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依然爱“她”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c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曾经是激励多少年轻教师走向三尺讲台的动力,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育者的一种精神追求。然而如今,它却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厌教”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眼下,教师队伍出现“职业倦怠”已不是个别现象,不仅优秀教师有,许多普通教师更有着“厌教”的表现。在工作中,这种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热情耗尽,厌倦疲劳;对学生冷漠,否定疏远,麻木应付;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不满意,消极评价,时常感到无法胜任,等等。
  既然“厌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我们不妨对这些现象进行整理归类:
  一是“和尚撞钟型”。一些教师在工作中不求进取,纯粹属于服从指挥,学校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上课照本宣科,“凭书教书”,不折扣也不创新,正如俗话所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此类教师虽说管理省心,但其创造力欠缺,难以在工作业绩上实现突破。
  二是“敷衍折扣型”。一些教师在工作中逐渐养成了惰性,做任何事情都力求“精简”,遇到一些较为复杂或麻烦的事情,或者随意敷衍,或者打个折扣,或者拖延时间,甚至放手不管。这种行为对班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三是“破罐破摔型”。一些教师总感觉自己没有机会取得优秀的业绩,或者经常无缘“评先评优”,于是在工作中不仅懈怠,甚至消极。迟到,早退,上课时间接打电话聊天,等等。有些甚至与学校管理者“唱反调”,给学校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综合以上行为,我们可以认定这是典型的职业倦怠心理,更是当今教育的尴尬。当前的教师,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教师,要想在物质生活面前坚强站立的确困难,想用几个类似于“最崇高的职业”般的口号来改变这种局面显然是无能为力了。但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职业倦怠”这个问题,如果教师对职业失去眷恋与动力,那教师的明天会在哪里?教育的明天又会走向何处?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困扰着教师内心、影响着教师情绪、阻碍着教师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事业理想的缺失和思想境界的落伍是“职业倦怠”形成的主观原因。换句话说,在社会进步的今天,我们教师内心的职业荣誉感和神圣感并没有与时俱进,而是逐渐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淹没。曾经有位名师说过:当你把教育当成一份职业的时候,你的心头也许就沉重了,当你把教育当成事业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充满着快乐与追求。我想,“倦怠”的教师首先就是缺少这种“事业心”。
  其二,城镇学校的班生规模一年年在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客观原因。别说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也会明显感到压力增大,当一个班级的学生达到六七十人的时候,就相当于小班制学校的两个班,教师必须耗费多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各类问题,压力可想而知。权威心理学研究表明,狭小的空间之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多为狂躁、易怒,一个教室挤进这么多学生,难怪教师一天到晚要忙着处理“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安全第一”这个“紧箍咒”下,一旦有学生意外事故发生,教师的心理负担便会瞬间增加,这一点的确不容忽视。
  这些现象,单凭教师,或者学校的一己之力是难以改变的,如何让教师“倦”而不“怠”,或者是不“倦”不“怠”,真正走出身心俱疲的心理阴影呢?我想,从教师个人到整个社会都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共制策略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学习制度,让教师的活力有如“源头活水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那些长期在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学习,让教师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做到敬业爱岗,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价值,爱护学生的自尊。
  当然,教师应当学习的不仅是师德规范,也应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教师的知识常新了,才能在课堂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才能在学生中产生更大的魅力,也才能让自己体会到“累并快乐着”。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均衡教师发展,让教师的工作热情如“冬天里的一把火”。
  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的行为,又是群体的行为。有时一个教师的“倦怠”,一个教师的“被工作”状态,就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管理,也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工作情绪。因此,学校应当在激励机制方面有所侧重,既要加强“传帮带”工作,让教师之间形成帮扶,又要严格奖惩制度,让真正付出劳动的教师劳有所得,还要规范考评制度,把教师的综合考评与评优、评先、评职挂钩起来。只要学校的制度是公平的,教师的成绩能得到肯定,那么,教师的整体发展就会比较均衡,他们的“倦怠”也就不易表现出来。
  第三,提高教学水平,提倡劳逸结合,让教师教学生活两不误,“健康快乐每一天”。
  教师的倦怠成因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较多,而缺少解决的能力。在教学业务上,教学能力的落伍也往往让教师苦恼不断。因此,学校应当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力度,让所有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常教常新,树立自信。另外,在教师工作量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营造机会让教师的身体心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冲。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教师联谊活动等。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经常慰问老弱病残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享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第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社会支持,减轻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
  近几年来,学校工作的最大难点是安全教育。在当今社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氛围中,教师心里要装着“教学生命线”,头上还要顶着“安全紧箍咒”,对学生的管理也因种种原因而束手束脚,尤其是班级学生多,管理难度大。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政府、社会高度重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在好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好的氛围中工作,“职业倦怠”才不至于无所顾忌地肆虐着教师群体。
  此外,要培养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学会张弛有度,寻找新的成就感。
  教育事业有着独特的魅力,教育者和管理者要以正确的心态重建精神家园,摆脱困扰,发现教育的真美与真谛,才能在明天依然爱着“她”。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茗溪小学 责任编辑:黄常棋)
其他文献
“绿色”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流行语,她象征着蓬勃的生机,代表着活力的生命,意味着人文的关怀。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绿色”理念也应该成为教学的追求方向。那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绿色?绿色课堂是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是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课堂;是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生本课堂;是洋溢和谐、互助气氛的生态课堂;是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原动力的生动课堂;是尊重人性的课堂。
期刊
一、利用知识迁移,降低学习的难度  迁移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整理并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一般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两方面的迁移。  1. 学习内容的迁移。  在上课伊始,教师先设计了这样的复习题:  20+5=?摇?摇?摇30+9=?摇?摇?摇60+4=?摇?摇?摇9+80=?摇?摇?摇4+20=?摇?摇?摇8+70=  紧接着教师出示了例题:
期刊
【片段一】引思——挖掘情理相容的多彩内涵。  师:魔术开始了,这是一张长方形纸。  (讲台后 “嘶”“嘶”两声。)  师:变成了几片纸?  生1:4片。  生2:因为你撕了两下。  师:正确答案就是4片。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3片。第一次先撕开,再把其中一张再撕开,就是3片。  师:正确答案就是3片。能自圆其说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有没有可能撕成2片呢?  生:第一次从上往下撕开一半,第二次再从下
期刊
作为语文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倾听能力的训练在同以汉语为母语的海峡两岸小语教学中均占一席之地。和台湾活泼有趣的聆听故事课相比,大陆的口语交际课常出现“失语”“失控”等尴尬局面,影响了听力训练效果,其中原因何在?本文试分析两岸小语教材编写的相关差异,反思优化听力训练的策略。  一、 重练“听技”、详尽指导的台湾听力训练课  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简称“台湾《纲要》”)规
期刊
一、学生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在知识上的准备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分数比大小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和方法基础。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与发现。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他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对计算方法的掌
期刊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浅显,便于学生构建认知。但如果以探究圆柱表面积为载体,以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圆柱表面积》的备课思考。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经
期刊
2014年3月14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级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开题报告会在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举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黄国才、罗鸣亮老师,福州市名师林碧珍老师,漳平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陈文东,漳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碧华,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郭炳山、副校长许周宏出席开题报告会。参加本
期刊
如何科学、规范、全面地进行有效评价,是评价改革的核心。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的挖掘。基于此,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以“星级卡管理”为平台,对学生评价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星级卡”的管理目标  所谓“星级卡管理”,是一种以品德教育为横坐标,以能力与特长教育为纵坐标,全面反映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立体管理模式和手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学生的学
期刊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之一,是学校战略性思考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不仅要通过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来阐述、解析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而且要以此来指导和影响教育者的课程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从而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笔者以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博雅”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分析学校如何在校本课程构建和实施中把持严谨性,追求创新性,以此诠释校本课程建设对学校“博雅”特色文化形成的促进作
期刊
2010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诗人教育家李吉林》。我在文章中说,不仅情境教育是一首诗,李吉林老师本人也是一首诗。  李老师带领的情境教育是我们“新教育”的榜样。情境教育已经研究了35年,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而我们的“新教育”实验研究才13年,只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与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研究还差一大截。  同样的,李老师也是我的榜样。诗人是不老的。作为诗人的李吉林老师,自然也是不老的。一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