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对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土地财政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小觑。地方政府应该从土地财政收入、支出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型三个方面对土地财政进行转型以缓解目前土地财政对经济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土地财政;动态面板;系统GMM
1引言
2003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日益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日益加强,土地财政逐渐成为中国财政体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達3.15万亿元,2014年更是达到4.2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点。土地财政的日益壮大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土地财政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学者们把房价的上涨,地方债务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土地违法和腐败等后果归结于土地财政,然而土地财政却并没有因为上述负面影响而消失。基于此,本文认为土地财政的出现及其存在有其必然的社会背景,对土地财政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认识,土地财政虽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但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小觑。虽然土地稀缺资源的属性决定了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获得财政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但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土地财政”仍不可或缺,且主要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不能因为土地财政本身存在弊端就采取完全否定和彻底取消的态度,但必须推进其转型。
2模型与数据
2.1基本模型。被解释变量是实际GDP增长率(GDP_GROWTH),用2003-2011年我国各地级市实际GDP增长率表示。根据现有文献基础和本文研究的需要,建立如下面板回归模型:
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是土地财政(LFREXP),本文选取土地出让金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之比作为土地财政的度量指标。根据已有文献,本文控制了下述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财政自给率(FSR),(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FAI_GROWTH),(3)工业化水平(GDPP_SI),(4)对外开放水平(FDI_GDP),下标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 为随机扰动项。
实证结果:地方实际GDP增长率滞后项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高度显著的,表明经济增长水平具有自相关性,受上期增长的影响较大这也有力的说明了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的必要性。AR(1)拒绝原假设而AR(2)接受原假设,其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说明了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的原假设成立,即模型设定可取。同时,Sargan检验的统计量不显著,拒绝了存在过度识别的原假设,工具变量选择有效。
2.2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核心解释变量土地财政(LFREXP)对地方经济增长在1%的水平上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说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仍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方面,政府财政自给率与地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1.3%,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度显著。
3 结束语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1年全国265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各地级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现行经济发展环境下,土地财政仍不可或缺,但必须推动其转型。主要应该从土地财政收支转型,更多的依靠土地税收收入,更多的将财政收入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福利当中去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财政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的比例。矫正土地财政的生产支出偏向,可以考虑把土地财政收入纳入中央政府专项收入,实行基金式管理,让中央政府承担原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一些教育、社会保障和农业科技事业支出。,同时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扭转以GDP为核心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还需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划分,使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同时放开土地供应市场,改变地方政府的双头垄断局面。
参考文献:
[1]谢安忆.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1,07:5-8.
[2]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24-29+134.
作者简介:
陈浩昌(1992年8月),男,汉族,湖南株洲,湘潭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金融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地财政;动态面板;系统GMM
1引言
2003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日益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日益加强,土地财政逐渐成为中国财政体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達3.15万亿元,2014年更是达到4.2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点。土地财政的日益壮大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土地财政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学者们把房价的上涨,地方债务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土地违法和腐败等后果归结于土地财政,然而土地财政却并没有因为上述负面影响而消失。基于此,本文认为土地财政的出现及其存在有其必然的社会背景,对土地财政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认识,土地财政虽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但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小觑。虽然土地稀缺资源的属性决定了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获得财政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但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土地财政”仍不可或缺,且主要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不能因为土地财政本身存在弊端就采取完全否定和彻底取消的态度,但必须推进其转型。
2模型与数据
2.1基本模型。被解释变量是实际GDP增长率(GDP_GROWTH),用2003-2011年我国各地级市实际GDP增长率表示。根据现有文献基础和本文研究的需要,建立如下面板回归模型:
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是土地财政(LFREXP),本文选取土地出让金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之比作为土地财政的度量指标。根据已有文献,本文控制了下述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财政自给率(FSR),(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FAI_GROWTH),(3)工业化水平(GDPP_SI),(4)对外开放水平(FDI_GDP),下标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 为随机扰动项。
实证结果:地方实际GDP增长率滞后项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高度显著的,表明经济增长水平具有自相关性,受上期增长的影响较大这也有力的说明了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的必要性。AR(1)拒绝原假设而AR(2)接受原假设,其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说明了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的原假设成立,即模型设定可取。同时,Sargan检验的统计量不显著,拒绝了存在过度识别的原假设,工具变量选择有效。
2.2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核心解释变量土地财政(LFREXP)对地方经济增长在1%的水平上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说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仍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方面,政府财政自给率与地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1.3%,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度显著。
3 结束语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1年全国265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各地级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现行经济发展环境下,土地财政仍不可或缺,但必须推动其转型。主要应该从土地财政收支转型,更多的依靠土地税收收入,更多的将财政收入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福利当中去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财政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的比例。矫正土地财政的生产支出偏向,可以考虑把土地财政收入纳入中央政府专项收入,实行基金式管理,让中央政府承担原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一些教育、社会保障和农业科技事业支出。,同时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扭转以GDP为核心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还需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划分,使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同时放开土地供应市场,改变地方政府的双头垄断局面。
参考文献:
[1]谢安忆.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1,07:5-8.
[2]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24-29+134.
作者简介:
陈浩昌(1992年8月),男,汉族,湖南株洲,湘潭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金融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