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教师的自身水平提升和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充分发挥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教师主要从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提升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两方面,讨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高中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学生可以强化自身素质,提高道德情操,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构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应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一、提高自身修养,强化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得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而决定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其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只有日增月盛,其文化素养才能够与日俱进,他们才能担负起整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使命,而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吸取经典之作中的文化精髓,和经典对话,与圣贤为友,把先贤哲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文化意识得到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养成,不是朝夕之功,它是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修养身心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终身学习。
例如,教师平时有选择地读书,尤其是进行高层次的经典阅读,如,《论语》、《菜根谭》等著名经典著作,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无不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语》虽然只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但是从治国安邦到修身齐家,无不体现着“仁、孝、信”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这部书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形成也起到了强大的规范作用。《菜根谭》是明朝时期洪应明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名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处世思想体系。由于它讲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基本关系,教师从本书的研读过程中,受到如何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启发,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自身修养水平。
二、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
要实现对高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不仅依靠教师自身高水平的文化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教师依托课堂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每节语文课堂的讲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根据文中主人公廉颇的人物性格分析,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自信心与廉耻心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同学们,我们在哪里可以得见主人公廉颇身上的礼义廉耻在哪里体现出来的吗?”小名继续回答道:“可以的老师。廉颇在受到感动蔺相如的顾大局,不与己争,感觉到自己容不下蔺相如实在是应该羞愧,所以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表明了廉颇在知道自己错误的情况下,自己的羞耻心被激发,促使自己负荆请罪,说明廉颇有羞耻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并做了最后总结:“从文中人物廉颇的形象分析来看,廉颇身上有中国传统的礼仪廉耻之心。我们要善于从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进行学习”。
三、强化德育美育,推进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与审美素养。语文具有重要的高尚品德培育和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品德和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高中语文教师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德育美育教育,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武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领悟到苏武身上高尚的爱国品质,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苏武的个人性格特点。教师在课文教学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主人公苏武身上品性特点的把握:“谁能告诉老师,主人公苏武身上都有哪些优秀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德呢?”学生小凯积极回答:“不辱使节,坚志如铁,忠心爱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并做了总结:“你说得非常对,爱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应该具备的品质。坚定的爱国品德也能帮助我们养成其他良好的品德,如,坚定的性格。”再如,教师在教学《咬文嚼字》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品鉴中国汉字中和佳句中蕴含的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利用“春风又到江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句诗让学生寻找不同之处时,学生通过分析认为“绿”比“到”更富有动态性,“绿”字把春天写活了。学生均通过“咬文嚼字”学习活动的参与,体验到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素养水平,在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教学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强化德育美育,推进文化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11.
[2]邓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5(30):235.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高中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学生可以强化自身素质,提高道德情操,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构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应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一、提高自身修养,强化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得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而决定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其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只有日增月盛,其文化素养才能够与日俱进,他们才能担负起整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使命,而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吸取经典之作中的文化精髓,和经典对话,与圣贤为友,把先贤哲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文化意识得到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养成,不是朝夕之功,它是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修养身心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终身学习。
例如,教师平时有选择地读书,尤其是进行高层次的经典阅读,如,《论语》、《菜根谭》等著名经典著作,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无不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语》虽然只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但是从治国安邦到修身齐家,无不体现着“仁、孝、信”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这部书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形成也起到了强大的规范作用。《菜根谭》是明朝时期洪应明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名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处世思想体系。由于它讲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基本关系,教师从本书的研读过程中,受到如何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启发,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自身修养水平。
二、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
要实现对高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不仅依靠教师自身高水平的文化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教师依托课堂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每节语文课堂的讲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根据文中主人公廉颇的人物性格分析,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自信心与廉耻心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同学们,我们在哪里可以得见主人公廉颇身上的礼义廉耻在哪里体现出来的吗?”小名继续回答道:“可以的老师。廉颇在受到感动蔺相如的顾大局,不与己争,感觉到自己容不下蔺相如实在是应该羞愧,所以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表明了廉颇在知道自己错误的情况下,自己的羞耻心被激发,促使自己负荆请罪,说明廉颇有羞耻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并做了最后总结:“从文中人物廉颇的形象分析来看,廉颇身上有中国传统的礼仪廉耻之心。我们要善于从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进行学习”。
三、强化德育美育,推进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与审美素养。语文具有重要的高尚品德培育和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品德和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高中语文教师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德育美育教育,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武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领悟到苏武身上高尚的爱国品质,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苏武的个人性格特点。教师在课文教学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主人公苏武身上品性特点的把握:“谁能告诉老师,主人公苏武身上都有哪些优秀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德呢?”学生小凯积极回答:“不辱使节,坚志如铁,忠心爱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并做了总结:“你说得非常对,爱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应该具备的品质。坚定的爱国品德也能帮助我们养成其他良好的品德,如,坚定的性格。”再如,教师在教学《咬文嚼字》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品鉴中国汉字中和佳句中蕴含的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利用“春风又到江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句诗让学生寻找不同之处时,学生通过分析认为“绿”比“到”更富有动态性,“绿”字把春天写活了。学生均通过“咬文嚼字”学习活动的参与,体验到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素养水平,在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教学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强化德育美育,推进文化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11.
[2]邓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5(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