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沿革中我们奔流往前,在浩瀚宇宙中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我们也一直沉浸在学习语文的乐趣之中。新课改后,学生如何学好语文,作为教师该如何教好语文,值得每个教师深思,改革是取得进步的一种方法,但是不管如何改变我们都应坚守心中的那一份执着。
【关键词】质疑;创新;氛围;实践
在历史沿革中我们奔流往前,在浩瀚宇宙中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我们也一直沉浸在学习语文的乐趣之中。新课改后,学生如何学好语文,作为教师该如何教好语文,值得每个教师深思,改革是取得进步的一种方法,但是不管如何改变我们都应坚守心中的那一份执着。作为一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人说社会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各色学生,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在摸索之中逐渐成长起来。新课改之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可能一时还不适应,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有助于学生进步的就是好方法,所以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在改革潮流中学习。
在参加过几次研讨会议,与其他教师们交流了之后,总体认为此次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看似轻松了不少,但实质上在语文学习目标上要求更高了,它真的要求学生全方位成长进步,语文不再只是简单的学习课文知识而是要从人文关怀道德情操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未来语文教学上教师们也是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学,在此写下几点未来在语文教学上的做法。
(一)学会怀疑,开始创新
过去一直把课本当成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上课教学,学生背诵课文、做题全是以课本为主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光学生累,教师也累,这种“奴性”的教育一直伴随我们过了多年。现在新课改之后,把课本当成学习的工具,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视课本,而是调整了人和书本的关系,书本是服务于学生提高的而不是让学生整天围绕着书本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本得以理解为主,上课时教师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记得以前看到一句话说:作者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写了什么就去看中学生的阅读训练吧,这反映了当时改革前学生做阅读题都套用模式,牵强附会,缺少自己的观点与新意的情况。在改革后要改变这种“死读书”的情况,因此教师会在上课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过去学生在写完作业后都喜欢校对答案,如果答案是一个数字那么倒还可以校对,但是类似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可对,因此在学生做完阅读题后,教师会让学生来讲题的方式帮助大家理解文章。就像参考答案的开页中所写的那样,附带的答案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经典,有时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完之后去看附带的参考答案,发现它里面所理解的远不如学生透彻。学生在课后看答案也会发现它其中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在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的情况下让他们去看答案,通过对答案怀疑才能有所进步。
(二)开选修课,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在大学里教师们都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和社团,那里的学生可以选修文学鉴赏的选修课,参加文学写作社团,为什么在教师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那些学生反而更加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呢?原因就是大学里有良好的氛围。既然这样,这样的模式为什么不搬到初中的校园里呢?在初一、初二时,学生的课程不是很紧,这个时候如果能开设一些文学选修课,类似名著鉴赏,文学探秘,诗词赏析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喜欢的课程,跟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一起进步,相信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方法不仅对学习语文有效,相信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同样有效。
主动学习是取得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学生总会长大,教师总有一天要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天空,既然这样,教师们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呢?有些学生很有文学天赋,也热爱语文热爱文学,此时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社团,这或许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有教师会说学生学习时间都不够,这样反而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但是学习不一定要坐在课堂内,通过社团让学生自己寻找进步的方法,通过与同道中人交流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进步的方法呢?当年毛主席在湖南一师主持过学友会,在这里他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进学识,锻炼身体,联络感情为以后走向革命道路奠定良好基础。有前人的经验使我更加有信心。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了那么多学习的方法后,希望学生能有进一个层次的飞跃。在课文里总会出现一些旅行日记或者是观景感言,学生在写作时也总会要求写一些描写景物的作文,前人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百里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访一些历史名胜,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参观历史古迹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感受文化的魅力对于他们的气质内涵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有名的旅行家,但其实他还是一名文学家,他的《徐霞客游记》既是一本地理名著同时也是一本文学佳作。不得不承认出生在官僚家庭的他本身也有不错的文学功底,但是他成为文学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后天在旅行时不断记录所见所闻,让他的文学写作能力不断见长,最终成就一代文豪。徐霞客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而正是这些书中记录的万千气象反过来又促使不断探索祖国山川。一个人如果想要学好知识坐在课堂是不行的,每次带学生出去,回来让他们写游历记录,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见解和有深度的构思是一个坐在课堂中的人绝对写不出来的。
语文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递的媒介,拥有良好文学修养的人,不但谈吐不俗、气质优雅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会受人尊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不仅是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培养一种不俗的气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们:虽然读书不在于晚,但是在幼年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多读书培养一种文学的气质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质疑;创新;氛围;实践
在历史沿革中我们奔流往前,在浩瀚宇宙中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我们也一直沉浸在学习语文的乐趣之中。新课改后,学生如何学好语文,作为教师该如何教好语文,值得每个教师深思,改革是取得进步的一种方法,但是不管如何改变我们都应坚守心中的那一份执着。作为一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人说社会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各色学生,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在摸索之中逐渐成长起来。新课改之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可能一时还不适应,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有助于学生进步的就是好方法,所以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在改革潮流中学习。
在参加过几次研讨会议,与其他教师们交流了之后,总体认为此次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看似轻松了不少,但实质上在语文学习目标上要求更高了,它真的要求学生全方位成长进步,语文不再只是简单的学习课文知识而是要从人文关怀道德情操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未来语文教学上教师们也是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学,在此写下几点未来在语文教学上的做法。
(一)学会怀疑,开始创新
过去一直把课本当成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上课教学,学生背诵课文、做题全是以课本为主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光学生累,教师也累,这种“奴性”的教育一直伴随我们过了多年。现在新课改之后,把课本当成学习的工具,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视课本,而是调整了人和书本的关系,书本是服务于学生提高的而不是让学生整天围绕着书本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本得以理解为主,上课时教师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记得以前看到一句话说:作者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写了什么就去看中学生的阅读训练吧,这反映了当时改革前学生做阅读题都套用模式,牵强附会,缺少自己的观点与新意的情况。在改革后要改变这种“死读书”的情况,因此教师会在上课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过去学生在写完作业后都喜欢校对答案,如果答案是一个数字那么倒还可以校对,但是类似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可对,因此在学生做完阅读题后,教师会让学生来讲题的方式帮助大家理解文章。就像参考答案的开页中所写的那样,附带的答案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经典,有时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完之后去看附带的参考答案,发现它里面所理解的远不如学生透彻。学生在课后看答案也会发现它其中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在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的情况下让他们去看答案,通过对答案怀疑才能有所进步。
(二)开选修课,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在大学里教师们都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和社团,那里的学生可以选修文学鉴赏的选修课,参加文学写作社团,为什么在教师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那些学生反而更加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呢?原因就是大学里有良好的氛围。既然这样,这样的模式为什么不搬到初中的校园里呢?在初一、初二时,学生的课程不是很紧,这个时候如果能开设一些文学选修课,类似名著鉴赏,文学探秘,诗词赏析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喜欢的课程,跟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一起进步,相信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方法不仅对学习语文有效,相信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同样有效。
主动学习是取得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学生总会长大,教师总有一天要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天空,既然这样,教师们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呢?有些学生很有文学天赋,也热爱语文热爱文学,此时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社团,这或许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有教师会说学生学习时间都不够,这样反而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但是学习不一定要坐在课堂内,通过社团让学生自己寻找进步的方法,通过与同道中人交流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进步的方法呢?当年毛主席在湖南一师主持过学友会,在这里他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进学识,锻炼身体,联络感情为以后走向革命道路奠定良好基础。有前人的经验使我更加有信心。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了那么多学习的方法后,希望学生能有进一个层次的飞跃。在课文里总会出现一些旅行日记或者是观景感言,学生在写作时也总会要求写一些描写景物的作文,前人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百里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访一些历史名胜,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参观历史古迹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感受文化的魅力对于他们的气质内涵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有名的旅行家,但其实他还是一名文学家,他的《徐霞客游记》既是一本地理名著同时也是一本文学佳作。不得不承认出生在官僚家庭的他本身也有不错的文学功底,但是他成为文学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后天在旅行时不断记录所见所闻,让他的文学写作能力不断见长,最终成就一代文豪。徐霞客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而正是这些书中记录的万千气象反过来又促使不断探索祖国山川。一个人如果想要学好知识坐在课堂是不行的,每次带学生出去,回来让他们写游历记录,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见解和有深度的构思是一个坐在课堂中的人绝对写不出来的。
语文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递的媒介,拥有良好文学修养的人,不但谈吐不俗、气质优雅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会受人尊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不仅是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培养一种不俗的气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们:虽然读书不在于晚,但是在幼年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多读书培养一种文学的气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