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解决单纯依赖思政课育人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三全”育人。本文通过对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分析,阐述了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出应从培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新理念、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以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确保实现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3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
1 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
当前,国内学者在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方面的研究已初显成果。陈始发、张丽在关于高校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研究中认为,教师要自觉加强立德树人意识,培养提高人才质量自我教育意识,完成从“经师”到“人师”转变的自强意识,树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整合资源、破解难题、开拓路径,增强执行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支撑实力。朱光俊、张乐乐等在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阶段“三全”育人思政格局已经形成,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受社会环境影响面临巨大挑战,对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角色定位、具有高尚师德、拥有扎实学识、怀有仁爱之心,以提升专业教师育人能力,发挥育人作用。刘承功在论述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上,以立足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教学改革,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当好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教法,结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實现“三全”育人目标。
2 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一定实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包含育人的思政资源和育人作用。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和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使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相融并进。
目前,因课程育人职能不同,学院相对独立,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学任务也由不同的学院承担和管理。所以,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建立。思政理论课教师认为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造成育人孤军奋战的局面;专业课教师则认为专业课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己无关。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程思政会削弱专业课教学效果。这种育人理念与专业教师应做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2)课程思政能力尚需提升。高校专业教师毕业于不同院校,其在校期间思政理论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门课程,毕业后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专业教学。所以,他们缺乏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而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方向有较高学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并将其融入专业教育。否则即使教师有此设计,由于缺乏思政水平的支撑,对思政资源的应用也会公式化,育人效果不明显。同时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都隐含在专业知识中,加大了专业教师对思政资源挖掘的难度。此外,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和辅导员的关系,彼此之间像两条平行线,工作方面没有交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所思所想不甚了解,自然谈不到合力育人。再者,社会上多元化的世界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欠缺,没有起到榜样作用。所有这些不足都限制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3)课程思政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高校评价工作设有独立的部门,负责全校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不仅有专家评价、同行互评、师生互评,还有辅导员与学生互评。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还有可量化的评价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量、师德师风、职称评定、科研评价、教学成果奖项、教学大赛、发明专利、论文评奖等评价制度。而难以量化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评价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没有评价制度,教师在思想上就不能引起高度重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方面较多。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思政资源的挖掘、梳理和融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远远不够,造成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失衡。
3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途径
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师的主体,其思政理论水平和融入专业课思政资源的能力,对课程思政效果有关键作用。
3.1 培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新理念 专业教师能否正确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关系到课程思政能否有效进行。高校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构建中,要统一协调课程思政设计。首先,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系统培训,带领专业教师系统学习思政理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专业育人过程中在思政理论的指导下更具针对性。其次,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向专业教师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果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六处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字样:新时期的与时俱进体现在思想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专业教师通过育人新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思政水平和育人能力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水平途径有:一是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政理论水平。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道德素质。组织专业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导专业教师厚植信念情怀;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落实师德第一标准;严肃师德问题查处。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把专业教师培养成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专业学识和对学生仁爱之心好教师,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建立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制度,发挥思政教师优势,开阔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思路,克服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不足,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四是通过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加强示范引领,提升思政能力。
3.3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专业教师立足本专业课程,深入分析本门课程的性质、学科特点,找准可融入思政资源的知识点,以及课程蕴含的育人功能。专业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一是收集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二是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挖掘思政资源。脱离专业特点和内容的课程思政都是无源之本。焦点视野、创新精神、职业伦理、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等都可以成为思政资源。并且思政资源通过交流形成共享资源。三是通过文献检索,检索本专业学科历史、优秀代表、研究成果等,培植学生道德品质和专业爱国情怀。四是通过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职业伦理。当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品德修养,更要有职业道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成才。五是利用实践教学培育学生求实严谨、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4 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或几门课程,也不是思政课程的语序变化,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与之对应的交流方式,达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认同。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承担本学院学生辅导员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以及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实施育人教育。
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专业教师只有转变育人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深入挖掘和梳理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提升育人能力,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2]陈磊,沈杨,黄波,等.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江苏省50所高校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
[3]庞建茹,陈洁.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
[4]周兴志,张兴,马卓,等.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
[5]何天雄.“课程思政”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9,(11).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3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
1 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
当前,国内学者在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方面的研究已初显成果。陈始发、张丽在关于高校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研究中认为,教师要自觉加强立德树人意识,培养提高人才质量自我教育意识,完成从“经师”到“人师”转变的自强意识,树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整合资源、破解难题、开拓路径,增强执行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支撑实力。朱光俊、张乐乐等在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阶段“三全”育人思政格局已经形成,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受社会环境影响面临巨大挑战,对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角色定位、具有高尚师德、拥有扎实学识、怀有仁爱之心,以提升专业教师育人能力,发挥育人作用。刘承功在论述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上,以立足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教学改革,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当好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教法,结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實现“三全”育人目标。
2 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一定实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包含育人的思政资源和育人作用。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和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使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相融并进。
目前,因课程育人职能不同,学院相对独立,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学任务也由不同的学院承担和管理。所以,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建立。思政理论课教师认为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造成育人孤军奋战的局面;专业课教师则认为专业课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己无关。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程思政会削弱专业课教学效果。这种育人理念与专业教师应做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2)课程思政能力尚需提升。高校专业教师毕业于不同院校,其在校期间思政理论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门课程,毕业后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专业教学。所以,他们缺乏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而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方向有较高学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并将其融入专业教育。否则即使教师有此设计,由于缺乏思政水平的支撑,对思政资源的应用也会公式化,育人效果不明显。同时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都隐含在专业知识中,加大了专业教师对思政资源挖掘的难度。此外,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和辅导员的关系,彼此之间像两条平行线,工作方面没有交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所思所想不甚了解,自然谈不到合力育人。再者,社会上多元化的世界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欠缺,没有起到榜样作用。所有这些不足都限制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3)课程思政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高校评价工作设有独立的部门,负责全校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评价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不仅有专家评价、同行互评、师生互评,还有辅导员与学生互评。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还有可量化的评价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量、师德师风、职称评定、科研评价、教学成果奖项、教学大赛、发明专利、论文评奖等评价制度。而难以量化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评价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没有评价制度,教师在思想上就不能引起高度重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方面较多。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思政资源的挖掘、梳理和融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远远不够,造成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失衡。
3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途径
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师的主体,其思政理论水平和融入专业课思政资源的能力,对课程思政效果有关键作用。
3.1 培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新理念 专业教师能否正确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关系到课程思政能否有效进行。高校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构建中,要统一协调课程思政设计。首先,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系统培训,带领专业教师系统学习思政理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专业育人过程中在思政理论的指导下更具针对性。其次,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向专业教师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果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六处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字样:新时期的与时俱进体现在思想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专业教师通过育人新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思政水平和育人能力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水平途径有:一是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政理论水平。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道德素质。组织专业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导专业教师厚植信念情怀;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落实师德第一标准;严肃师德问题查处。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把专业教师培养成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专业学识和对学生仁爱之心好教师,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建立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制度,发挥思政教师优势,开阔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思路,克服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不足,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四是通过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加强示范引领,提升思政能力。
3.3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专业教师立足本专业课程,深入分析本门课程的性质、学科特点,找准可融入思政资源的知识点,以及课程蕴含的育人功能。专业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一是收集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二是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挖掘思政资源。脱离专业特点和内容的课程思政都是无源之本。焦点视野、创新精神、职业伦理、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等都可以成为思政资源。并且思政资源通过交流形成共享资源。三是通过文献检索,检索本专业学科历史、优秀代表、研究成果等,培植学生道德品质和专业爱国情怀。四是通过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职业伦理。当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品德修养,更要有职业道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成才。五是利用实践教学培育学生求实严谨、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4 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或几门课程,也不是思政课程的语序变化,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与之对应的交流方式,达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认同。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承担本学院学生辅导员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以及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实施育人教育。
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专业教师只有转变育人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深入挖掘和梳理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提升育人能力,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2]陈磊,沈杨,黄波,等.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江苏省50所高校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
[3]庞建茹,陈洁.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
[4]周兴志,张兴,马卓,等.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
[5]何天雄.“课程思政”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