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市A小学在5年之内由一所“脏、乱、差”的薄弱校,发展为一所环境优美、办学质量较高并初具民族特色的学校。人力、政策、资金、社会力量等,是促使学校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内力驱动、借船出海是该校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薄弱校发展;办学理念;校长领导力;制度性约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8-0028-03
北京市A小学地处京城繁华地段,其前身是中心校,有过辉煌的历史,极盛时期在校学生近3000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世纪末,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办学水平滑到了历史最低点,面临被其他学校兼并的危机。2003年初,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逐渐将学校建成了一所环境优美、办学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研究A校发展变化的过程,对我们探讨薄弱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回放
2003年前后,A小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从学校办学环境来看,学校地处京城繁华地段,占地面积较大(约22000多平方米),这在城区极为难得。但长期以来,为了创收,学校将周边的空地及房屋出租。学校被包围在一片混乱之中,办学环境极差,治安混乱,安全问题频发,几度被媒体曝光。
从学校管理来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思路,没有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处于办学基本靠惯性的状态;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处于管理基本靠经验的状态;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要不出事就算干好,处于评价基本靠按资格排队的状态。
从学校师资来看,教师队伍严重超编,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业务素质较差,骨干教师缺乏,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观念落后、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奉行平庸主义。例如:学校没有一位教师申报中心学区学科带头人,因为与普通教师相比,学科带头人不仅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还要承担许多额外的任务;即便有些教师愿意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愿意因申报而被别人讽为“出头鸟”。
从生源来看,由于小区拆迁改建,所以生源大量流失。2003年,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仅招上70名学生,其中北京生源占27%,余者均为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基础薄弱,且流动性很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从学校的社会关系来看,学校与家长、社区关系不和谐。由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所以家长对学校意见很大,家校之间相互埋怨、矛盾重重,家校冲突不断,校长每天几乎都被化解冲突和危机的事务所缠绕,很难集中精力谋求学校发展。由于学校不能为社区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所以社区对学校发展漠不关心,甚至有抵触情绪。
转变过程
自2003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A小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
▲找准突破口——环境改造先行
学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A小学以校园环境的改造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5年来,通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清理和整治、校内教学楼的装修和改造、学生活动场所的绿化和美化、专业教室的改建和扩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将学校初步建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已达到区级一流水平。
▲主动出击——奉行“关爱教育”理念,着力打造特色办学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它引导着学校的发展方向。2003年以来,A小学在校园环境改造的基础上,致力于规范办学和特色办学,明确提出“关爱教育,培育关爱之人。关爱之人应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聪慧之脑、多才之身、规范之行”的办学理念,并在“关爱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紧紧抓住2004年学校更名的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创建学校发展特色;努力突破已往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办学模式,创造条件,积极寻求自主发展之路;努力转变已往松散的经验管理方式,着力打造“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制度规范、人文关怀”的和谐服务管理模式。
▲工作重心——改造教师文化,提升整体素质
A小学校长在接任之初就敏锐地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学校开展了如下工作。
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转变用人机制。如鼓励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差的老教师提前退休,引进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吸收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入校等。在两年的时间里,学校教师队伍更新近70%。目前,全校共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人,学区级骨干教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4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文化水平较高、拥有各级业务骨干的教师队伍。
其次,改造教师文化,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为改变学校原有的平庸至上的教师文化,学校着力推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已往论资排辈、压抑人才和埋没人才的人事安排模式,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在职称评定、晋升和各项评优活动中,重才德、看业绩,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奖优惩劣”等措施。原有的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教师文化,逐渐转变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
第三,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先后出台了_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措施,保障和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与教师签订发展合约,为教师个人“量身定做”专业发展计划,并通过名师指导、田野训练、课题带动、脱产进修、专业阅读、自我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评选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同伴佩服、自我认同、领导欣赏的“明星教师”,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考评,不达标者将待岗或者被淘汰。5年来,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明星教师”,教师在各类市、区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重中之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A小学在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教学观念方面,将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树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致力于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的课堂氛围。
在课程设置方面,A小学创设了富有特色的“一体、两翼、多元”的课程结构:“一体”指国家规定的基础类学科课程;“两翼”一是关爱课程,二是健康课程;“多元”指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特色,开 设民族、剪纸、书法等校本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模式方面,针对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的实际状况,学校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试行“常规 走班”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既促进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又优化了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
在教学研究方面,学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申报教研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让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从“时间 汗水”的疲劳战术中解放出来,运用“智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自控-互控-校控等质量监控途径,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外部支持——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持条件。5年来,随着学校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家长对学校的态度逐渐由不满和无奈转变为认可和肯定,家长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A小学并表示对学校很放心。同时学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做出了贡献并赢得了荣誉,社区对学校的态度也逐渐由抵制变为支持与合作,并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学校逐步走出了管理边缘、“视觉盲区”的尴尬处境,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主管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这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之因
影响学校发展变化的因素纷繁复杂。纵观A小学的发展变化历程,我们认为,影响学校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至少有以下几项。
▲人力——校长领导力是A小学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自2003年初到任,新校长就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了引领学校发展的重任。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教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长本人也更加睿智和成熟,其管理方式从注重制度建设到人性化管理再到文化价值引领,如提出“当前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
▲政策——政策倾斜是A小学发展变化的制度性保障
政策倾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学校发展更具长期性和稳定性。如在北京市小学资源整合工程的带动下,学校发展得到了多项倾斜性政策的支持。2004年,在市、区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正式更名为A小学(一所民族小学),更名后,学校又获得了来自民委的政策支持。
▲资金——经费保障是Apb学发展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2003年以来,在市、区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A小学的办学经费大幅度增加。如在小学资源整合工程的带动下,A小学得到了来自市、区两级政府的办学经费支持。2004年学校更名后,又得到了区政协、区民宗侨办、区民委等部门大量的资金支持。2006年学校基建经费近200万元,2007年基建经费近150万元。在办学经费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社会力量——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是A小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
A小学的发展变化与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密不可分。首先,2003年学校所在小区整体改造,作为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小区学校建设引起了开发商的关注。开发商先后捐资300万元支持学校的发展,并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协作关系。其次,学校更名为A小学后,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先后有民委、社会公益企业、民族发展热心人士为学校捐款捐物,帮助学校发展民族特色。第三,校友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得知学校的发展需求后,主动与学校联系,多方支持学校的发展。第四,学校与北京市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为学校量身定做学校发展规划,并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和指导;聘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等。
经验之谈
A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为我们推进薄弱校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力驱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A小学的发展变化首先要归功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内驱力。A小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继任之初,校长就对当时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求生存靠自己”、“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因为我们还活着”的办学口号,发动了A小学发展的引擎。此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变革活动逐项展开。正是因为A学校的发展是由强劲的内力驱动的,所以每当学校发展遇到挫折时,师生都能迎难而上,在强大内驱力的支撑下,走上一个又一个发展台阶。
▲借船出海
学校生存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校唯有与外部世界建立密切的、互动的有机联系,主动、能动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A小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始终清楚地意识到,A小学的现有资源有限,其发展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借船出海,寻求多方面的支持。为此,学校首先借助政策支持,与区民委、教委及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其次是借助“外脑”支持,与北京市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为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软”支持。再次,借助学校位于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名为以“民族”冠名的A小学,不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赢得了民委的支持。最后,借助媒体和科研,整体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薄弱校发展;办学理念;校长领导力;制度性约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8-0028-03
北京市A小学地处京城繁华地段,其前身是中心校,有过辉煌的历史,极盛时期在校学生近3000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世纪末,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办学水平滑到了历史最低点,面临被其他学校兼并的危机。2003年初,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逐渐将学校建成了一所环境优美、办学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研究A校发展变化的过程,对我们探讨薄弱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回放
2003年前后,A小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从学校办学环境来看,学校地处京城繁华地段,占地面积较大(约22000多平方米),这在城区极为难得。但长期以来,为了创收,学校将周边的空地及房屋出租。学校被包围在一片混乱之中,办学环境极差,治安混乱,安全问题频发,几度被媒体曝光。
从学校管理来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思路,没有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处于办学基本靠惯性的状态;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处于管理基本靠经验的状态;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要不出事就算干好,处于评价基本靠按资格排队的状态。
从学校师资来看,教师队伍严重超编,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业务素质较差,骨干教师缺乏,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观念落后、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奉行平庸主义。例如:学校没有一位教师申报中心学区学科带头人,因为与普通教师相比,学科带头人不仅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还要承担许多额外的任务;即便有些教师愿意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愿意因申报而被别人讽为“出头鸟”。
从生源来看,由于小区拆迁改建,所以生源大量流失。2003年,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仅招上70名学生,其中北京生源占27%,余者均为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基础薄弱,且流动性很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从学校的社会关系来看,学校与家长、社区关系不和谐。由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所以家长对学校意见很大,家校之间相互埋怨、矛盾重重,家校冲突不断,校长每天几乎都被化解冲突和危机的事务所缠绕,很难集中精力谋求学校发展。由于学校不能为社区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所以社区对学校发展漠不关心,甚至有抵触情绪。
转变过程
自2003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A小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
▲找准突破口——环境改造先行
学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A小学以校园环境的改造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5年来,通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清理和整治、校内教学楼的装修和改造、学生活动场所的绿化和美化、专业教室的改建和扩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将学校初步建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已达到区级一流水平。
▲主动出击——奉行“关爱教育”理念,着力打造特色办学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它引导着学校的发展方向。2003年以来,A小学在校园环境改造的基础上,致力于规范办学和特色办学,明确提出“关爱教育,培育关爱之人。关爱之人应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聪慧之脑、多才之身、规范之行”的办学理念,并在“关爱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紧紧抓住2004年学校更名的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创建学校发展特色;努力突破已往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办学模式,创造条件,积极寻求自主发展之路;努力转变已往松散的经验管理方式,着力打造“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制度规范、人文关怀”的和谐服务管理模式。
▲工作重心——改造教师文化,提升整体素质
A小学校长在接任之初就敏锐地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学校开展了如下工作。
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转变用人机制。如鼓励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差的老教师提前退休,引进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吸收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入校等。在两年的时间里,学校教师队伍更新近70%。目前,全校共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人,学区级骨干教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4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文化水平较高、拥有各级业务骨干的教师队伍。
其次,改造教师文化,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为改变学校原有的平庸至上的教师文化,学校着力推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已往论资排辈、压抑人才和埋没人才的人事安排模式,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在职称评定、晋升和各项评优活动中,重才德、看业绩,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奖优惩劣”等措施。原有的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教师文化,逐渐转变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
第三,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先后出台了_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措施,保障和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与教师签订发展合约,为教师个人“量身定做”专业发展计划,并通过名师指导、田野训练、课题带动、脱产进修、专业阅读、自我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评选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同伴佩服、自我认同、领导欣赏的“明星教师”,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考评,不达标者将待岗或者被淘汰。5年来,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明星教师”,教师在各类市、区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重中之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A小学在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教学观念方面,将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树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致力于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的课堂氛围。
在课程设置方面,A小学创设了富有特色的“一体、两翼、多元”的课程结构:“一体”指国家规定的基础类学科课程;“两翼”一是关爱课程,二是健康课程;“多元”指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特色,开 设民族、剪纸、书法等校本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模式方面,针对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的实际状况,学校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试行“常规 走班”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既促进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又优化了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
在教学研究方面,学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申报教研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让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从“时间 汗水”的疲劳战术中解放出来,运用“智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自控-互控-校控等质量监控途径,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外部支持——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持条件。5年来,随着学校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家长对学校的态度逐渐由不满和无奈转变为认可和肯定,家长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A小学并表示对学校很放心。同时学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做出了贡献并赢得了荣誉,社区对学校的态度也逐渐由抵制变为支持与合作,并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学校逐步走出了管理边缘、“视觉盲区”的尴尬处境,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主管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这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之因
影响学校发展变化的因素纷繁复杂。纵观A小学的发展变化历程,我们认为,影响学校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至少有以下几项。
▲人力——校长领导力是A小学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自2003年初到任,新校长就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了引领学校发展的重任。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教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长本人也更加睿智和成熟,其管理方式从注重制度建设到人性化管理再到文化价值引领,如提出“当前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
▲政策——政策倾斜是A小学发展变化的制度性保障
政策倾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学校发展更具长期性和稳定性。如在北京市小学资源整合工程的带动下,学校发展得到了多项倾斜性政策的支持。2004年,在市、区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正式更名为A小学(一所民族小学),更名后,学校又获得了来自民委的政策支持。
▲资金——经费保障是Apb学发展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2003年以来,在市、区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A小学的办学经费大幅度增加。如在小学资源整合工程的带动下,A小学得到了来自市、区两级政府的办学经费支持。2004年学校更名后,又得到了区政协、区民宗侨办、区民委等部门大量的资金支持。2006年学校基建经费近200万元,2007年基建经费近150万元。在办学经费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社会力量——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是A小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
A小学的发展变化与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密不可分。首先,2003年学校所在小区整体改造,作为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小区学校建设引起了开发商的关注。开发商先后捐资300万元支持学校的发展,并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协作关系。其次,学校更名为A小学后,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先后有民委、社会公益企业、民族发展热心人士为学校捐款捐物,帮助学校发展民族特色。第三,校友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得知学校的发展需求后,主动与学校联系,多方支持学校的发展。第四,学校与北京市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为学校量身定做学校发展规划,并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和指导;聘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等。
经验之谈
A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为我们推进薄弱校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力驱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A小学的发展变化首先要归功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内驱力。A小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继任之初,校长就对当时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求生存靠自己”、“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因为我们还活着”的办学口号,发动了A小学发展的引擎。此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变革活动逐项展开。正是因为A学校的发展是由强劲的内力驱动的,所以每当学校发展遇到挫折时,师生都能迎难而上,在强大内驱力的支撑下,走上一个又一个发展台阶。
▲借船出海
学校生存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校唯有与外部世界建立密切的、互动的有机联系,主动、能动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A小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始终清楚地意识到,A小学的现有资源有限,其发展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借船出海,寻求多方面的支持。为此,学校首先借助政策支持,与区民委、教委及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其次是借助“外脑”支持,与北京市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为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软”支持。再次,借助学校位于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名为以“民族”冠名的A小学,不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赢得了民委的支持。最后,借助媒体和科研,整体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