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看见你翩然在棉被上 你的白棉被的白 我分不清 谁更纯洁谁更洁白无瑕 我不知你何时来 不知你因何停留 是从冬日的美丽溪田來吗 我不知你何时走 你带给我一个清晨的美丽 已让我不太贪婪的心 有了一丝丝的感动一点点的满足
其他文献
两岸雕梁画栋 一水静静蜿蜒 六朝金粉涂抹的秦淮河 依然可见散金碎银溅起的涟漪 画舫妩媚,舟楫多姿 如秦淮八艳顾盼生辉 此刻,夜泊成为一幅水墨画 在人家的房前屋后 寻找香魂缕缕的烟雨 灯影尚在,隔着烟波说唱 大桥小桥,穿过的尽是吴越软语 异乡客犯了相思病 一杯浊酒,有他乡是梦乡的余温 绕过一圈是堤岸,绕过另一圈 还是堤岸。走一步是缱绻的柳绿 走两步是前朝的商铺 十里秦
一只鹅游过 似是旧相识,她知道寒凉 涟漪晃动了这个季节的残荷与 坠落的柳叶 无论在水中或岸边 就会枯萎 曾经都有袅娜的韵姿啊 一湖如镜,占尽绝色风流 柳有支撑的骨,画着年轮 荷只有一季 风太强大了,一挥衣袖成千上万的荷 集体折腰、俯首,壮烈沦陷 冬日,旷野 你只是你的一个轮回 我此刻是我的全部 旷野。有小路向远延伸 有时辰,迈不开步 消失 风无处不在,凛冽或温婉
立春 平整过的土地 安静地躺在厂区,像一个 睡去的季节。一个月之前 这里是一座三层的 小楼,我猜不出它的作用 只是不断想象它的过去:楼面雪白 房间里散发油漆的味道。 现在,我站在这片 被平整过的土地上,怀念 它破败的样子,想起 那个生锈的旧楼梯,我知道 野草就要像春天般 在这里疯长,也会有人骑着 电动三轮车,从这里 突突地驶过。 马钢
搂着你的梦睡去的时候 把微風也带进了梦里 在梦里 我们拜天拜地 春华秋实 有滋有味 夜深时的月光 拨开窗前羞涩的纱 也触动了因美梦引发的笑 渐渐的 一丝丝微寒把神识唤回 像是煮酒论英雄之后的狼藉 斗转星移 云手化去 三千大千世界的烦恼 你亭亭玉立 如禅如诗 权当眨眼一刻
2001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对教师的发展、提高以及在新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即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没有朗读,体验和领悟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感情便无法实现。那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一、朗读有利于激发情趣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探求知识,刺激学生兴奋情绪,提高
《人是什么》是赵鑫珊先生写于新时期初期的一篇哲学论文。文中一再提到,我们的时代是“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劝勉人们,“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文章观点鲜明,语言华丽,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但是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却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 遣词造句方面的问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根主线呢? 一、学生自读 教学初,我们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提出一些疑惑或问题。 低年级,老师可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自读,要求学生对照拼音读课文,读准
一些不得不禁止的事物 猝不及防的禁止让许多事情变得复杂 尴尬的姿势,衍生了一些冷,一些暖 打开,更换,拉紧 一只手就是一個魔术师,而另一只变成 时间的点缀 忍一忍,忍到大幕拉开 有炫目的效果 这时,不光是自信还有佩服 主治医生年纪不大,以轻松的口气 那时,我是怀疑论者 那一日 写下日期,仿佛是疼的隐喻 时光闪回的那一刻 一个高大上的影子 顷刻变小,小成娃娃、胚胎 各
风可以不吹,但风忍不住 时间那么执着,昨夜的好梦,哪能不老。院墙内 紫薇花 又明艳了一些,我真的很担心 这轻微的风,是不是也藏有小小的刀子 用于割美人的吗 蓝色知更鸟 从另一个世界返回,你懂得,生活有很多死角 我们没有能力 一一掐死它们。清晨,你降落在高大乔木上 这冷冷清清的时间。当一束光线从东隅升起 安静地落在你身边 你知道,这叫修养 它爱过你的翅膀,此刻,更爱你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