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录者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 :“三百六十行 , 行行出状元。”前辈们希望用这句话告诉后人每一个行业、每一种职业都可以成为“英雄”。然而古训一代一代传诵下来 , 人们的思想中仍然对不同职业保留着一些既定的偏见 , 诸如“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速录师就是这样被“误读”的职业之一。在人们的脑海中他 / 她只是一个办公室里的“蓝领”工作者。但是如果我们走近一步看 , 会发现其实他们和翻译一样 , 走在距离创造历史的人物们最近的一群人中。如果司马迁从现在开始撰写“新史记”, 恐怕只要做些整理、汇编的工作就够了 , 而真正亲手用文字记录下历史的 ,当数速录师。也许没有什么比这些记录更丰富、详细和准确了。
  
  “职场蓝海”里的精彩
  
  Staffers:速录师的职业给人们的印象是很枯燥乏味的工作 , 甚至还让人觉得是“级别”不够高的职业。你为什么会选择它作为你从过去到现在共几十年的事业追求 ?
  唐可为 :你的一位同行来采访时 , 一进门就看到这张照片 , 是我们的速录师与江泽民主席的合影 , 他说 ,“我要是这个小姑娘 , 学速录就为这一次服务 , 我觉得我一生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这种荣耀、没有这种机会。而我们的这位速录师不久前又跟随着胡锦涛出国访问了。“小姑娘”进入职场的时候还很年轻 , 亚伟速录成就了她。
  职业分几种 , 有吃青春饭的职业 , 也有长久的职业。速录师是终生的职业。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 , 得到一个终身的职业是很划算的。我们现在的速录师最长时间做了 14 年。2007 年美国的司法代表团到中国来访问 , 其中有一位 70 岁的老速录师。
  速录师还可以找到一个职场里的“蓝海”。2005 年国家公开招聘公务员 , 第一次打破户口等条件的限制。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招聘一位速录师 ,让我告诉全国速录师。提出的要求很简单 , 第一中共党员、第二本科毕业、第三会速录。结果三个人报名。而当时竞争最激烈的部门 ( 教育部 ) 报名与招聘的比例是 1500:1。中央办公厅的岗位可以说是那年最“牛”的岗位 ,3:1。这还不是蓝海吗 ? 只要学就能成功。
  
  Staffers:你这么多年来与亚伟速录打交道 , 是什么支持着你的热情和动力 ?
  唐可为 :昨天下午回家以后我觉得头疼欲裂 , 因为早上起来我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 要和员工、做网站的技术人员还有部门经理谈话。这种头疼欲裂的感觉很痛苦 , 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但为什么我能够连续五个小时不出办公室地工作 , 并没有感觉无奈、烦燥 , 如果是这种感觉早跑出去了。因为我是很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谈一些事情——把我的想法灌输给我的员工 , 把我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网站的设计人员 , 和他研究如何设计网站、现在有一些什么问题。整个是一种忘我的过程 , 这种忘我是我心甘情愿的 , 所以我对工作有一种热情、渴望。
  如果你是被动的 , 工作的热情发挥不出来 , 就很难、很难成功。而对一个很难成功的人来说 , 未来职场对他而言是凶多吉少。有的人可能会频繁跳槽、频繁地溜须拍马 , 做一些违法事件 ( 例如回扣 ), 在这些方面 找 到 一 些“ 成 功 ” 的因素 , 是不可取的。
  
  职场里的关键词
  
  Staffers:我们的《职场》(Staffers) 杂志贯穿八个词 ,“Staffers”的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单词 , 分别是聪明、天赋、清醒、保持新鲜、乐趣工作、勇于敬业、丰富关系和走向成功。在你看来 , 如果有成功的职业发展道路 , 这几个词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些 ?
  唐可为 :我认为第五个乐趣工作是很重要的 , 寻找乐趣和成功是进入职场的人最需要的关键词。当我们去分析成功者时 , 往往他们身上也具备一些你刚才说的那一类词 : 敏锐、知识、关系等等。但是他们身上可以找到一个共性 , 就是他们对工作持一种快乐的态度 , 而那些因工作而感觉到痛苦、无奈的人往往很难成功。
  我还有一种自己的理念 , 往往快乐和不快乐是辩证的 , 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对某一件事情是否产生兴趣。兴趣也是快乐的一种 ,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首先兴趣是会转变的 , 其次兴趣也是能够培养的。比如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既然我们要工作 , 我们又不可能不去工作 , 所以就要想办法培养工作乐趣。
  在每一次工作中我遇到了难题 , 把它解决了就会从中找到乐趣。比如在我们有一些损失时 , 想办法让损失最小化 , 把一件失败的事情做得让它失败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小 , 也是一种乐趣。工作中乐趣很多 , 而这种乐趣很多人是后天培养的。不要对着工作感觉是一种压力和无奈。一旦把快乐培养成功 , 就离成功不远了。快乐和成功不能画等号 , 但是在快乐当中成功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大。
  
  Staffers:对于速录师这个职业来说 , 资质禀赋对成功起多大的作用 ? 假如每个人都是每天练 8 个小时 ,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成功 ?
  唐可为 :在速录师这个职业 , 天赋只是在早期起作用 , 在开始职业生涯时天赋是不能算作成功的因素的。很多人具备很多的天赋 , 但是我认为在职场的成功者 , 天赋可能只是他们的一块敲门砖 , 或者说是上马石。速录师学习速录的前期阶段和后期提高 , 需要一定的天赋 , 但一旦进入职场 ,天赋的作用就显现不出来了。而我们对客户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 是不能靠天赋来完成的。
  真正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 , 需要一个舞台 , 需要一定的时间 ; 在现在的历史时期 , 还可能需要一定的资金 , 还要加上社会的整个环境和你把握环境的能力。往往这时候天赋只起到催化作用。在全世界快速的信息时代 , 多数成功靠团结、协作、外部环境、时间积累、不懈地努力等等 ,我认为综合素质很重要。
  我们速录师的工作看着好像是平平淡淡 , 其实却是丰富多彩 , 甚至是有惊涛骇浪的。比如为人大会议做记录 , 速录师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听到领导人讲话 ,如果有口音 , 在很紧张的情况下就很可能记不好。因此速录师要有很强的调节情绪的能力。
  
  Staffers:你认为成功还需要哪些要素 , 为什么 ?
  唐可为 :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谈 ,结果发现并没有感觉我们之间思想离得很远。但是这批人勇于负责任 , 敢在某个机遇中承担责任。你可以自己考察一下你自己 , 在团队里面考察自己。比较一下 , 假如团队里有三个人 , 其中谁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 我们找这三个人里面谁最勇于承担责任 , 往往这个人将来的成功几率最大。
  
  唐可为简介
  他妙趣横生、豁达开朗。作为中国速记史上的一位领军人物 , 唐可为有很多头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我国专业电脑速录服务的创始人、北京速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速录之父唐亚伟之子、《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主持人。曾入选《人物周刊》2005 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 100 人。但是无论叫哪个“名字”,“速度”是唐可为不变的追求。36 岁时放弃已经有些起色的水管公司 , 子承父业开始投身速录事业 , 他用钢琴师对待艺术一般的执著和热情 , 让中国的亚伟速录技术获得了来自全国和欧美同行的尊敬。
  
  栏目编辑:康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互联网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的问题,大概有如百多年前电力如何对商业产生影响,同样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同样问到可持续发展方面时,也无法给出精准答案。和互联网一样,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几乎让任何事件都可能产生相关的创新和发明——无论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商业模式,还是你是否要求员工就必须待在办公室工作。  摩尔定律是提速半导体芯片集成度的创举,却是环保的灾难。绿色环保组织的数据表明,新技术平均每小时
期刊
Shana Fisner最近的一次收购对象是一个小装备,但这个小东西将使视频游戏改头换面——她总是为那些几乎拥有一切的网络巨头探寻新市场。    “过来玩吧!”    Shana Fisher从她位于曼哈顿西区的IAc总部的八层大楼里发出这封邮件。这是一家旗下拥有近60家品牌(包括著名的游戏网站等)、负责经营和运作的公司。对Fisher而言,她总是乐于向对手发出类似这些有挑战意味的信息。她的办公室
期刊
如今的企业离不开环保。它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乃至子孙后代的伦理问题。这个游戏你如果不去玩,迟早一天都会输。FastCompany上列出了50种“绿化企业”的作为,从戴尔的技术回收,到沃尔玛的卡车研发支持,企业可谓各显神通。  然而再极端,也不会超过近日《纽约》杂志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科学和微生物教授DicksonDespommier博士的一个建议。他似乎更为直接一些。他说,解决气候变暖,一个治本的办
期刊
最后一次去采访马会的时候,试营业倒计时牌已经从63变成了35,这像一个无声的钟摆,每天都有专人来这里换数字。  尽管不久之后,所有人会开始有组织地从筹备处迁往新的办公室,但是眼下,办公室里还是布置得充满了圣诞氛围。  “这是我做过的最开心的一份工作。”一个有17年工作经验的马会澳大利亚籍华裔高管这样说。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先后4次、共计14个小时泡在这里采访:如果你也在晚上7点半看到这里所有人来去匆
期刊
别让焦虑压垮了你!    失业无疑是难以预测的、心绪难平的一件事。即使是处于貌似最好的状况下,比如,你拥有足够的积蓄呀,你有非常体面的职业前景呀,有非常明确的工作规划呀,还是有很多人无法迷离头顶上那一片失业恐惧的阴云。无论是波峰还是波谷(这些都是你的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要遭遇的),你都要好好掌握你的情绪和反应。以下是七条注意事项,有助于你缓解时有时无的失业恐惧症:  1、别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失业的
期刊
晚间12点,我趴在桌上醒来。灯熄着,麻木感从体内一直延伸到指尖,房间里的黑暗如油一样钻进耳朵。有人正在用巨大的铁锤企图把地球凿开,铁锤敲了12下,地球没有裂,只现出一点点断纹。  此刻我就似《寻羊冒险记》里的“我”,像找寻“鼠”那样执拗地找寻安妮宝贝。连日来耗损心力发出的超长短信石沉大海,其MSN又一直病怏怏地显示脱机状态,邮件自是不必再发,也按捺着从未试图直接拨打手机电话。这点灵犀是要有的,她是
期刊
专栏 Lucy 的大都会  露西· 凯拉韦(Lucy Kellaway)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的专栏作家 , 整整 10 年 , Lucy 都在每周一准时为大家贡献办公室的谈资和话题 ,她时髦和诙谐的大都会语录 , 是建立在牛津大学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学位的基础上的 , 是建立在多年《金融时报》的记者身份上的 , 是建立在现在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职位上的。  
期刊
“装熟”是职场菜鸟的通病。听着非常不熟悉甚至没见过面的工作伙伴一口一个“亲爱的”, 或者自己冲着不熟悉的陌生人叫“亲亲” 而不起鸡皮疙瘩 , 都是近一两年才有的事。我们变得很习惯于在职场中“装熟”,跟客户、跟同事、跟见 面但是叫不上名字的朋友 ——此前未必觉得这样的场面有什么不好。 但是最近发生在同事身上的一件事却让我发现 , 一些根本不熟的工作伙伴硬跟你“套磁”, 其实还是挺让人反感的。在职场里
期刊
专栏 刘润的微观察  刘润    30岁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去年一不小心因为一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 课》而低调不再 , 这让他很后悔 ,以至于我们费了很大劲儿才以“分享”为名说服他“抛头露面”。我们预言 ,今后企业更需要的是刘润这样善于微观察、精提炼和多分享的人 , 你可以比照一下 , 在这个众生平等的平台上 ,他的眼里有什么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 :“古
期刊
专栏 李倩玲的恒动力  李倩玲    生长在台湾的李倩玲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传播专业硕士毕业后 , 就加入中国台湾智威汤逊任媒介策划。从1990 年 8 月 1 日到今天 , 她一直在WPP 集团各个分公司工作。从媒体购买策划专员到副总经理、总经理 , 直至成为包括传立、迈势、灵立、尚扬、宝林五家公司在内的群邑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每天都在告诉自己 :“运气总有一天会过去 , 我一直要准备
期刊