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会吟诵,掌握一定的读诗技能,对于我们学习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吟诵来指导古代诗歌教学呢?通过整个课题组的探究,我们做出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些微的思考与收获。
以读代思,以读促学,这是诗歌吟诵的前提。但是读并不等同与吟诵。读书,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读诗,出现在我们头脑当中第一印象就是电视屏幕当中一群老夫子摇头晃脑、神态可掬。很多人便以此为证据,嘲笑读书人百无一用,读书都读成了傻子。殊不知读书能摇头晃脑,可见已有三分真谛,得到微末精髓,于精彩处不自知而有所得,所以外化于形。若是没有理解是不可能如此的。不相信可以看看我们现在学生的早读,看似声音洪亮,可是眼不对书、神思难寻,往往如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落得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数日之后再问,已全忘记了。为何?是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感受不到任何快乐,诗歌于其而言,不过是过时而晦涩的课文罢了。所以,要教会学生读,学会吟诵,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语文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此次探究的意义所在。
声音出于自发,因气而动,所以读不仅仅意味着发出声音,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阁夜》时,我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来吟诵诗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在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首先,本诗的单元教学目标便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我们要在吟咏、诵读的基础上感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一是要把握本诗的韵律和韵脚,《阁夜》一诗四联八句,每联末字押韵,本诗韵脚为宵、摇、樵、寥。二是要掌握本诗的节奏,诗歌基本按照二二一二的节奏来行进。所以在学生初读之时,要带领学生读出詩歌的韵律和节奏,以便让学生领略诗歌节奏和韵律之美。接下来我尝试着从平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平仄是诗歌的基础,也是吟诵的灵魂。可惜的是,可吟诵的诗歌格律都被雨打风吹去,只余下我们在故纸堆中苦苦摸索。古音和今音变化极大,平上去入变为如今四个声调,不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自己都不太理解。而通过平仄音调的变化,也可以更清晰地体味诗人更细微的情感。《阁夜》一诗属于仄起不入韵七律,它的平仄要求如下: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按平水韵分析,《阁夜》完全符合平仄要求,其中注意第四句的“峡”字,还有第五句的“哭”“伐”在古音中都是入声。在吟诵过程中,一般字音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配乐当中按照韵律、节奏和平仄,把诗歌吟诵出自己的特点,如音乐般动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教师范读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吟咏中主动探求杜甫此次心境情感,让作者和读者穿越时空,将心灵紧紧贴合在一起。
语文是一门有声的科学,所以让学生主动开口读,进而爱上读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我自感受益匪浅,可毕竟学问浅薄,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太多的东西要学,所以做一名出口成诵的教师吧,这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追求。
以读代思,以读促学,这是诗歌吟诵的前提。但是读并不等同与吟诵。读书,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读诗,出现在我们头脑当中第一印象就是电视屏幕当中一群老夫子摇头晃脑、神态可掬。很多人便以此为证据,嘲笑读书人百无一用,读书都读成了傻子。殊不知读书能摇头晃脑,可见已有三分真谛,得到微末精髓,于精彩处不自知而有所得,所以外化于形。若是没有理解是不可能如此的。不相信可以看看我们现在学生的早读,看似声音洪亮,可是眼不对书、神思难寻,往往如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落得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数日之后再问,已全忘记了。为何?是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感受不到任何快乐,诗歌于其而言,不过是过时而晦涩的课文罢了。所以,要教会学生读,学会吟诵,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语文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此次探究的意义所在。
声音出于自发,因气而动,所以读不仅仅意味着发出声音,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阁夜》时,我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来吟诵诗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在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首先,本诗的单元教学目标便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我们要在吟咏、诵读的基础上感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一是要把握本诗的韵律和韵脚,《阁夜》一诗四联八句,每联末字押韵,本诗韵脚为宵、摇、樵、寥。二是要掌握本诗的节奏,诗歌基本按照二二一二的节奏来行进。所以在学生初读之时,要带领学生读出詩歌的韵律和节奏,以便让学生领略诗歌节奏和韵律之美。接下来我尝试着从平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平仄是诗歌的基础,也是吟诵的灵魂。可惜的是,可吟诵的诗歌格律都被雨打风吹去,只余下我们在故纸堆中苦苦摸索。古音和今音变化极大,平上去入变为如今四个声调,不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自己都不太理解。而通过平仄音调的变化,也可以更清晰地体味诗人更细微的情感。《阁夜》一诗属于仄起不入韵七律,它的平仄要求如下: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按平水韵分析,《阁夜》完全符合平仄要求,其中注意第四句的“峡”字,还有第五句的“哭”“伐”在古音中都是入声。在吟诵过程中,一般字音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配乐当中按照韵律、节奏和平仄,把诗歌吟诵出自己的特点,如音乐般动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教师范读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吟咏中主动探求杜甫此次心境情感,让作者和读者穿越时空,将心灵紧紧贴合在一起。
语文是一门有声的科学,所以让学生主动开口读,进而爱上读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我自感受益匪浅,可毕竟学问浅薄,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太多的东西要学,所以做一名出口成诵的教师吧,这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