有一家电器连锁店敢真的不卖SONY货。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SONY品牌在美国市场很强势,消费者认为SONY电器的质量是最好的,所以价格应该高。电器店里没有SONY货,是不可想像的。
面对这种情况,电器连锁店采取的针对SONY品牌产品的策略就是:只将该产品摆在货架上,店内导购人员从不主动推荐SONY;如果客人进来买SONY,你不用推荐,他会自己找到。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店家希望购买SONY的客人带动店内的人流,购买更多其它产品。
所以我觉得你们提的是个很好的问题,是典型的市场人员应该每天去研究的所谓"推"和"拉"的博弈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
林松简介
现任联合网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此前曾任副总裁兼IPTV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销售以及IPTV事业部的运营管理工作。
拥有超过十年的电信和高科技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在加入联合网视之前,林松就职于美国智汇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和销售工作。林松于1993年~1998年间供职于AT&T和AT&T Solutions公司,历任中国公司董事长助理、市场经理等职务,负责政府关系、运营以及市场调研工作。
联合网视公司简介
联合网视是由资深的IT、电信、互联网和广电人士投资创立的IPTV传媒服务运营企业,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向华人提供高品质的网络电视付费服务。
联合网视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不同价值取向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现在的电影频道、娱乐频道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的青年用户。
林松:我确实感觉到,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一种浮躁的情绪,简单地认为营销就是纯粹搞广告宣传,许多中国企业也认为,只要有钱就行。但如果大家认真对比一下国外广告和国内广告,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国外广告好看,有创意。这至少不完全是出于国外广告公司的创作功力,而是由于拥有这些产品的国外公司对其产品价值的挖掘远比许多浮躁的中国企业深入。
在国内,知名度可以靠钱买、靠广告"砸",比如让大家深恶痛绝的某个电视广告,可以让大家无可奈何地记住了"XX金"的名字,但是这绝不是美好的记忆。苏丹红、碘超标都可以让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夜成名,但那是臭名昭著,要花大量的钱去做"危机公关"。只有美誉度才能与品牌挂钩。
导致这种混淆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的浮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消费市场还非常不成熟,消费者还不够聪明和理性,容易让企业钻空子。当然,这些错位的现象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而减少。
您有长期的跨国企业工作经验,在您看来,外企/跨国企业的品牌策略与中国本土企业有什么不同?在中国本土,是否有着不一样的品牌成长规律?
林松:我认为,只要是在市场经济法则下建设企业,品牌成长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外企、国企或"土、洋"之分。但是,同样对于同一个品牌,在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诠释。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市场,从国外成熟市场引进产品就要非常留意中国国情。在美国,MPV的定位是有多个子女的家庭用车,家庭妇女开这种车的尤其多,因为带孩子、到超市购物都方便,所以在当地,该类型车的品牌宣传侧重强调车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而在中国,美国的MPV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合资的,都一律走高端商务路线,因为20万~30万的MPV定价不是针对大众家庭的,而是针对企业用户。出现所谓"陆上公务舱"的品牌概念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中国越争越烈的家电渠道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林松:在美国,所有的电器连锁店(相当于我们的大中、苏宁等)都不愿销售SONY的产品,因为SONY的定价高,给渠道的利润点很低,也不与渠道做联合促销。但是,没有一家电器连锁店敢真的不卖SONY货。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SONY品牌在美国市场很强势,消费者认为SONY电器的质量是最好的,所以价格应该高。电器店里没有SONY货,是不可想像的。
面对这种情况,电器连锁店采取的针对SONY品牌产品的策略就是:只将该产品摆在货架上,店内导购人员从不主动推荐SONY;如果客人进来买SONY,你不用推荐,他会自己找到。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店家希望购买SONY的客人带动店内的人流,购买更多其它产品。
所以我觉得你们提的是个很好的问题,是典型的市场人员应该每天去研究的所谓"推"和"拉"的博弈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
林松简介
现任联合网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此前曾任副总裁兼IPTV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销售以及IPTV事业部的运营管理工作。
拥有超过十年的电信和高科技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在加入联合网视之前,林松就职于美国智汇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和销售工作。林松于1993年~1998年间供职于AT&T和AT&T Solutions公司,历任中国公司董事长助理、市场经理等职务,负责政府关系、运营以及市场调研工作。
联合网视公司简介
联合网视是由资深的IT、电信、互联网和广电人士投资创立的IPTV传媒服务运营企业,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向华人提供高品质的网络电视付费服务。
联合网视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不同价值取向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现在的电影频道、娱乐频道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的青年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