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下,信息化逐渐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地理监控的各个环节中也不能缺少信息技术的辅助及支持,而监测手段及流程也在信息化进程中得到了优化及改善。在地理省情监测中,地表覆盖信息及数据涵盖其中,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地理监测也与其他相似地物密切相关,一旦监测效率不高,缺少精确度及全面性,就会导致地物判断及区分缺少合理性,出现混淆性监测结果,因此,为了保证地理省情监测的有效性,就需采取多种可行性措施精确区分地物,制定并利用好与之相协调的区分方法及模式。
关键词:地理省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区分方法
一、遥感影像的关键技术解译
地物监测需以遥感影像为基准,以此来保证地理监测的全程性及有效性,在实际进行信息收集时,应由技术人员正确选择可行性技术对各类地物信息整合及分析,而后依托于信息化的解译方法对全部地物信息进行分类,提炼并分析出关键信息,而上述流程中,基础性省情监测资料中应涵盖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情况及其他方面的地理信息,而底图就是遥感影像。
1.将易混淆地物数据纳入到内业解释范畴
对于混淆可能性较大的地物数据而言,通常都要将其归入内业解译的范围。具体在操作时,先要给出精确度较高的行政界线,然后划定与之相应的作业范围。例如:针对基准数据来讲,将其设定为正射影像的0.2m 基准线范围,据此完成影像叠加以及绘制地形图等相关操作。在此前提下,技术人员还需密切结合实时性的调查结论,据此给出现阶段的土地利用状态及其他要素。除此以外,某些地理监测流程还将会涉及到特定地物的纹理、光谱状态、空间关系以及地物形状等要素。
2.解释影像的核心在于地物分类
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释时,需将侧重点放在对地物的精准分类上,特别是其中同类型的范围内城市用地。在对地物图进行绘制时,还需加强对地物属性的深层次分析,并对其进行正确标记及划分。一旦出现个别特殊现象,就会相对增加内业信息的复杂性,仅依靠一般方式难以正确鉴别。
3.积极构建立体式的植被覆盖体系
地物本身极易被地表空间所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实测效果,可选择在部分典型性测区内构建相对立体化的植被覆盖体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地表空间与覆盖植被之前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地表空间内植被的覆盖相当重要,因此,需针对上侧覆盖的植被绘制出测绘图,在部分监测区域内,树木生长茂盛,极有可能将既有的道路及沟渠所覆盖,需将此种情况纳入到地表覆盖的特殊范畴中。如果区域内存在高架路,就需将其划分到路面上层道路中,而建筑物则需包括常规的屋顶绿化,而水面面积较大时,跨越于上部的桥梁则应被划分到水体测绘范畴中。
4.实地核查
在植被大面积覆盖及其他特殊监测区域中,可采取实地核查的方法,对自然地物及人工地物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自然地物被设定在第一层次及位置上,以草场及森林居多,而人工种植的草坪或林地也涵盖其中,但是因影响因素众多,如果仅单纯依靠核查测绘影像的方法,就难以将其纳入到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场的标准范畴内,务必针对此类地物进行精细化的划分。
二、区分易混淆的地物的有效措施
1.覆盖度不同的草地
对于草地这种特殊的地物而言,通常应当将其分成覆盖度较高、覆盖度中等以及覆盖度较低的草地。从省情监测的全过程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物应当致力于详细划分,其中涉及到覆盖度各异的草地。依照现行的地物监测标准,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应当超出 50%的覆盖率,覆盖度中等的草地为 20% ~ 50%,而覆盖率较低的草地无法达到 20%,甚至低于 10%。具体在进行解析时,技术人员很可能将会混淆各异的覆盖率,此种现状在客观上增大了综合性的数据解析难度。为了从源头入手来简化上述的运算流程,技术人员有必要绘制更为精确的省情监测样本,以便于制作各类地物涉及到的实验图。
2.人工栽植与天然形成的草场
通常情况下,草地无论是属于人工类型还是自然类型,都需进行相对专业且精细化的区分。在野外范畴内,处于测绘范畴的草地可划分为院落栽植草场及不同类型的天然生长草场,但是在人工种植的草场中,划分标准将相对复杂化。价这是因为部分人工草场因人为因素影响,并未实现全面性改良,这就对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難度也更大。为了对其进行精确且细致的区分,需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各个类型的测绘影像,提高判读的专业性。从本质来说,部分测绘影像表现为高清晰度的边缘界限,人工草场在多次修剪中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修剪痕迹,可用红线条对其进行标识,便于区分。而部分草场虽然生长茂盛,但是并未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剪,而这就形成了天然草场。
3.不同类型的地表
地表地理监测中通常由踩踏及碾压性地表、天然性泥土地表所共同组成,对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泥土地表相对裸露,通常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断被踩踏及碾压的地表,则被涵盖在裸露的次生地表范畴中。在实际监测阶段,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观察能够清楚掌握踩踏或碾压后地表的碾压性痕迹,而裸露的地表则不存在该类痕迹,也可在运用红线划分的方法判定地表地物类型。
4.绿化林地以及草地
在绘制精确地物图的具体操作中,技术人员不仅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草地划分,同时还会涉及到草场与林地之间的划分。这是因为,草地以及林地也是很可能受到混淆的。依照现有的测绘标准,针对绿化林地以及人工栽植的草地应当予以全方位的区分。具体的措施为:花坛应当包含两侧道路或者周边区域的绿地,而林地则呈现更深层次的颜色。如果有必要实现各类测绘信息的全面转换,那么先要构建特定厚度的覆盖面,然后就可以实现各类影像的转化或者覆盖操作。实质上,多数县城或者城市道路都栽植了两侧道路的树木,而与之有关的树冠覆盖度应当决定于现有的测绘标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省情监测要想提高精准度,就需做好地物区分,只有监测人员能够对不同地物进行专业判别,才能相对提高地理监控结果的有效性及精确度。从当前形势来看,地理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技术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及完善,这同时也带动着地物监测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地理省情监测因涵盖要素多,体系化特点显著,与之对应的监测手段中也涵盖不同类型,在实际工作中,需由技术人员加强、加深研究及探索,通过应用层次丰富的地理监测措施对易混淆地物进行合理区分,便于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劲, 薛争光, 郭喜绒. 地理省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
[2]孙雅思. 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J]. 科技资讯, 2014, 000(030):26-27.
[3]王劲, 薛争光, 郭喜绒. 地理省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 013(002):12-13.
(作者单位: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
关键词:地理省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区分方法
一、遥感影像的关键技术解译
地物监测需以遥感影像为基准,以此来保证地理监测的全程性及有效性,在实际进行信息收集时,应由技术人员正确选择可行性技术对各类地物信息整合及分析,而后依托于信息化的解译方法对全部地物信息进行分类,提炼并分析出关键信息,而上述流程中,基础性省情监测资料中应涵盖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情况及其他方面的地理信息,而底图就是遥感影像。
1.将易混淆地物数据纳入到内业解释范畴
对于混淆可能性较大的地物数据而言,通常都要将其归入内业解译的范围。具体在操作时,先要给出精确度较高的行政界线,然后划定与之相应的作业范围。例如:针对基准数据来讲,将其设定为正射影像的0.2m 基准线范围,据此完成影像叠加以及绘制地形图等相关操作。在此前提下,技术人员还需密切结合实时性的调查结论,据此给出现阶段的土地利用状态及其他要素。除此以外,某些地理监测流程还将会涉及到特定地物的纹理、光谱状态、空间关系以及地物形状等要素。
2.解释影像的核心在于地物分类
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释时,需将侧重点放在对地物的精准分类上,特别是其中同类型的范围内城市用地。在对地物图进行绘制时,还需加强对地物属性的深层次分析,并对其进行正确标记及划分。一旦出现个别特殊现象,就会相对增加内业信息的复杂性,仅依靠一般方式难以正确鉴别。
3.积极构建立体式的植被覆盖体系
地物本身极易被地表空间所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实测效果,可选择在部分典型性测区内构建相对立体化的植被覆盖体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地表空间与覆盖植被之前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地表空间内植被的覆盖相当重要,因此,需针对上侧覆盖的植被绘制出测绘图,在部分监测区域内,树木生长茂盛,极有可能将既有的道路及沟渠所覆盖,需将此种情况纳入到地表覆盖的特殊范畴中。如果区域内存在高架路,就需将其划分到路面上层道路中,而建筑物则需包括常规的屋顶绿化,而水面面积较大时,跨越于上部的桥梁则应被划分到水体测绘范畴中。
4.实地核查
在植被大面积覆盖及其他特殊监测区域中,可采取实地核查的方法,对自然地物及人工地物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自然地物被设定在第一层次及位置上,以草场及森林居多,而人工种植的草坪或林地也涵盖其中,但是因影响因素众多,如果仅单纯依靠核查测绘影像的方法,就难以将其纳入到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场的标准范畴内,务必针对此类地物进行精细化的划分。
二、区分易混淆的地物的有效措施
1.覆盖度不同的草地
对于草地这种特殊的地物而言,通常应当将其分成覆盖度较高、覆盖度中等以及覆盖度较低的草地。从省情监测的全过程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物应当致力于详细划分,其中涉及到覆盖度各异的草地。依照现行的地物监测标准,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应当超出 50%的覆盖率,覆盖度中等的草地为 20% ~ 50%,而覆盖率较低的草地无法达到 20%,甚至低于 10%。具体在进行解析时,技术人员很可能将会混淆各异的覆盖率,此种现状在客观上增大了综合性的数据解析难度。为了从源头入手来简化上述的运算流程,技术人员有必要绘制更为精确的省情监测样本,以便于制作各类地物涉及到的实验图。
2.人工栽植与天然形成的草场
通常情况下,草地无论是属于人工类型还是自然类型,都需进行相对专业且精细化的区分。在野外范畴内,处于测绘范畴的草地可划分为院落栽植草场及不同类型的天然生长草场,但是在人工种植的草场中,划分标准将相对复杂化。价这是因为部分人工草场因人为因素影响,并未实现全面性改良,这就对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難度也更大。为了对其进行精确且细致的区分,需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各个类型的测绘影像,提高判读的专业性。从本质来说,部分测绘影像表现为高清晰度的边缘界限,人工草场在多次修剪中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修剪痕迹,可用红线条对其进行标识,便于区分。而部分草场虽然生长茂盛,但是并未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剪,而这就形成了天然草场。
3.不同类型的地表
地表地理监测中通常由踩踏及碾压性地表、天然性泥土地表所共同组成,对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泥土地表相对裸露,通常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断被踩踏及碾压的地表,则被涵盖在裸露的次生地表范畴中。在实际监测阶段,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观察能够清楚掌握踩踏或碾压后地表的碾压性痕迹,而裸露的地表则不存在该类痕迹,也可在运用红线划分的方法判定地表地物类型。
4.绿化林地以及草地
在绘制精确地物图的具体操作中,技术人员不仅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草地划分,同时还会涉及到草场与林地之间的划分。这是因为,草地以及林地也是很可能受到混淆的。依照现有的测绘标准,针对绿化林地以及人工栽植的草地应当予以全方位的区分。具体的措施为:花坛应当包含两侧道路或者周边区域的绿地,而林地则呈现更深层次的颜色。如果有必要实现各类测绘信息的全面转换,那么先要构建特定厚度的覆盖面,然后就可以实现各类影像的转化或者覆盖操作。实质上,多数县城或者城市道路都栽植了两侧道路的树木,而与之有关的树冠覆盖度应当决定于现有的测绘标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省情监测要想提高精准度,就需做好地物区分,只有监测人员能够对不同地物进行专业判别,才能相对提高地理监控结果的有效性及精确度。从当前形势来看,地理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技术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及完善,这同时也带动着地物监测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地理省情监测因涵盖要素多,体系化特点显著,与之对应的监测手段中也涵盖不同类型,在实际工作中,需由技术人员加强、加深研究及探索,通过应用层次丰富的地理监测措施对易混淆地物进行合理区分,便于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劲, 薛争光, 郭喜绒. 地理省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
[2]孙雅思. 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J]. 科技资讯, 2014, 000(030):26-27.
[3]王劲, 薛争光, 郭喜绒. 地理省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易混淆地物区分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 013(002):12-13.
(作者单位: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