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上市过“三关”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雷转持集团股份,太平洋金融学院解散,财险引资搁置
  
  筹备经年的太平洋保险集团上市,历经两任董事长更替,近期终于排除几项重大障碍。
  《财经》记者获悉,为确保上市计划,太保集团于2004年成立的太平洋金融学院即将解散,今年已停止招生;目前持股太保集团子公司太保寿险近25%的两家外资股东凯雷和保德信,已决定将其持股转让给太保集团,并进而在太保集团持股19.9%;之前澳大利亚保险集团 (Insurance Australia Group,下称澳保集团)与太保集团子公司太保财险达成的入股动议,暂被搁置。
  “(上市)仍有相当多的程序,时间可能比预料的要长,但太保集团争取年内上市的计划没有改变。”接近太保集团管理层的人士称。在安永完成对太保集团的上市审计后,太保集团将力争 “A+H”同步上市计划;若A股上市受阻,则将先启动H股上市计划。
  
  金融学院解散
  
  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资金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太保集团于2004年开办的太平洋金融学院,已到了必须剥离的时刻。
  2004年9月落成的太平洋金融学院位于上海市郊,系太保集团与复旦大学合办。此后金融学院又引进其他几家股东,太保持股递减至50%,但仍须对金融学院的所有债务负有连带担保责任。
  金融学院一位董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太保对金融学院投资总计约10亿元,包括土地转让费和校舍建设资金,资金大多为银行贷款,还本付息压力不小。
  此前,金融学院一度希望引进新出资人接盘,令太保集团在上市前全身而退。但包括复旦大学、实德集团在内的其他出资人,最终均未能接手太保的权益和债务。据称,目前学院负债已超过10亿元。院方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学校的房产还在,应该可以基本抵偿这部分债务。”
  
  凯雷股权“上翻”
  
  2005年末,为弥补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太保寿险引进凯雷及其伙伴保德信的投资。如今太保集团整体上市,这一块投资便需另作安排。
  4月16日,保监会作出批复,同意凯雷、保德信将所持太保寿险总计24.975%股份全部转让给太保集团。随后,太保集团将按事先约定出售相应股份予凯雷和保德信,相关交易目前已基本完成。
  当初太保寿险引资时,中外双方曾有约定:在太保集团上市而太保寿险未能单独上市的情况下,外方可将所持太保寿险股份全部换成在太保集团的股份。外方曾同意太保集团首先上市。但双方亦约定,倘至2007年底集团仍未上市,太保寿险可先上市。
  2006年底,太保集团主动邀请凯雷方面重新商谈,确认后者在放弃太保寿险股份后,将最终获得太保集团19.9%的股份。为确保太保集团尽快上市,上海市政府同意了这一方案。
  太保集团主要资产由寿险、财险两大子公司构成。凯雷当初以约4亿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幣)代价入股太保寿险24.975%,意味着当时对寿险公司的估值约为132亿元人民币;太保财险公司虽然尚未引资,但若以澳保集团在草案中初拟的入股价格计,太保财险市值约为85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加,太保集团整体估值约在210亿元。
  以此估算,凯雷之前33亿元的投资本可折成在太保集团15%左右的股份。但时隔一年,对太保集团的估值已升至约285亿元。据悉,凯雷和保德信需再追加40余亿元投资,方可获得19.9%的太保集团股份,其中包含了溢价因素。
  目前,宝钢及其关联公司总计持股太保集团约25%左右的股份。凯雷和保德信所获太保集团股份,将不足以影响宝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财险引资搁置
  
  在凯雷投资寿险问题获得解决的同时,太保财险引资澳保集团的动议如今已被搁置。
  去年7月,澳保集团曾对外披露,入股协议草案已通过保监会初步审查,澳方将以3.5亿澳元-3.75亿澳元(约合21.18亿元-22.69亿元人民币),获得太保财险24.9%的股权。
  太保内部的一种担心是,集团与子公司在上市问题上会有不同利益诉求,这种矛盾已反映在引进凯雷后的太保寿险身上——凯雷一直希望将太保寿险单独上市,以便获得退出渠道。因此,同样的矛盾也可能发生在引资后的太保财险和集团之间。
  2006年8月,高国富担任太保董事长后确定了集团上市计划,太保财险引资即告暂停。据悉,太保曾希望澳保如凯雷一般,将入股太保财险的股份转为集团股份,但此时凯雷已占先机,拿下了太保集团19.9%的股权,按照国内金融机构外资合计持股不得超过25%的政策限制,澳保拟议中的22亿元投资,已甚少转成集团股份的空间。
其他文献
光大集团将被分拆成金融控股和实业集团两部分,由汇金及建银分别注资200亿元和50亿元实施重组    历时两年曲折的光大银行重组案,终于即将尘埃落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2006年底,国务院即批准了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注资重组的初步方案。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金)针对光大金融资产的注资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汇金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在光大实业部分的注资也将达到50亿
期刊
作出79亿港元投资的重大决定后,新加坡航空对远在上海的合作伙伴的未来表现,心中还有疑虑    5月22日上午9时15分左右,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接到了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15,下称东航)要求停牌的电话。9时30分,东航A股在9.60元价位刚刚成交了1139手后,紧急停盘。  10时,东航H股在香港交易所开市前一刻宣告暂停交易。  10时20分,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交易所代
期刊
如果不尽快填补食品添加物制度漏洞,“下一个瘦肉精、下一个三聚氰胺总会出现”     “机器设备荡然无存,一排厂房从厂区消失,连废墟也不知去向;甚至,那排厂房原址的地表土层,都被机械深翻过。”  5月初,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联合调查组来到江苏徐州市沛县一处厂房时,看到的正是上述的情景——一切可能的痕迹已经被彻底抹去。  调查组怀疑,位于沛县的江苏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期刊
当前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诉求,带来事业单位改革突破的最佳契机    “两会”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国发7号文件形式公布,业界人士精神为之一振。细辨如何“加快发展”,可谓百端待举。不过,其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任务计,这已经成为一项绕不开也拖不起的重大改革。  所谓事业单位,系中国的特有名词,按国务院1998年的相关条例,可称“
期刊
证监会目前由发行部牵头研究红筹回归的监管对接问题,原则性的文件上报至国务院    对于中移动(香港交易所代码:0941)这样的大型国企红筹而言,回归母国资本市场,几乎是在登陆香港市场之初就已注定的宿命。在经历了七年的讨论和羁绊之后,这一目标正在逼近现实。  今年“两会”期间,针对红筹回归问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证监会倾向于采用直接在A股市场挂牌交易而非此前盛传的CDR(China Depo
期刊
在业内人士看来,贝尔斯登与黄光裕的PE组合是一个分合两宜的创新结构    3月20日,贝尔斯登公司副董事长唐伟与鹏润投资总裁、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走到了一起,宣布共同出资5亿美元,分别通过旗下贝尔斯登商业银行和鹏润投资集团建立战略投资联盟,目标是整合除家电零售业以外的其他零售行业。  合作双方均向《财经》记者表示,5亿美元只是第一笔投入,由双方各出资2.5亿美元;若发展顺利,会考虑向机构投资者募集新
期刊
“我会给你们一个格林斯潘式的答案”    “如果你们觉得看透了我,你们一定误解了我讲的话”,格林斯潘一次在接受美国国会听证时说。当时格老刚刚接掌美联储,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并制定基准利率;其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他拥有的手段包括联邦储备基金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对银行业的监管权。  国会议员希望听到格林斯潘的想法和对策,想知道什么是他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不过格老并不配合。他的发言充满了冠
期刊
时至今日,中国已无必要再一味扩大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    近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利润飞涨,一个重要原因要感谢较大的存贷款利差。自2002年2月21日以来,中国一直将活期存款利率维持在0.72%的水平,而同期贷款利率已上调了五次。活期存款占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0%左右,因此,实际的存贷利差一直趋于上升,目前一年期存贷利差达到3.6%。  从国际上看,中国目前的存贷利差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历史上看,中国
期刊
真正的问题并不是A股市场,也不在于中国经济,而在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拖欠问题不断恶化,给美国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H股从高位大幅回落,是从牛市转为熊市的开始,还是牛市中的一次正常调整?  鉴于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在超过一年半时间里持续上涨,我们在1月初对H股市场持谨慎态度。在“中国策略:一个月透支一年的行情”的报告中,我们判断市场在大幅上升后估值已超越基本面,调整无可避免。因此,我们呼吁投资者
期刊
后世统治者佩服曾国藩,大抵是由于他把刚柔相济运用得十分贴切恰当的缘故。曾国藩喜网罗人才于幕中,其僚有三圣七贤之目。时人对这些人,曾以“此身终不动,只想见中堂”诟之。曾国藩用人之法,亦颇可观    宦术    曾国藩深于宦术,兼综儒法,以黄老之术行道,善用其刚,而以柔全之。他在排挤倾轧的宦海中,因势利导,左右逢源,以至功成名就善始善终,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老练持重,所以人称他有沉鸷之才。  当他享盛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