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一、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怎样,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中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
  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地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412400湖南省茶陵二中)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帮助学生使用科学简便的方法来记忆单词,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的教学与研究,成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英语成绩差,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过好单词关
期刊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2—16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或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阶段。因此,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人就此谈一谈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实施数学教学    (一)优化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  初
期刊
教案的编写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如写简易教案的构想。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欣赏他们观点的同时也有一些粗浅的个人看法求教于大家。  关于教案的简易与烦琐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于不同的教师和教学内容。青年教师初涉讲坛,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无法回避稚嫩、粗糙这一现实。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课前撰写较为详细的教案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教案的撰写不仅是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服务,
期刊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无生机,学生无兴趣。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新形式下要求教师树立以“创新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初中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怎样增强英语教学的活力呢?    一、通过创设语境和环境,激发创造兴趣和热情     作为初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激
期刊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感到英语太难学了,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少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这门课的学习。笔者走访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有的家长说是孩子没有努力学,有的说是高中英语老师没有初中英语老师认真,有的认为是高中英语难度太大。学生则普遍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听不懂老师上的课,二是教材难度太大。怎样引导高一新生走出迷茫,尽快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当学生对某学科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而且愉快地进行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生积
期刊
当名词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作前置定语时,这些词通常遵循以下规则:  1)表示大小、形状、年龄、颜色、类属、材料的形容词与一般描绘性形容词并列时,一般描绘性形容词在前,其它形容词在后。如:  a brave young man 一个勇敢的年轻人  a dirty brown coat 一件脏的棕色上衣  2)表示大小的形容词与表示形状、年龄、颜色、类属、材料的形容词并列时,通常表示大小的形容词
期刊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含两大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记忆系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性格和意志力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期刊
新课标讲求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乍听起来似乎难于做到,好像有点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其实,就笔者的体会来看,没有框架的课堂就能做到这一点。  历史以来的“师道尊严”让我们做老师的为此而“优越”了一千多年,尤其是“天地国亲师位”那块牌子,更是让我们视若珍宝,尽管为“师”一字排在最屁股位置,似乎也为我们的身份平添了些分量,所以每当批评起学生来,总是忘不了加上一句“我还上了你们的神龛呢”,至于上
期刊
随着中考命题日趋多样化和高考化,“阅读理解”题型逐渐增多,而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导致学生此种题型得分不高,英语成绩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要有效地把握好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应把阅读贯穿于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课文的内涵和语言现象,对课文的词句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讲解,通过适当的练习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